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
心理胚胎的生命

让我们重申一下,儿童出生就有了心灵生命。如果是这样,心灵生命可能并不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如果存在,那就早已经建构好了,不然怎么会存在呢?同样,胚胎也有心灵生命。当一个人产生这种想法时,他就会想知道心灵的生命是从胚胎的哪个时期开始。让我们考虑某些情况。我们知道会有一些情况,比如有的婴儿 7 个月就出生了,而不是 9 个月,但 7 个月的婴儿也已经发育得很完整,足以生存。因此,他的心灵生命已经可以跟 9 个月出生的婴儿一样发挥功能了。我不想强调这个问题,但这个例子足以说明我的意思,我假设所有的生命都是心灵生命,甚至在胚胎时期,儿童就被赋予了一种心理。事实上,无论生命形式多么原始,每种类型的生命都有一定的心理能量,一种特殊的个体心理。即便我们讨论的是单细胞个体,我们都会发现它们存在一种心理,它们会远离危险,趋向食物。举个例子,有一种单细胞生物,在水中的所有植物中,以一种特殊的杂草为食。为了完成摄食这项活动,它只选择这种植物,是因为一种特殊的心理。也就是说,它一出生便拥有一种特殊的行为。

每一种生命形式,特别是每一种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不可抗拒的生活方式,这表明它们的行动是由一种特殊形式的心理所指导的。如果我们离开严格的科学领域,我们可能会说,有一位心灵导师分配着地球上不同类型生命的所有活动。换句话说,生命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其中一种是宇宙的创造力。因此,如果一个新生儿出生就有心灵生命,我们为何要对此感到惊讶呢?事实上,如果不是这样,他又如何生存呢?

这个结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以前人们认为儿童是没有心灵生命的。后来许多人开始研究和思考这样一个事实:儿童甚至在出生前就被赋予了一种心灵生命。

如果一个人出生就拥有了心灵生命,儿童出生时将受到极大的震惊。这是一个新的观点,让思想家们去思考出生的事实,心灵生命的事实,即一个活生生的人突然从一个环境被扔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如果考虑新生儿所处的环境,就会发现这种环境的突然转变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新生儿并没有完全发育好,事实上,当人们研究得越多,他们就更加意识到新生儿的发育是如此的不完整,尤其是在生理上。所有发育都没有完成。他们在地上走路但用以入侵世界的双腿还处于软骨状。头盖骨也是如此,它包裹着需要被强有力保护着的大脑,但是新生儿的头部还没有硬化,只有一部分骨头发育了。另外,更重要的是神经自身也没完成,因此缺乏了中枢指挥,缺乏了统一协调各器官的功能。因此,这个骨头还未发育完全的个体,还不能遵从运动的冲动,因为冲动都是通过神经传递的,而此时神经尚未完全发育。因此人类的新生儿几乎是没有运动的,而动物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几乎同时就能行走。结论是这样的:刚出生的新生儿仍处于胚胎时期。因此,我们认为幼儿拥有的胚胎生命,在出生前后都处于延续状态。我们可以说,这个胚胎生命被他出生的这个大事件、大冒险给打断了,由此,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内在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就好像从地球到月球一样。但这还不是全部,为了实现这一巨大的跨越,儿童的身体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通常情况下,儿童如此困难的经历并不被关注到。当一个新生儿出生,人们关注的仅仅是母亲,她将面临多大的困难。然而,比母亲经历更大考验的新生儿,尤其是在人们认为新生儿还未发育完全,但却被赋予了心灵生命的时候。因此,让我们记住,新生儿并不具备发达的心理能力,因为他还没有创造这些能力,即使身体上还不完整,这个心理胚胎仍必须创造它自己的功能。

让我们沿着这条线继续探讨。这个生下来就没有力量、静止不动的生命,必须有一种引导它走向运动的行为。那些不存在而必须被创造的人类能力的形成,代表了胚胎生命的另一个阶段:心理——胚胎生命。

身体还不完整的新生儿必须使复杂的人变得完整:他必须创造人的心理能力。

出生后,心理发育是按照行为所决定的路线进行的,换句话说,是心理的发展塑造了运动。其他动物的本能似乎一出生就被唤醒了,就在动物与环境接触的瞬间。而人必须由心灵来建构,心灵必须构建人类的能力,以及与这些功能相对应的运动。胚胎的身体完成了它的部分发育时,神经开始强化,颅骨骨化。这就好像人类胚胎生来就是不完整的,因为它的最终形态和功能都要等到心灵建构完成后才能实现。

小鸡从鸡蛋中被孵化出来时,只要母鸡引导它如何啄取食物,它立刻就可以像所有其他鸡一样行动。现在如此,以前也是如此,估计到将来也一直都会是如此。可对人类来说就不一样了,因为人类在学会行动之前必须完成心灵的建构。因此,他出生时是无法运动的。心灵的建构必须与人的进化相适应,要符合人所处的环境,要符合人所处的周围的条件,因为他所塑造的人,必须适应他的时代和环境。

