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学的时候,性教育就是生理卫生课,男生女生是分开进行授课的。学男性内容的时候,只有男生上课,学女性内容的时候,只有女孩上课。”
——某网友
“前几年,我们课题组(儿童性教育课题组)出版了一套《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被一些小学选作了性教育的教材,结果却遭到非议。”
——某网站
“小学、青春期性教育至今未被列入课程大纲,性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中形同虚设。”
——某报纸
“在中国,长期以来‘性’都是一个禁忌话题,直到现在,很多父母仍然不知道如何跟孩子开始‘性’的话题,在学校里,性教育课程的普及更是难上加难。”
——某高中老师
在中国,关于性的话题一直是保守的。我们一直避讳在孩子面前探讨性的话题。
“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垃圾桶里捡的。”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性”话题的回避。
相对于学校、家长们的保守,网络媒体更容易满足孩子们对性的需求。在美国,性几乎随处可见,电影、电视节目、网站甚至广告都在利用性来吸引着人们的关注,20 岁以下的青少年,有40%上过 40 万成人网站中的 1 个或者更多。在加拿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上网寻找色情读物、照片和色情视频。
国内学者潘绥铭等人对大学本科生的调查发现,想看描绘性交的图像材料的人高达 68.2%。这仅仅是调查结果,我们都知道,在做答卷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对自己的行为和内心需求进行隐瞒。
精神分析认为,性本能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性欲及其能量生来就存在于婴儿体内。虽然,“性本能”学说从出现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但随着人们对性的认知,已经逐渐被学者们接受和支持。
被公认的内容是,“性”在青少年时期,逐渐走向了生活的主题。到了青春期,青少年的性意识逐渐觉醒。青春期的心理主题与性无法分割: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变化的身体;开始好奇自己是否有吸引力,特别是性吸引力;他们开始有意去接近自己感兴趣的异性,甚至开始产生性幻想。他们从无性的童年,走向完全性成熟的成年,性对他们来说充满了神秘。
我们无法阻止青少年对性的冲动和好奇,就如同我们无法阻止青少年的青春期到来一般。而且我们还需要面对的是,随着当代年轻人性成熟得越来越早,连带着青少年的约会、性行为都可能会随之提前。
对他们如此有魅力、如此吸引他们的“性”,在我们这,却一直保持缄默。学校、家庭都没有给予他们想要的信息的时候,他们开始了“自食其力”。
对女孩来说,她们在翻阅杂志、字典、科普书籍后,她们会认为这样的内容既保守又缺乏愉悦性,她们更倾向于寻找有情色描绘、故事情节的小说,这更能满足她们对性和爱的同步需求。她们被小说中浪漫的爱所吸引,书中对性的描绘也适合女孩们“浪漫”的头脑,让她们可以浮想联翩,满足头脑的性需求。
男性对性的关注远超于女性。书籍和科普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男孩的需求。对男孩来说,这些内容太乏味而且脱离实际。他们需要的是如何“做”、怎么“做”。色情电影、图片可以满足男孩们对视觉、感官的刺激,同时,他们对真实的性交场面格外感兴趣,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在“性”中如何占据主动,教会他们如何“做”,怎么“做”。
而这一切,在互联网出现之后,变得更加便利和简单了。从网上获取色情作品就像在百度上搜索“番茄炒蛋怎么做”一样简单。
在韩国会有类似“成年礼”的行为,即男孩子到了 18 岁,会在年纪稍长的男性同伴带领下去观看色情片,甚至带到色情场所接受“震撼教育”,这种情形在高中或者大学很常见。男孩们多数是瞒着家里的妈妈、姐妹或者女友进行的。
而到了大学,女生们也按捺不住内心对真实“性”行为的好奇和渴望,甚至会出现寝室内集体观看色情电影的行为。
我想我们现在的行为有时就像一只鸵鸟一样,或者说是掩耳盗铃。我们不讲,不代表孩子不知道,我们不去面对,不代表孩子不会自己面对。当有的网站在讨论情色电影的时候,我们还真的能继续做鸵鸟,以为孩子真的就一心只读圣贤书吗?
我们该怎么做?该不该限制孩子看“色情”网站?不仅是“色情”网站,电影、音乐、漫画、杂志,这么多形形色色充满了成人内容的素材,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既保护我们的孩子,又不过分地限制孩子?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创始人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实验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攻击、暴力行为的学习过程和儿童模仿的能力。“性”本身是无罪的,孩子渴望了解“性”的欲望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性”被商家、不良分子利用了之后,加工而成了“色情”内容,而这些“色情”内容中不乏性暴力、性虐待、性侵犯等不良内容,这无疑会对模仿能力超强、分辨是非能力较差、缺少社会经验的青少年带来不良的影响,我们不能放任孩子在色情内容中肆意畅游。
任何我们所看到的“不良”行为实际都是“果”,我们需要去寻找形成行为的“因”。
孩子获取的色情内容,无论是书籍还是影片、图片等视觉影像,都是一种虚幻的内容。如果孩子沉迷于此,说明这种虚幻的内容除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更让他们感觉到了“舒适”,让他们不想离开。这种“舒适”就是对现实的逃避。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他们每天面对的生活——学习、社交、家庭。他们可能是在“现实”中找不到存在感——他们只是一味地为了学而学,缺少人生目标;他们可能是在“现实”中遭遇挫折——他们渴望爱情和性,但是他们缺少勇气或者被他们心仪的对象拒绝;他们可能是在“现实”中无能为力——他们的家庭残缺、父母无休止的争吵,让他们只想逃避;或者他们只是因为无聊或孤独。
“我感到孤独,当我孤独的时候,我就决定去看色情片来陪我。”一位 18 岁的女孩说,“我试图停下来,但是我又控制不了自己,我也不好意思告诉我父母。想停又停不下来,我感觉我被困住了,以至于我想结束我的生命。”
“我通常会在考试前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越是发誓要去学习,越是感觉有太多的书还没看,我反而会去看这个,不止两三个小时,有的时候会看一夜。”
所以,如果孩子们沉迷于色情内容无法自拔,我们只是一味地制止,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我们需要找到孩子在现实中想要逃避的问题,才能标本兼治。
其实在孩子幼年期,我们就可以对孩子的“性”有计划地进行引导,早一点建立探讨“性”内容的开放关系,更有助于青春期时与孩子开诚布公的沟通。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双刃剑,当孩子问我们“我是从哪来的”,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制作的非常精美的网络科普视频。
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接受性教育、接受正确的性教育,是我们家长无法放弃的责任,也是积极面对的生活,这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在孩子成长到青春期的时候,我们要“疏”而不要“堵”,与其要孩子自己去寻找不良内容,不如我们以开放的态度,主动和孩子谈论“性”话题,主动了解孩子对“性”的关注动态,帮助他们获取优质的“性”学习内容,防止他们被不良内容误导。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不去强化“早恋”“性行为”等内容。每一次碎碎念都是一次强化。如果我们不想孩子过早地谈恋爱,过早地发生性行为,一味地跟他们强调“谈恋爱”“性行为”的坏处,只会让他们更有“欲望”去尝试。我们倒不如退一步,去跟他们做朋友,去跟他们分享自己初恋的那些故事,更容易让他们从中“学”到内容。
最终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还是要回归“信任”。我们要信任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就如我们信任人类本身的进化能力一样,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已经成熟,他们有自己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会像我们当年一样,从“污”中走出来,走向自己的“性”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