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什么是一般意义上的内向

不管是观察大人还是孩子,我们一般说一个人性格内向,似乎想表达的就是这个人不爱说话。“不爱说话”变成了对一个人是否性格内向的核心判断和最容易的判断。但生活中也有很多不爱说话,而并不会被评价为性格内向的例子。

“人狠话不多”指的就一定不是“性格内向”所指的性格含义,也就是说,这里面的重点可能不是语言的沟通能力,而是他有另一种打开局面、吃得开的本事,同样是一种有分量的人际能力。

就像有的人说话很少,甚至一开口就脸红,也没有很强的交际能力,但是并没有人说他性格内向。因为在他的气质中似乎存在一种东西,可能是自尊、威严,可能是撑住场面的能力,所以,哪怕他缺少好口才,缺少情绪互动的能力,但是他能沉住气。你可以感到他只是话少,或不习惯表达,但他可没有在这种人际互动中露怯。

有的孩子也是一样,从一般对内向外向的定义中,他应该属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抿着嘴,话很少,朋友也不多,也不经常出来玩。但是大人绝不会评价他性格内向,更不会担心他。他话少,但会把需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得清晰有力;他很少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只要他出现他就不愁没有朋友,不会看到他徘徊在小朋友们的游戏之外,不敢加入或难以加入。所以人们更直觉感到的是这个孩子性格沉稳。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平时总是以不善于表达是性格内向的标志,事实上,也许不善于表达只是我们能看到的比较明显的一种沟通能力欠缺。但一个人的人际能力不止善于表达这一种,他的气场、情绪的稳定、心中的笃定,可能都是有分量的人际能力。

并不是所有不善于表达的人,我们都会说他性格内向。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也许我们更想说的不是他不喜欢说话,所以显得性格内向;而是想说,他在人际互动中缺乏有分量的自我表达,所以性格内向。在这里面,不仅有对人际间的沟通交流的意愿、兴趣是不是强烈,在性格上是不是有沟通的开放性,还有一点就是捍卫性,即捍卫自我的能力是怎样的。

通常说一个人话少、性格内向,也许只是“话少”这种表现中的一种情况。一个人话少,可能是因为紧张,可能是因为骄傲,可能是因为稳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有意识地刻意去区分这些不同之处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但我们的直觉会让我们对这些不同原因引起的话少给出不同的态度,得出不同的判断。

察觉一个人性格内向,一方面可能是感觉到他交流的意愿不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们看出来他一与人交流就很紧张,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退缩、难以招架的状态,对待交流的攻势会逃避、紧张不安、胆怯,缺乏捍卫自我的勇气。也许这一点,才是家长在谈到孩子性格内向时,会觉得担心的原因。因为所指向的正是人际互动中的逃避退缩。

有意思的是,人们在一见面时,为什么评价对方的着眼点不是有趣无趣;不是时髦不时髦,而是温暖或冷酷;慷慨或自私;为别人着想的人和不为别人着想的人;懂得倾听的人和只顾自己说个不停的人。而是首先评价和判断的是这个人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在有些情境下,这也许只是随大流的随便说说,只是一种刻板观念的表达,然后依据对性格的刻板观念,以相应刻板的方式和对方相处。但在有些情境下,内向还是外向其实是指对方性格是不是有应对人际挑战的能力,隐含着对方在对待有压力的人际关系或者有压力的人际事件时,他的能力是怎样的,是易如反掌,还是有难度的?

在这里可能存在一种环境的含义,说一个人性格内向,如果不是随口一说,而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不言而喻,那一般是指他性格中人际交往的能力不够。但如果是在比较自然松散的人际关系中,允许一个人情绪表达的范围更广,彼此之间的交互、利益更少,彼此沟通的语言技巧也要求更少,更适合性格内向的人。

在一种存在压力的人际关系中,不管这种压力是有个人针对性的,还是广泛而普遍的。所有这些压力,都对性格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当人际关系成为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时。

如果一个孩子在自由活动的时候,自得其乐地玩耍,没有和别的小孩儿一起游戏,他给人的感觉也不一定就是所谓的性格内向。让大人比较强烈地觉得他性格内向的,也许是他在加入群体,或和别人打交道时,对交往压力的知觉和反应能力不强。

在人际沟通中也许到处有我们看不到的压力,这些压力虽然不那么明显,但应对这种压力的性格能力却被强调。也许人际交往在生活中的地位越重要、压力越大,所谓的性格内向就越显眼。 AUMqf5JswaIy0DiANXk6VEVbUQmKSfbsJXPUvFahQisnnsrjwCT9I54pFJbqziD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