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8节
自虐:释放中寻找存在感

初中时,我发现有同学上课时用小刀在自己的手臂上划出一道道伤口,这是我最早对自虐这个词的印象。

高中时,有的男同学为了摆酷,露出胳膊上的一个圆形的凸起的疤,说:“知道这是啥吗?这是烟花,抽烟烫的!”

所以对于自虐的行为,我一直认为是青春期那些无法按捺的愤怒和波动的荷尔蒙造成的。

【孩子出现自虐行为的心理解读】

自虐(Self-harm)是孩子伤害自己的一种行为,通常带给父母极大的困扰,最早可发生在 2~3 岁,常见于青春期。伤害小一些的自虐行为,例如,打自己,揪头发,拿笔扎自己,约四分之一的青少年面临自虐的问题。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很多老师和父母遇到自虐的孩子,会认为孩子的行为是大不敬、大不孝之举,用激烈的言语刺激孩子,责备孩子,甚至打骂孩子,这样不但不会帮助孩子减少这样的自虐行为,还会把孩子的心越推越远,导致孩子出现更极端的情况。

自虐的人是想自杀吗?

自虐并不一定是想自杀,这是两种不同的心态。你可能会看到一个人的胳膊因为自虐而千疮百孔,但是他可能从未想过要自杀。自虐的人只是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减少内心的痛苦,或者吸引他人的注意。自杀的人未必会有自残的行为习惯,但是严重的内心痛苦带来的自残行为,长期得不到缓解和干预,可能会导致产生自杀的企图,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内心巨大的压力

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面临内心巨大的压力。包括来自学校、欺凌、对身体外形的担忧、在他们苦闷时得不到帮助,或者是家庭遇到重大的变故,比如,家庭暴力、丧亲……这些孩子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如何舒缓内心的压力。这些孩子常常还会有自卑感,感觉自己没有价值、不被重视,甚至没有存在感。他们大多是悲观主义者,他们更愿意自己去面对这些精神上的压力,不相信会有人能够懂得他们的痛,也不愿意去分享内心的压力。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人在乎他,更不会有人在乎他是否被伤害。但他们发现自我伤害是一种释放,孩子在释放中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释放自己的痛苦情绪

“我每次用钉子划皮肤,都感觉是一种释放。”“为什么用钉子?”“不知道。”一个手腕满是伤痕的初中女孩描述自己的感受。没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很难理解自虐者所说的这种释放的感觉。很多人认为自虐的人无非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心理变态,其实自虐是用破坏自己身体的方式在帮助自己降低愤怒的情绪、内心的伤痛、无法释怀的压力。“他们用外部的疼痛,来分散来自情感的痛苦。”精神病医生解释说。研究表明,自残会在大脑中释放内啡肽,从而减少紧张并带来镇定感。自残带给孩子一种幻觉,让他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状况。

渴望关注

“某些情况下,自残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沟通。”有心理学家提出。当孩子受伤之后,很有可能会引起父母、其他成年人,或者他渴望获得关注的人的同情和关注。这种行为最初可能形成于幼年,在孩子生病或者受伤的时候,得到过亲人的关注和爱,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满足。所以,他仍然不断地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受伤,然后获得关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初中生小天,喜欢同桌小雪,自卑的他又不敢跟她表白,他就在上课的时候,用刀划伤自己,希望小雪可以发现他受伤了,关心他。但是这样的行为,反而引起了小雪的极度反感和恐惧。

像小天这样的孩子,个性敏感、内向、自卑让他的沟通能力受限,找不到与父母或者其他人建立良性沟通方式的渠道。所以他们只会用这种儿童时期的方式,去寻求关注甚至是亲密关系。这样往往获得的是畸形的、不健康的亲密关系。

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的自残行为都是为了寻求关注。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只是为了减轻内心的痛苦,只是自己私下里秘密进行,也并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用这种身体疼痛的方式排解精神上的痛苦,持续得越久,自我伤害的程度就越重。“最初他们只是用牙咬自己,抓自己,或者打耳光。”心理咨询师指出,“但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这些孩子会开始用刀、玻璃、剃刀来伤害自己。”

【家长该怎么做】

发现迹象

正如上文所说,很多自残是私下里秘密进行的,因为他们认为家长不会理解,老师和朋友也都不会理解他们的行为。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很难发现这类孩子的自残行为。如果我们发现他们最近情绪持续低落、悲观,开始不愿意参加活动或者是突然减少了自己跟朋友外出的时间,喜欢独自一人闷在家里,这时候,我们或许应该寻找机会找他聊聊了。

当我们第一次面对孩子伤害自己的时候,看到那些狰狞的伤疤会令我们震惊、难以相信、心痛、担心,但是请保持平静,告诉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你都可以帮助他。虽然他们选择秘密的方式进行,但是当我们真的发现了他的秘密的时候,他会感觉到一种释怀。

跟孩子聊一聊

我们总是陷入家庭里日常的琐事,却忽略了与最亲近的人交流。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我们最常面对的生活怪象。我们有的时候过于关心身体的状况,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沟通。我们肯花2 个小时来准备一顿丰盛的健康晚餐,却经常来不及跟爱人分享下今天的感触,跟孩子坐在一起听听他最近在想些什么。

就是这种忽略,让我们越来越难跟孩子展开话题。特别是家里发生重大变故的时候,我们为了减少孩子的伤害,去刻意地隐藏、隐瞒,却不知道这让孩子更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让孩子不断地通过猜来获取答案,反而增加了他的痛苦。

聊天会帮助孩子释放情绪,但是情绪来了又走,走了又会来。我们不要指望一次就可以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不妨在家里建立一个良性的沟通机制,每天给自己和家人留一点时间,哪怕 30 分钟,大家坐在一起,聊一聊自己今天都遇到了哪些事,有哪些事情是值得高兴和感恩的。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来相互鼓励,传递给孩子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不要避讳一些困难的话题,譬如,离婚、经济压力、死亡等,这是孩子最恐惧、最担心的,也是最不会处理的部分。唯有直面恐惧,才能克服恐惧。

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伤害自己

伤害自己也是一种瘾症,像戒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情况严重的孩子,需要专业的帮助,帮他们从这种毁灭的循环里走出来。我们要知道,孩子也很想从这个恶性循环里抽离出来,但是他需要时间,需要勇气、支持和方法。所以,我们要静下心来,给孩子再多一点时间,让孩子知道我们信任他,爱他,更愿意帮助他。

帮助泄压的方式

有很多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转移注意力。长跑、游泳、网球等各式各样的运动,都可以帮助孩子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的焦虑感和抑郁感,提升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除此以外,培养一个爱好,也是一个好的方法,比如看电影、绘画、听音乐,甚至是泡澡、写日记,这都是良性的方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自残行为,是很多次内心挣扎后的显现,并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所以,发现问题后,我们也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循序渐进,用爱来接纳孩子的一切,鼓励孩子,相信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帮助,孩子一定可以学会健康处理情绪的方式。 r/qaricM7M0fN3UPT6d17irIyiQ8ISVLfOQ246nveuF0DeI4JYpQbBEGaDQt6V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