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节
赌博:离孩子并不遥远

赌博离我们的孩子很远吗?实际上并非如此。

什么是赌

赌是一种基于投机心理的娱乐方式,对不确定的结果下注,获得利益。赌场里的老虎机、俄罗斯轮盘、掷骰子是赌,可能离我们孩子很远,因为未满 18 岁的孩子是不允许进入赌场的。那么彩票刮刮乐、赌球、打麻将、打扑克是不是赌呢?电玩城里,推币机、娃娃机、钓鱼机,孩子在电脑上斗地主、象棋,或者任何一个通过比赛可以赢取一些道具、虚拟币、积分豆的游戏,算不算是一种赌?我认为这些都是赌的行为,都带有赌的性质。

什么是赌的性质

即便是被包装得很好的游戏,他们有亮丽的色彩、炫酷的外形、可爱的设计。设计者把奖品换成了奖券、积分豆;把掷骰子的随机过程换成了渔网、抓臂等按钮;把 3 个一样点数的骰子换成了卡通鱼、毛绒玩具……但是他们仍然逃避不了赌的根本属性:投机心态——以小博大、靠“利”吸引玩家、上手容易退出艰难。

青少年赌博是当今增长最快的成瘾行为。“与 1930 年代的酗酒和吸毒一样,青少年赌博是增长最快的瘾症。”有专家说。根据统计,在每 800 万个强迫性赌徒中约有八分之一也就是 100万个是青少年,而几十年前,这个数字几乎是零。研究表明,有4%~ 7%的青少年患有赌博成瘾,同时包括巨额债务、抑郁症、亲密关系的破裂,或者参与有组织的赌博犯罪。

【孩子沉迷赌博行为的心理解读】

过于容易得到的赌博游戏

电视、互联网、游乐场所让孩子们开始赌博,或者说让孩子们更容易开始赌博。青少年无须出示任何证明,都可以在家里坐在电脑前赌博。他们还可以通过观看体育赛事进行赌博。在中国,那些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机,自由地摆放在商场、电影院的等候区、游乐场所里,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始了人生的第一场赌局。

赌博是一种短效药

赌博是一种高刺激性的活动,它激活的神经和使用可卡因的效果一致。它让大脑还没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感觉既兴奋又刺激。它让青少年快速地可以释放掉压力、快速地带来乐趣,大多数赌博项目又不需要太多的技能,甚至不需要动脑。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让孩子有一种快速致富的错觉。

赌博是一个社交活动

互联网的赌博模式,让很多小朋友可以边在线赌博,边与朋友聊天,或者他们可以约在线上,一起玩赌博游戏,既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又满足了青少年期的同辈竞争需求。而且非常方便,他们可以用电脑、手机、平板,在家里随时随地地开始活动。对 85%的赌博的青少年来说,这是一种社交活动。

赌博的行为让他自我感觉良好

赌博是成人的行为,青少年渴望成人,他们会错误地认为赌博让他们更成熟。就像抽烟行为一样,赌博让他们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特别是这种奖励机制——赚钱,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酷,更错误地以为这是自力更生的开始。

与个性有关

情绪化、易兴奋、易冲动而又寻求刺激的个性,会喜欢赌博这项活动。赌博这种带有刺激性的小概率活动,赌注与赢利的差额越大,就越富有刺激性和冒险性,就越可以满足这类孩子的心理需求。

逃避现实

赌博独自构成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有朋友——赌友,有金钱——可以互动、可以赚钱、可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所以这是一个很适合逃避现实的活动。现实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压力,不想面对的人和事,都可以放下,躲在博彩世界里赚自己的金币,麻醉自己。

【家长该怎么做】

告诉孩子赌博的运作方式

赌博是博彩公司运营的一种方式,他们依靠赌博活动赚钱,所以十赌九输,长期获胜的可能性极小。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更小(1500 万分之一的概率),甚至比被雷击中的概率还小(30 万分之一的概率)。

