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节
英语:孩子缺少爱上它的理由

在上海的一家幼儿英语教育机构,即将 3 岁的小朋友陈仪琳(化名),与其他 6 个小朋友一起坐在教室的地板上。所有的小朋友都不超过 5 岁,一个来自加拿大的老师用英语提问:“who has a lizard ?(谁有蜥蜴),”几个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喊:“I’ve got a lizard.”(我有蜥蜴)

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卡片,上面有 6 张图片,老师会说出不同物品的名字,第一个将卡片跟老师念到的物品名字对上的孩子将成为赢家(类似于美国的BINGO游戏)。

陈仪琳的妈妈在窗外看着孩子,告诉记者,8 个月前她送仪琳来这里上课,每周 2 次,她希望她的孩子可以多开口说英语,孩子最近进步很明显。

像陈仪琳妈妈这样期待的家长在国内不占少数。英语是国内大多数学龄孩子的第一外语,并且呈低龄化态势发展,根据《中国日报》( China Daily )报道,40%的孩子在上小学前已经开始学习英语,特别是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很多家庭从孩子生下来就开始让他们听英语歌,看英文字母卡;孩子 3 岁左右,就会送孩子去双语幼儿园,或者开始参加幼儿英语培训,一般家庭的英语培训费用在人均 2 万~ 3 万元/年。

据美国CNBC(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报道,中国有 3 亿多人在学英语,几乎等同美国的总人口数。国内媒体声称英语产业的价值达 300 亿人民币。根据国外媒体的调查,十年前中国第一家面向 3~6 岁的英语教育机构,现在已经发展到遍布全国二、三线城市共 150 个分支机构,近年来,每年的增长速度都保持在两位数。

自 1978 年英语教学恢复以来,我国学英语热潮一直高涨。

“我们想尽早地送孩子去学英语,担心孩子上学以后再学就会落后。”

“我们想让孩子早点学英语,这样可以让他说英语像说母语一样流利。”

然而并非所有的妈妈都像陈仪琳妈妈那样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根据某国际知名英语教育机构的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显示,中国在 100 个英语非母语国家中排名 40,在亚洲 25 个国家中排名第8。报告指出,除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中国其他城市对英语的掌握仅限于基本词语。

“我认为我们更重视英语考试的培训,而忽视了孩子英语能力的培养。”一位从教 5 年的初中英语老师说。

为什么让孩子学好英语这么难?为什么让孩子开口说英语难上加难?

【孩子不愿意学英语行为的心理解读】

目的性不足

根据阿德勒的理论: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它的目的。孩子没有发生学英语的行为,说明孩子内心对于英语学习的目的不知道或者不明确。

国内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大多是家长心里的必需品。家长负责选择合适的英语培训机构,让孩子开始英语的学习行为。培训机构多种多样,有的相对较为传统,采用教师授课,孩子跟读、背诵、课后跟踪反馈等方式。有的相对来说较为新颖,采用外教全程对话、英语歌、英语剧、英语活动等多样化外语教学,或者称为沉浸式英语教学模式。因而,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良莠不齐。

对 0~6 岁的孩子来说,虽然处于语言敏感期,但是他们仍然处于一个被动学习阶段,对于语言的学习主要是靠听说模仿,属于输入阶段。所以,想开动孩子学习的行为,必须要让孩子有“欲望”。在国内,孩子完全不需要英语,就可以满足他这个年龄的所有基本需要:生理需要(跑、跳、活动)、安全需要(父母的关注与爱)、社交需要(沟通、交友)。所以孩子很难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自然学习效果不会太好。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国内和北美母语非英语的移民家庭孩子的生活环境。

在北美,即使是母语非英语的移民家庭,父母都是移民,家中仍然用非英语沟通,孩子的第一语言仍然会是英语。为什么?

孩子在参与社会活动前,还是在非英语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到了托儿所或者幼儿园后,孩子所在的社会环境是英语环境,孩子为了适应环境,他需要用英语才能够满足自己的社交需要(交朋友、与朋友互动)、安全上的需要(不被同学看低,不与环境格格不入),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要吃饭、喝水、换尿布等)。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即便都是母语非英语的家庭,由于孩子接触的社会环境不同,导致孩子产生了欲望,有了用英语沟通的目的,学习英语的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环境资源不足

国内的家长们在家庭环境的布置方面也做足了功课,希望通过营造家庭环境,给孩子输入更多的英文内容。很多家长在家里经常播放英文歌曲、英文电影,买一些字母卡、英文书,等等。好的家庭环境的确会帮助孩子,会不断地吸引孩子,有可能调动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有欲望去了解,或者反复出现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内容出现的重复率,促进孩子记忆,但这些资源远远不足。英语对于国人来说仍然是第二语言,孩子每天看到的、听到的、运用的仍然是汉语,他完全可以通过汉语去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一切。在国外,即便是华人的孩子,也需要生存在 24 小时都是英语的环境中,远远超过国内人搭建的短暂的语言环境,孩子自然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

考试内容欠缺

对于学龄儿童,考试的方式可以促进孩子学习外语,因为考试成绩直接影响孩子的安全需要(成绩不好,被老师、家长批评,甚至打骂)和尊重需要(成绩不好没有办法得到他人的认同),也会对社交和自我实现需要都有间接的影响。

但国内的考试设计也并不理想。大多数校内的考试(包括中考,高考)仍然以阅读为主(80%),听力占比仅为 10%,口语表达几乎不占分数,或者不影响总成绩。所以学生只需要学好单词、语法即可。而这对英语的能力提高几乎没有太大作用。即便是国外的雅思、托福、GRE等考试,孩子仍然更重视分数,因为分数是决定他们最后能否申请到学校的敲门砖,所以出国后重新学英语的个案不在少数。

【家长该怎么做】

英语并不是必需品,家长切勿掉入“比较”的深渊

家长应该了解,学英语只是家长自己的愿望,并不一定是孩子的“愿望”,只是家长觉得学英语有用,孩子并不一定认为“有用”,或者是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学了,觉得我们家孩子也不能落下,但孩子并不觉得自己不学英语就是“落下了”。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学习英语,应该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性,让孩子自己产生学习英语的愿望,而不是不由分说地送孩子去上补习班,然后不断地督促孩子和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

帮助孩子体验语言的乐趣

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适合别人家但不一定适合自己家。每个孩子不一样,接受程度、理解程度、性格、喜好完全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孩子对吸引他的东西都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与其让他对语言产生兴趣,不如让他对英语故事本身产生兴趣,让他希望去读懂、看懂故事,产生行为动力。

让孩子有信心地学习英语

英语对孩子来说本来就是第二种语言,是完全陌生的,对陌生的事物人会有本能的防御心理和焦虑、紧张的心态,这都不利于学习内容的输入。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当人们相信自己拥有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时,他们便愿意投入该任务活动中,对该任务采取行动。所以对孩子的英语培养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循序渐进,让孩子一点点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产生自信后,才能放下防备,投入学习之中。 zngIxnm4bn0/NuBw9lWO3bC81eOlxxoO607Uw3WzRYQMhuMXoRkXna2GNk6f9f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