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杰小时候,他的爸爸因为交通事故去世了,所以他与妈妈、姐姐相依为命。而因为经历了这场变故,李杰变得有些沉默寡言,平时与家人交流不多,与外面的人接触也很少。另外,由于妈妈对他比较严厉,导致李杰变得越来越内向。
在李杰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姐姐带着几个朋友在家中聚会,当她们在房间换衣服时,李杰正好从门口经过,透过门缝他看到了几个女生的内衣。当时,他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异样感,所以他禁不住趴在门口一直盯着她们换衣服。
在这之后,李杰总是喜欢偷偷地跑到姐姐的房间中去拿她的内衣在手中玩,每次在玩内衣时,他都能获得一种满足感。起初,他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可后来,他的这种状况越来越严重,他开始偷各式各样的女士内衣。有一次,他去同学家中做客时发现阳台上晾有女士的内衣,竟然将其偷回家。不仅如此,在上寄宿学校后,他经常会溜到女生宿舍晾衣服的地方,偷拿各种内衣。
在一次偷拿女生内衣的时候,正好被一个女生撞到,这让李杰尴尬不已,恨不得立刻消失。此后,大家都知道原来李杰就是那个偷内衣的人,再见到他时都对其指指点点,这让李杰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由于承受不住同学对他的议论,李杰最后只好退学。
此时,家里人才知道他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即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当医生了解情况后告诉李杰的家人,他的这种情况属于恋物癖,是对异性肉体的原始欲望和渴求所导致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从小与女性生活在一起,从而产生了性意识混乱。
在日常生活中,恋物癖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疾病,是指将某些没有生命的物体作为性唤起和性满足的刺激物,并且会将它们当作唯一或是偏爱的性刺激手段。一般来说,这些刺激物大多是女性的内衣、袜子、鞋子等,而且是使用过的。心理学家表示,这种情结往往与人的幼年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孩子在幼年时缺乏安全感,并有自闭、畏缩等倾向,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占有欲和控制欲。据研究发现,一些恋物癖患者在幼年时就会习惯抱着母亲的衣物睡觉,否则就无法入眠,如果不及时纠正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形成恋物癖。
恋物癖以男性为主,他们往往会通过与异性所穿戴的物品相接触,从而引起性冲动和性满足。一般来说,这些物品大多是与女性身体相接触的,比如内衣、袜子等。另外,很多恋物癖患者对异性使用过的物品有比较特殊的兴趣,所以,他们不会去购买这些东西,而是通过盗窃来获得。
经过研究发现,恋物癖的形成有 4 种原因:
1.心理异常。 很多恋物癖患者都是性心理异常而引起的,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会非常担心自己的性器官,所以促使他们去寻找比较安全且容易获得的性行为对象,比如将异性身体的某个部分及其饰物当成性行为对象,从而缓解内心的不安。
2.环境影响。 有些恋物癖患者之所以出现这种病症,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或是与性经历有关。当他们最初出现性兴奋时,可能与某种物品偶然联系在一起,反复几次后就会形成条件反射。有时候,甚至只要有一次就会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心理上留下阴影。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青春期。比如,当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躺在草坪上时,旁边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不小心将一只脚放在他的身上,这个偶然动作就会激发男孩的性欲,从而导致男孩发展成为一个恋足癖。
3.缺乏性知识。 有心理学家分析,有些恋物癖患者缺乏性知识、性意识方面存在某些误区,从而形成恋物癖。
4.社会影响。 研究发现,很多恋物癖患者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中,并且以初高中阶段的男性青少年为主。因为在这个阶段,男女之间接触得比较少,尤其是在初中,男女生都不怎么讲话,这使他们会将自己的性冲动向异性的象征物进行发泄。起初,这些行为都是偶然的,性兴奋的产生也是偶然的,但反复几次之后,便会形成一种习惯。
心理学家表示,恋物癖对于患者往往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对其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对于对恋物癖患者来说,当发现自己患有这种病症时要及时进行治疗。那么,如何矫正和治疗恋物癖呢?对此,有专家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1.与孩子分离时要安抚好他们。 对于很多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非常害怕黑暗,但有些父母会硬性地将自己与孩子分开,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所以致使很多幼儿在睡前处于恐惧不安的状态中,久而久之就会患上恋物癖,例如,必须抱着母亲的衣服才能入睡。如果父母与孩子分离时能够安抚好他们,比如在孩子床前多陪伴他们一会儿,给他们读童话故事或是唱首摇篮曲等,在孩子睡着后再离开,就会让其摆脱对某种物品的依恋,从而走出“恋物癖”的怪圈。
2.心理治疗。 当恋物癖患者对某种物品产生冲动时,不妨给自己一个强烈的刺激,比如在手腕上随时戴一个橡皮圈,产生冲动时就用其弹击手腕,让自己感到疼痛,从而控制欲念,直到这种现象消失为止。另外,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全面地了解恋物癖,以对自己的病症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增强治疗的决心和信心,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3.药物治疗。 对于比较严重的恋物癖患者来说,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服用适量药物,以抑制性欲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