避免孩子因为无聊而沉迷于赌博

丰富孩子的业余活动,这是排解无聊、发泄精力最好的手段。

家庭对于赌博的态度要明确

家长对于赌博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如果家长定期赌博,或者经常买刮刮乐、体彩,或者是在线斗地主等,都会给孩子一个错觉,认为赌博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并且总是在给孩子制造一种环境,让他们想模仿父母做的事情。而且家长定期赌博,会不断地给孩子传递信息——赌博是一种娱乐、赚钱的方式。

防范隐形赌博游戏

因为赌博的成瘾性,所以很多商家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就会把赌博的因子注入游戏中,让孩子乐在其中,不断沉迷。而这种游戏大多隐藏得非常好,家长们很难识破。

最让人担忧的是,还有一些更隐藏的“赌”,存在我们的教育观里,譬如,把人生比喻成一场赌博、“赢”在起跑线、成功人士要敢于“赌”一次,很容易让青少年错误理解“赌”的行为,错误地追求“赢”的结果,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人生是由一场场的赌博连接而成的,譬如求学、求职、结婚等,在我们做决策(下注)的时候,永远无法预知未来,每一个决策都承担(冒着)极大的风险。或许在某个层面上,人生的未知性和赌博结果的随机性具有一定的类似性,但是人生和赌博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赌”的心态并不适合人生。

人生的确是由无数个未知的决策构成,每一个决策都有它的两面性,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决策的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看问题的心态和决策以后的行动力,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而赌不是,一场赌局,要么是输,亏掉资本,要么是赢,获得利益,没有中间模棱两可的地带。

人生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我们在人生的每一步、每一次决策后,都踏踏实实地朝着目标努力走下去,那么最终结果“不是得到就是学到”——要么“得到”我们想要的目标,要么是在失去中“学到”经验。而赌博不是,赌的命运永远是被操纵在别人手里,赌徒是被运气牵着鼻子走的人,而是不自由的,因为他永远被欲望所束缚。

“赢”的教育。何为“赢”,何为“人生赢家”?要不要让孩子被“赢”的概念束缚?在我们小时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上大学就是“人生赢家”。待我们考上大学时,大学年年扩招、本科生越来越多,本科毕业找工作都困难,更别提“赢家”二字,“赢”的概念早已经变化了,那我们就“输”了吗?十年以后,大学同学再聚首,有的同学自主创业,有的同学留校读博,有的同学国外安家,有的同学在企业踏踏实实工作,哪个人“输”了?哪个人又“赢”了?“赢”永远对照着“输”,有“赢”就要有“输”,可是人生哪有那么非黑即白的简单结论,这是一种极端主义的思维模式,容易让孩子认为人生只有那么几个选项,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成功的人要敢于“赌”一次,这种宣传更为常见。史玉柱——人生是一场豪赌;唐万新——用生命去赌,一定最精彩;赌徒胆大,敢于下注,想赢又敢输,这是创业精神……这种描绘似乎使人认为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人士,都要有这个“惊险一跳”的举动,要有“赌徒”的心态,这些片面的宣传很容易误导孩子。

我们无从知晓成功的人到底是怎么成功的,我也不认为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我只是知道,根据人的心理,越是强调的,就越是缺乏的。看起来的勇敢自信,内心里却藏着一样的恐慌和犹豫不决。媒体给到的永远是被包装过的光鲜的一面,我们获得的内容,永远是成功的那一个。我更愿意相信一些数据,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在追踪了美国范围内有代表性的 5000 多个企业家后得出:那些继续从事本职工作的企业家,创业的失败概率要比辞职创业失败的概率低 33%。因为从事本职工作在创业初期可以帮助企业家分担风险,减少后顾之忧。 MHfwPFfH36SOP97u+wRd0UvNSjdFljh/1U8xG4jYS/l0z2jDL5rHZSQ/r7zYay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