这些运动是和心灵一起建构的,比如,心灵在建构它自身功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表达这些功能的运动,由此建构为一个适应它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人。对环境的第一个主动体验必须等到心灵功能建构完成。

根据这个事实会得出一系列的结论。一个是自出生开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心灵生命,而不是运动,因为运动必须按照心灵生命的指引和指示来创造。智慧是人类和所有动物的区别。因此,人类生命的第一个行为就应该是建构智慧。然而,骨骼和神经系统在等待智慧建构的过程中,身体仍然处于惰性状态。他还要等待,因为在行为发展之前的并不是身体的发展。大自然已经有了预防措施,它剥夺了人类的行动能力,使其身体骨骼柔软,因为在他开始体验环境之前,他必须等到他获得巨大的心灵能力。如果心灵生命通过投入环境来建构,那么智慧必须先进行观察和研究,汇聚众多印象,就像生物胚胎在建构之前要先由众多的细胞积累形成特殊的器官一样。

生命的最初阶段被保留下来,以便从环境中收集印象,这是合乎逻辑的。如果人一出生就开始走路,他怎么能在环境中调整自己?除非他像动物一样具有固定的本能。

这是最精彩的部分。在人类生命的最初阶段,心灵活动最活跃。印象的积累是后来智力发展的基础。

另外,人类的运动朝向他所在的环境,人类出生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历史时期,他必须适应它们。首先,心灵必须接收和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它们是适应特定环境和个体所出生的历史时代的基础。生命的第一年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阶段,吸收环境中的所有事物;生命的第二年,身体构造接近完成,运动开始形成。这清晰地呈现出自然是如何通过心灵生命决定人类的运动的。

这些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那些不能动、不能说话的儿童从心理角度来讲是不存在的。多么大的变化!那时人们认为儿童没有精神生活,而现在我们知道,在生命的第一年,主要的活动就是大脑。

现在,如果我们再考虑一下新生儿,我们似乎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 1 岁婴儿的头是新生儿的两倍大。到了 3 岁时,儿童的头围尺寸已经是成人的一半。到了 4 岁时,头围尺寸已经是成人的 8/10(见图 6)。

图 6 同样尺寸的新生儿和成人显示出他们身体比例的差异

人们是多么清楚地看到人类在智力、心灵生命方面的成长,而其余的成长不过是这种心灵生命的一种工具,因为它在发展自己的能力。

如果说这说明了什么的话,那就是说明了第一年对余生的重要性,说明了人类的孩子具有智力的特点。这呈现出人类和动物的巨大差异。动物只需遵守它们行为的本能,它们的心灵生命受限于此。而对于人类是另一个事实:人类智慧的创造。人类在未来做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也无法从新生儿那里获知。儿童的智慧在现在的生命进化中发挥作用,回到数十万年前的文明,在它前面伸展出未来数百上千、数百万年的可能:一种没有限制过去或未来的现在,在当下也从不一样:它的某个方面始终是固定的,而其他方面是无限的。

人类没有受到限制。研究人类时,人类智慧应该是被考虑的核心问题。当然,这种有可能走向无限的心灵生命,这种注定要走向无限的心灵生命,一定是以某种神秘的方式开始的。它开始于出生以前,因为在新生儿的心理中我们发现能量如此强大,他们可以创造任何一种功能,从而适应任何一种环境。

人类不同的冲动都有心灵生命的基础。在我们继续之前,在我们能够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之前,这一点必须被清楚地想象出来。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需要考虑,那就是孩子的心灵本质及其运作方式,因为在生命的第一年,他要收集环境中所有事物的印象。而他并未有意识地吸收什么。生命及其能量引导了儿童的发展。心灵生命的天性是什么?如果我们要理解儿童未来的行为,我们就必须理解这些。儿童是如何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的?

出生恐惧及其反应

今天的心理学家们被他们所称的“出生的困难冒险”所震惊,并认为婴儿在出生时肯定经历了巨大的惊吓。如今,有一个心理学的科学术语是“出生恐惧”。当然,这并不是一个意识层面的恐惧,因为如果他的意识的心理功能已经形成,他会用这样痛苦的话来说:“你们为什么将我扔到这个恐怖的世界?我能做什么?我要怎样做才能适应对我来说如此困难的生活?我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哪怕是最细微的耳语,我该如何适应如此众多的声音呢?我的母亲,您给我的这些困难的功能,我要怎么去使用呢?我要怎么消化和呼吸?我之前一直生活在您稳定、怡人、温暖的身体中,我要如何适应这个世界如此多的气候变化?”

如今,婴儿完全意识不到这些。他无法表述自己所经历的出生恐惧。但是应该有一种不同于意识的心理感觉,因为如果他有意识,他会说:“你为什么要抛弃我?我都受伤了,你还离开我。我都没有力量,你还抛弃我。你怎么竟敢这样做?”

