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德西效应
——奖励不一定都有用

【心理学词典】

德西效应是心理学家德西提出的,是指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对工作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也很有可能会降低个体对工作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的动机。奖励并不一定都会产生作用,而且奖励也不是越多越好。

【心理学实验】

1971 年,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

他找了一些大学生,将他们分成两组,让他们去做一些有趣的智力题。在该实验的第一阶段,所有的大学生解题之后都没有获得奖励;第二阶段中甲组的大学生每解一个难题,就能得到 1 美元的奖励,而乙组的大学生没有奖励;第三阶段是每个大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时间,研究人员认真观察了大学生是不是仍然在做题,以此来判断大学生对解题的兴趣。

结果发现,没有被奖励的乙组大学生要比有奖励的甲组大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这说明甲组大学生解题的兴趣下降得很快,而没有得到奖励的乙组大学生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然能对解题保持较大的兴趣。

德西认为该实验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别人给他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

【心理学与生活】

德西效应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如果能够对该效应进行正确运用,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育方面,家长和教师都要特别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而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或还没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要从外界对他们进行激励,以推进孩子的学习活动。

不过,家长和教师该如何正确地对孩子进行激励呢?物质激励对孩子的学习有利,比如,书籍、体育器械、与学习有关的物品,这些东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最好不要用钱或是其他贵重物品去激励孩子,比如手机,这会让孩子认为学习就是为了钱或为了得到一些贵重物品,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过分看重物质的获取,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都变成了一种有偿行为,而不是自发行为。这样做还很容易让孩子互相之间攀比、炫耀,如此一来,激励就会起到反作用。

此外,物质激励也无法让孩子长时间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而且得到激励的孩子毕竟是少数。这会让那些没有得到激励的孩子不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对任何激励都无动于衷。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家长和教师在承诺激励孩子后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欺骗孩子,而且承诺过激励什么就给予什么,不能用其他东西代替,否则这不仅会让孩子失望,还会严重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

家长和教师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感到自己在这种发现中付出了劳动并获得了进步。如果孩子已经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不要再对其进行物质激励。此时的激励不但多此一举,而且很有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也要注意德西效应的影响。管理者应该在员工激励上多下点儿功夫,研究一下怎么做才能让员工发自内心地对工作产生兴趣,让员工在工作中保持持久的动力。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注意发现每一位员工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要在适当的场合对员工进行恰如其分的激励。不过激励或表扬应该是有限度的,并且管理者要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对员工进行表扬或激励,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将应承担的义务看作“必须做的”“应该做的”,他们才能一直保持积极主动,才会努力把工作做好。 oFav9l8tgglgR2RvU56q5GW5iJwBQ9J+sMOThuA9UjMrqR+t2Oh5AldxQZPpS3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