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偷窃癖:喜欢做“小偷”

杨阳是一个高三的学生,性格比较孤僻,不怎么喜欢与同学来往,但总喜欢请同学吃东西或是喝饮料,对钱财也不在意。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所以家境比较殷实,他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几千元。在同学们的眼中,杨阳就像是一个阔少爷。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阔少”竟然是一个喜欢偷盗的“小偷”。

最近,学校中的超市发生了失窃事件,据超市的负责人反映,超市经常会丢失一些日用品,比如袜子、毛巾等。可学校保安人员查了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发现是何人所为,所以他们只好建议负责人在超市各个角落中装上摄像头,这样才能知道到底是谁偷窃了那些物品。

当负责人在超市装了摄像头之后,他发现每次杨阳来买东西时,超市都会少几样东西。而且查看视频发现,杨阳确实有偷盗的嫌疑,因为他会在那些丢失的物品前停留很久,然后又像没事儿似的拿着一些东西结账。当超市负责人将这些视频放给学校的保安人员看之后,他们对杨阳进行了一番询问,杨阳也承认自己确实“拿”了那些东西,但他并没有使用它们,而是将其随意丢掉了。

当杨阳的班主任和同学知道这件事后都感到不解:因为杨阳并不缺钱花,也不缺那些东西用,为什么会有偷窃的行为呢?后来,班主任对杨阳教育了一番,杨阳也向老师保证以后不再“偷”东西了。可没过多久,他在超市“偷”东西时再次被负责人抓个现行。

其实,杨阳这种行为就属于偷窃癖,这是属于意志控制障碍范畴的精神障碍,主要的表现就是反复出现或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偷窃行为,即使遭到惩罚和教育,也难以改正。这种偷窃行为并不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也没有其他明确目的,纯粹是由于无法抗拒内心的冲动。每次偷窃后内心都会产生快感和满足,而对所偷的物品会随手丢弃或是将其收藏,抑或是偷偷地送还给原主。所以,它与一般偷窃行为是有区别的,它并不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去偷窃。

一般来说,患有盗窃癖的人并没有出现精神异常等情况,也没有智能缺陷。患者往往是在幼年或是少年时期就会产生这种行为,而且这种偷窃的冲动似乎有一定的周期,他们无法克制这种偷窃的冲动,对偷何种物品也没有明确的目标,遇到什么就偷什么,更不是为了某种经济利益,也不会为自己所用,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表示,偷窃癖是一种很难矫正的心理疾病。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往往很难理解有偷窃癖的孩子,所以常用一种想当然的错误方法来试图矫正其行为,可结果却起到反作用。比如,很多家长得知孩子有偷窃癖,就会对孩子进行打骂、惩罚。这种做法只会给他们带来快感,反而让他们更沉迷于偷盗。

那么,偷窃癖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专家通过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性格原因。 经过研究发现,有偷窃癖的患者大多存在性格缺陷,比如比较自私狭隘、倔强、交际面比较窄等。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报复心,不管是家人的责骂还是其他人的批评,都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报复的冲动,而这种冲动就会通过偷窃来进行发泄。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很多偷窃癖患者起初都有一种报复的心理,想要通过偷窃来报复伤害自己的人,但之后的偷窃行为似乎与报复动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一种习惯。

2.环境影响。 心理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偷窃癖患者之所以会有偷盗的癖好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案例中的杨阳从小就缺少父母足够的关心和沟通,父母常常为了忙生意而将他一个人放在家里,这让他的性格变得有些孤僻,也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另外,杨阳总感觉自己不受父母的重视,好像被他们遗忘了似的,所以内心非常失落。于是,他便用偷窃的行为来引起父母或是其他人的注意,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3.好奇心被压制。 对于小孩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总是想要摸一摸、碰一碰,可有些家长却压制孩子们的好奇心,从而限制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虽然他们在小时候很听父母的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份被压制的欲望却无法遏制地生长出来,让他们渴望去触碰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会据为己有。

那么,如何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偷窃癖呢?对此,有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采用厌恶疗法。 这种疗法的原理是,当某个人出现偷窃癖的行为时,如果有满意的刺激,就会强化其行为,并很容易再次出现偷窃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受到厌恶性的刺激,比如电击等,则会抑制神经反射,并使其相关的行为反应逐渐消退。

这种疗法曾成功矫正过偷窃癖:当患者接受心理治疗时,心理医生让其反复观看一段关于其本人进入店铺行窃并被当场抓获的视频。在患者观看这段视频的过程中,只要出现其他人用厌恶的表情在看他被抓获的画面时,医生就会电击其腿部,以强化患者的厌恶体验。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每当在受到电击和看到其他人厌恶的表情时,都会产生害怕自己再次偷窃和被抓获的焦虑。连续治疗三个月后,患者的偷窃欲望就逐渐消失了。

2.进行自我矫正。 当患者出现偷窃的欲望时,不妨用力拧自己或是闻一种刺激、但对身体没有危害的气味,抑或是强迫自己去做让自己厌烦的事情等。如果此时家人再给予患者积极的配合,即给他们一些厌恶的刺激,则更易矫正其盗窃的怪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矫正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到底,才能彻底矫正不良的癖好。

3.做好心理疏导。 想要健康地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产生偷窃癖。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当我们有心理冲突时,尤其是内心承受能力比较差的人,一定要及时求助专业人士为自己做好心理疏导,并能够及时地化解心理冲突,才能做到防微杜渐。 wNIp+OWry17brBc2vSgdZRCT8WPB87H6xpe1Umi5IO8uxHgobrXcxeTtcc7c6CR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