如果他有意识,这会是他的论述,但他并没有意识。然而在潜意识层面,他非常敏感,他一定有一种与我们上面所说的非常相似的感觉。

研究生命的人必须考虑这一点。婴儿出生时受到了巨大的惊吓,因此我们要在他最初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给予帮助。毫无疑问,婴儿感到害怕。

我们经常看到,如果将刚出生几个小时的婴儿放进浴缸里,他们会像一个人掉下去的时候那样做出抓握的运动。这显示出他们害怕。

天性提供了怎样的帮助?在婴儿的这个困难的适应过程中,天性确实提供了帮助。天性给予母亲保持婴儿靠近她自身的身体,保护婴儿远离光线的本能,天性让母亲自身在这个阶段变得非常无力,几乎没有什么能量留给她自身。因为自身的原因,她保持着安静,给了孩子所需要的安静。这就好像母亲的潜意识在说“这个婴儿受到了巨大的惊吓,我必须让他紧紧挨着我”。

她用自身温暖他,保护他避免接收太多印象。

人类的母亲不会像我们在其他生命类型的母亲身上看到的那样,热情地去做这件事。我们看到猫咪的母亲会将它们的幼崽藏在一些漆黑的洞中,如果有人靠近,它们会非常警觉,然而人类的母亲已经丧失了这种警觉。婴儿一出生,就会有人过来,清洗他,给他穿上衣服,将他放到光线下看等。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处于危险中。指导人类的不再是天性,而是人类的推理,而这种推理是错误的,因为它并不是通过理解启发的。这种推理认为婴儿出生时并没有心理。今天通过对出生恐惧的观察发现,这比声音保护更恐怖,它会导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不良人格。这个结果可能导致心理的改变,或者更确切地说,儿童没有走我们认为是正常的道路,而是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这种人格问题不仅在儿童身上发现,在成人中也有。他们被包含在“心理退行”这个总称中。那些经历出生恐惧,形成负面反应的个体,并没有朝着生命发展的路径前进,而是固着于那些出生前就存在的某些东西。虽然有许多不同的退行特征,但他们都有相同的印象。就好像会推理的儿童这样说:“天呐!这个世界多么恐怖,我要回到我来的地方。”新生儿长时间的睡眠被认为很正常,但如果时间太长,即使是新生儿,也不正常了,这被认为是一种对世界的心理回避,也是一种寻求被地球遗忘的手段。

如果不这样呢?睡眠不就是潜意识的王国吗?如果有些不如意困扰了我们的心灵,那就睡觉吧。因为在睡眠中的是梦,不是现实,不需要去抗争。睡眠是一种回避,是要远离这个世界。另一个事实就是睡觉时的身体姿势。新生儿的自然睡姿是两个手贴着脸,两个腿贴着身子。这睡姿甚至还延续到一些成人,我们可能会说这是一种退行向产前姿势的行为。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事实是退行的典型特征。当新生儿醒来时,他们会大哭,像受到了惊吓,好像他们重新经历了刚来到这个困难的世界所经历的惊恐时刻。他们还经常做噩梦。这些都构成了生命恐惧的一部分。

这种倾向的另一种表达是依恋某人,就好像害怕被单独留下一样。这种依恋并不是爱,而是一种包含着害怕的东西。婴儿处于害怕中,总想着一直靠近某人,而母亲是最合适的。他并不喜欢出门,更倾向于待在家中,与这个世界隔绝。世上那些可能让他开心的事物令他感到害怕,他对新的经历感到厌恶。环境对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人来说应该是具有吸引力的,但它非但没有被证明是有吸引力的,反而是令人排斥的。如果一个儿童从最初的婴儿时代就对环境感到拒斥,而原本环境应该是他成长的手段,儿童就将不能正常成长。他本应将整个环境吸纳到他自身的,却无法征服。他仍然会这么做,但会遇到困难,也不会吸纳完整。他是“活着就是受苦”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对他来说,做一些事是违背他的本心的,即便呼吸都变得困难。这种类型的人需要更多的睡眠和休息,即便消化都变得困难。因此,你可以看到,这种类型的儿童未来的生命会是如何,因为性格不仅影响当下,也影响未来。这种类型的儿童特别易哭,经常需要别人的帮忙。他将感到懒散、忧伤、沮丧,而这些感受并不是一时的体验,在整个生命历程中都有这样的感受。即便成长为成人,他都会感觉到这个世界对他的排斥,他会对见人感到害怕,总是感到胆怯。很明显,这些人在社会生活的生存斗争中比其他人弱。这些人很难感受到快乐、勇气和幸福。

这是潜意识心理的可怕答案。我们用有意识的记忆去忘记,潜意识虽然似乎不记得,也没有感觉,但它会做一些更糟糕的事情——在记忆者身上所留下的印象,将作为个人的特征而铭刻在心。这是人类所面临的巨大危险。儿童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照顾,即便社会建构了他,他仍将受到来自社会的报复。这种对待方式不会像在成人中那样激起反叛,它会使人变得更弱,不如他们应有的样子;它形成的性格将成为个人生活的障碍,而个人将成为文明进步的障碍。 7eXbX1RSdwpn+R2uIQ6Ht1zewiLDu5IFOh1os2Zj2aT/ttHR5ARjXCARBgjF3gj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