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从心理角度理解孩子独特的性格

安徒生的名作《海的女儿》是个悲伤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人最痛心、最扼腕的是,王子始终被蒙在鼓里,不知道救他的是小人鱼,更不知道小人鱼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牺牲他的生命。从价值的角度看,小人鱼这么深厚的爱却不为王子所知,更不谋求爱的回报,这也许是爱的最高境界了。

但是如果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小人鱼可能是个让家长费解的孩子。她性格古怪,不爱说话,爱思考。海底的世界那么美,那么欢快,但最让这个孩子感到快乐的却是听到人类世界的故事。她和别的孩子太不一样了,别的姐妹们虽也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美,但是新鲜感过去以后,她们还是渴望回到海里。小人鱼呢,救了王子的性命,而且决意为了和王子在一起,为了得到一个灵魂不惜牺牲自己最美丽的声音,忍受鱼尾变腿、每走一步都如滴血般的痛苦。

在家人眼里,她这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放着海底那么富足快乐的生活不要,放着和家人团聚的亲情不要,放着人鱼远超人类的 300 年生命不要,放弃自己的声音和自己的尾巴,忍受走路的痛苦,这实在让人不理解。是她太任性了吗?太天真了吗?或者从孝顺父母的角度说,是她太不懂事了吗?她太让家人伤心、操心了。

当王子结婚,小人鱼就会在第二天变成泡沫,她的姐妹们为了得到救她的方法,把她们美丽的长发都给了巫婆。而她们的老祖母因为悲伤,连白发都掉光了。对小人鱼来说,似乎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自己的行为会给家人带来多大的痛苦。她对王子充满了牺牲精神,对自己的家人却视而不见。

这样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鲜见,有的孩子心地善良,连一只蚂蚁都不舍得踩死,但奇怪的是他从来都看不到他的父母多为他操心。你说他自私吗,但他又以自己的方式无私地爱着小动物。他的性格只是让人很难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做事总是不顾自己的幸福,总是让爱他的人跟着心痛?

对家长来说,最苦恼的也许不是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而是自己怎么也无法理解孩子怎么会有这样怪僻的性格。就像达尔文的父亲不理解达尔文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天天趴在地上玩虫子,而不是想着学会一门正经的学问找到一份正经的职业。

冲突和不解也许就在这里,你眼中的幸福不是他需求中最重要的事;而你眼中避之不及的东西——会浪费时间、浪费感情、浪费前途的东西,对他来说却可能是不可或缺的,或在当时对他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根据默里的理论,每个人都可以用个人的需要层次来描述。如果你强烈地需要拥有许多亲密朋友,就可以说你有高亲和需要。这种需要的重要性不在于你比别人的亲和需要强多少,而是比你自己的其他需要强多少。

在老祖母眼里,尾巴戴上牡蛎是尊贵的象征,海底的生活要比人类的生活幸福美好得多。而对小人鱼来说,8 个大牡蛎戴在尾巴上彰显地位并没有让她觉得有多高贵,反而感到难受;拥有300 年漫长的生命也并不会让她感觉幸福,她宁可作为人类,哪怕只在海上世界生活一天。

也许从她的内心需求解读才能理解她的性格。在她内心需求中,离开海底世界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比她对海底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强烈;和王子在一起的需求比保留声音的需求更强烈;得到一个灵魂的需求比在海中过 300 年的快乐生活需求更强烈。旁观者并没有这样的需求,因此难以理解她的性格。从外面只看到她的付出和痛苦,而看不到她心中强烈的需求。

有时我们因为心疼孩子,也认为只有大人才知道什么是好的、正确的,所以,容易对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而气恼和不解,却很少去想这样的性格表达了什么样的内心需求。同时,大人更容易想当然地以为,我们认为是幸福的就是孩子最需求的,而意识不到人的需求有层次之分,需求层次的排列又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看起来性格让人不可理解,但也许并不是他的性格真的奇怪,也不是他就是一个不懂事、分不清轻重、听不进去意见的孩子,他只是有我们不了解的、我们本身没有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是他最强烈的需求,盖过了我们平时接受的、懂得的、对幸福的需求。 XJ/7Q5JmZsUQzIAnhV2tOJNvRFjJhZi/DCmgvhfMYo/OXLwA3OuB88eIu2vu9Xw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