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里有两个 4 岁的男宝宝。她跟我说,她给她儿子买的帐篷里,永远藏的是她不让吃的食物,或者是他们爱吃的食物。我问她那你怎么处理呢?她很淡定地说:“我只是定期帮他们清理。”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面临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孩子的欲望,一方面是自己头脑里反复出现的不可以。即便我们去阻止,还会出现让我们更为担心的行为:偷、藏、撒谎……这该怎么办?
孩子偷吃的不仅是糖,薯片、泡泡糖、辣条、方便面、可乐等各式各样的垃圾食品,孩子也都爱吃,这些是孩子童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母担心孩子的健康,希望让孩子有一个好的饮食习惯,所以在孩子吃零食方面跟孩子们斗智斗勇。
孩子被冰箱里摆放的琳琅满目食物吸引的样子是一种本能地对食物的欲望,对新鲜事物渴望尝试的欲望。
孩子为什么采用“偷”的行为。偷透露着家长的不允许。家长不允许是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并没有发育完善,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又刚好有机会可以让他拿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偷”的行为就产生了。除了这种主动“偷”的行为,还有一种隐藏得很好的“偷”的行为——会找其他人下手,比如孩子的姥姥。
从其他渠道“下手”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偷”。采用迂回战术的孩子,一般是家长们眼中“乖巧、懂事”的孩子。他们是其他家长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不会与家长产生正面冲突,会竭尽所能地满足家长的期待,满足家长提出的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发生这样行为的家庭,一般会有至少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家长,他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对孩子的教育也会花费大量的心思。他们严以律己,每日做好模范并言传身教给孩子,让孩子产生“吃零食”“偷吃”的行为是不好的、不对的、不被父母认可行为的意识。于是,他们压抑了自吃的欲望。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的控制能力尚待发育,他们无法抵制商家的诱惑,当遇到机会时,想吃的念头还是会无法抑制地跑出来,他们用其他途径满足自己的需求。
其实小孩子偷吃零食的行为、嘴馋的行为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长大了,有了独立支配金钱的能力,想吃什么自己就去买什么。我们忘记了小时候因为一块糖,一口辣咸菜带给我们童年的快乐。周末窝在沙发里,大嚼薯片的人或许也是那个把巧克力藏到柜子的高处,以防孩子够到的家长。我们也是矛盾体,不是吗?
孩子偷吃,重点不是在偷,而是在吃。孩子对吃有极强的欲望,这是与生俱来的人类的本能。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把他放在母亲的胸口,他就会用本能去寻找乳头,然后开始吮吸的动作,每一次吸奶的时候,你都会感觉到他用尽力气,吃得小脸粉红,浑身发热。当孩子逐渐长大,他每天会非常认真地观看家长吃饭的动作,经常会不自觉地流下口水。当他第一次吃到食物的时候,他总是先认认真真地观看,用手反复地揉捏,最后用尽力气把一小块食物放进嘴里(因为他的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准确地把食物送到嘴里),他闷不作声,用他的牙床一点一点地碾碎食物。在这个时期,他都会有自己喜欢的食物,吃到喜欢的食物时他会兴奋地尖叫。孩子爆发出来的生命力让人感动。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一直在寻找发泄的出口,这种能量发泄构成了一种内驱力,目的是消除紧张。快乐就来自于紧张感的消除。来自本能的欲望,就是一种内驱力,父母不让吃,就是阻力,内驱力和阻力之间不断地纠缠,反而会让孩子对吃越来越有欲望,越来越难以满足。
满足社交需求。零食对于我来说,除了满足口欲,还能满足我幼年社交的需求。儿童时期所有美好的回忆都与吃有关,跟小伙伴一同分享零食,探讨一款新零食口味的不同,一起玩里面赠送的小玩具所带来的快乐,让我至今回味起来都觉得有滋有味。
零食是孩子的好奇心。现在的物资极为丰富,各式各样的零食层出不穷。电视里铺天盖地的广告、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产生了让人无法抵挡的吸引力,让孩子们什么都想放到嘴里尝尝。几乎每个人都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去抵抗自己内心想要阻止尝试的冲动。我们应该去相信孩子,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有自知的,能觉察自己的需求。
未被满足的安全感,是一种回忆。我们会发现,成年人中一样有特别喜欢吃零食的人。糖给予他的是安全感,是他对童年的回忆,也是他对妈妈的回忆——“小的时候看电影,妈妈总会在出门前,背着爸爸给我两块糖,她知道爸爸不喜欢看到我吃糖。她总是疼我。”
我们可以制止,告诉孩子,过多的零食对他的身体是有伤害的。但这并不是好的办法,对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办法理解食物、健康、体重、卡路里、营养学等之间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他只是知道,此刻、当下、我喜欢、我想吃。特别是在孩子 2~5 岁的时候,他们的理解能力尚未成熟,但是他们的自主性逐渐增强,他会对吃特别有主见。什么时候吃、怎么吃、吃多少,他在用这种行为表达自己在掌控生活。我们仅依靠语言上的制止,不会有太好的成效。
与其被动地让孩子牵着走,不如主动地跟孩子一起享受美食。朋友说,她最喜欢一家人在家里做零食。她先生喜欢动手做,她和孩子在旁边帮衬。周末的时候,一起尝试做各种甜品。孩子因为参与了制作,自然也会很想尝尝自己的厨艺。剩下的食物,就可以作为平时的小零食,让孩子带到学校食用。
每一次制止都是一次强化。对于孩子主动提出想吃的零食,我们可以尝试买下来,并让孩子觉得零食不是一个特别的食物,就像平时喝的水、吃的大米一样,自然也就缺少了那份因为稀有而显得格外独特的魅力。大多数零食,特别是针对儿童的零食,偶尔吃一次,或者少量的吃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孩子的问题是他们的控制能力较差,如果一次吃得太多会影响主食的摄取,导致饮食不均衡,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设计健康的食谱。譬如,我们可以跟孩子商定怎样把零食吃完,怎样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如何搭配健康的食物一起吃,养成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