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会习惯性地坚守原有的经验、习惯、本能或者先例,而没有办法改变尾随的习惯,调整觅食的方向。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喜欢跟着前者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为“跟随者”习惯,而将因为盲目跟随他人最终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其实,自然界中许多比毛毛虫要高级很多的生物也被该效应影响着,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鲦鱼。它个体比较弱小且过着群居生活,并以一个体魄强健者作为群体的首领。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鲦鱼的“首领”脑后控制行为的那部分神经切除之后,这条鱼就彻底失去了自制力,行动也开始紊乱,可是其他鲦鱼仍然像从前那样跟随着它。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他在花盆的边缘放了很多毛毛虫,并让其首尾相连围成一圈,然后又在距离花盆不远的地方放了一些毛毛虫钟爱的松叶。
结果,毛毛虫开始一条跟着一条绕着花盆的边缘走,走了一圈又一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天、两天、三天,它们一直没有停下来,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圈地走,根本不理会不远处自己钟爱的松叶,直到第七天它们都因为饥饿相继死去。
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之前曾有这样的设想:毛毛虫很快就会厌倦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的转圈,而转向去吃它们所钟爱的松叶。可非常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么做。
看了这个实验后,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毛毛虫之所以会遭遇那样的悲剧,主要是因为它们固守着原有的经验、习惯,不做出改变,不会思考。其实如果一条毛毛虫能够改变尾随的习惯而独自去找吃的,那就能避免悲剧发生,可惜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避免毛毛虫效应的影响,比如,有的人在工作时觉得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别的事自然有领导操心,领导总是正确的。因此,他们总是坚定地跟随着领导的脚步,对的要执行,错的也要执行,一点儿主见也没有。一旦企业发生大的变动,他们就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有的人平时总是埋头苦干,坚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可是从毛毛虫的悲剧中我们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你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时,不管多少耕耘或努力都无法换来收获,因为一开始你就错了。所以,在平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多思考,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努力寻找新的方向和思路,而不要老是跟在别人后边走,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此外,当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顿时,要及时转变思路或另辟蹊径,不要像毛毛虫那样做无用功。
有的人干什么都愿意随大流,大家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就算明明知道一件事不对,也不会说出来,怕得罪人,更怕自己变成被枪打的“出头鸟”,所以才会明哲保身。这也是受到了毛毛虫效应的影响。
有的人在工作与生活中非常相信书上所说的理论,非常相信名人的经验,认为书上说的是前人总结的精髓,觉得名人的成功可以复制。结果却因为严重偏离了实际情况而撞得头破血流。
有的人则非常相信自己固有的经验,从而变得很固执,在遇到一些看起来“轻车熟路”的问题时,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按照之前的经验去做,用既定的方式去思考,不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惯性,只要遇到问题就按照固定的思路去思考,不愿意换个角度想,结果就像那“守株待兔”的农夫一样一无所获。
不过,该效应对人类也会产生积极影响。那些固有的方法与思路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和稳定性,而按照已经成熟的方法与思路去做可以极大地缩短和简化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多事都不用费劲去摸索了,直接按照已有的方法去做就行,省时省力,能更加顺利、便捷地将问题解决。
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用同一套解决方法与思路,如果盲目地按照固有的经验和方法去解决一些看起来类似,但实质上完全不一样的问题,最终不仅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影响问题的解决,甚至还会牵扯出别的问题。
如果长年累月用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一套方法去解决问题,不仅会让人厌烦,还会导致我们大脑变得僵化,从而失去创新能力,影响潜力的发挥,这才是最致命的。
我们要想不断地创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就必须摆脱思维定式,通过新的角度和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另辟蹊径,有所进步。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毛毛虫效应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我们想要按照特定的思路做事和借鉴已有的经验、方法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该思路、经验或方法是在哪一种具体情况下获得的。如果现在遇到的情况发生了改变,那就应将环境变量考虑进去,再决定是否采用它。
“创新”是一个大家经常会提到的词,可究竟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在前人经验和特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改变思维方式。创新与守旧之间只差了很小的一步,这一步就是我们是否能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改变思路,走出一条新路。如果我们还是坚持以前的方法,那就很有可能像可怜的毛毛虫一样。
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因为产品做得不错,所以很受消费者欢迎。最开始的几年,其销售额一直稳步上升。不过增长期过去后,牙膏的销售陷入了停滞。公司高层对这样的局面很不满意,于是总裁出面召集所有的经理开会,商讨对策。
会议上,一位年轻经理站出来,拿着一张纸对总裁说:“我在这张纸上写了一个不错的建议,不过如果您采纳了我的建议,必须给我 10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地说:“公司每个月都给你开工资,而且还有不少额外奖励,现在让你出出主意,你居然还要 10 万元,不觉得过分吗?”
这时年轻经理说:“您先别生气,如果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完全可以丢了这张纸,一毛钱也不用给我。”
总裁听他说得有道理,就点头应允。然后拿过纸一看,看完之后他马上开了一张 10 万元的支票给年轻经理,还一直说“太值了”。而那张纸上只写着这样一句话:“将现有牙膏的开口扩大 1 毫米。”
会后,总裁马上下令生产部门按照这条建议去做,结果第二年该公司牙膏的销售额增长了 40%。
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与状态一定要有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要了解清楚,这是对固有经验和思维进行科学分析,开辟新思路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