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习得性无助
——失去信心才是最可怕的

【心理学词典】

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在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或打击后,就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会逐渐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 1967 年对动物进行实验研究后提出的。

【心理学实验】

1967 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把一只狗关进笼子里,并在上面装了蜂鸣器,只要蜂鸣器一响,他就会按动开关,对狗实行其难以忍受的电击,不过这种电击是不会让狗有生命危险的。关在笼子里的狗没有办法逃避电击,就疯狂地跑着,叫着。如此重复多次之后,只要蜂鸣器一响起来,狗就会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默默地忍受电击。随后,他在电击之前把笼门打开,这时狗不但不跑,而且在还没有被实施电击时就会倒在地上呻吟和颤抖。它本来是可以逃走的,却绝望地在那里等待痛苦的来临,这说明它对逃跑已经完全失去信心,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1975 年,塞利格曼找了一些大学生做实验,想要看看习得性无助是否会在人类身上产生。实验是这样的:

他将大学生划分成三组,让第一组大学生听一种噪声,他们不管怎么做都没办法让噪声停止;第二组大学生也能听到这种噪声,不过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后是可以让噪声停止的;第三组大学生则不会听到这种噪声。

当三组大学生在各自设定的条件下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后,塞利格曼就开始让他们接受另一个实验。

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是一个“手指穿梭箱”,当他们将手指放在箱子一边时就会听到一种非常强烈的噪声,而将手指放在另一边时则听不到噪声。

最终的实验结果显示,在第一个实验中能通过努力让噪声停止的大学生及从没听过噪声的大学生,会很自然地把手指移到“手指穿梭箱”的另一边,让噪声停止。而第一组大学生,也就是在第一个实验中不管怎么努力都不能让噪声停止的被试,其手指会一直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任由噪声继续响下去,却不会将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心理学与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或一件事情上失败,那他就会失去做成这件事情或这项工作的信心,从而放弃努力,消极面对。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已无可救药。

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人会逐渐丧失战胜困难的勇气,而且还非常依赖他人的帮助和建议。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就是因为他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心理会让人们将失败归结为自身不可变的因素,比如,失恋了就认为自己原本就让人讨厌,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有问题。

造成习得性无助心理状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生活状况的改变、服用药物或有过特殊的生活体验,等等。其中,最显著的原因就是大环境的改变,比如,水灾、旱灾、饥饿、战争等都会导致习得性无助的出现。心理学家对“二战”后纳粹集中营里幸存的犹太人进行研究后发现,他们普遍拒绝关心和鼓励自己。

当今社会最容易造成习得性无助的环境是疗养机构、孤儿院、精神病院,塞利格曼将无助感产生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在努力行动但是没有结果的不可控状态中,体验着各种失败与挫折。

2.在体验的基础上认知。这时人们会觉得自己的反应或是行动与结果是没有关系的,于是就会产生已经没有办法控制行为结果和外部事件的认知。

3.形成“将来的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结果不可控”的认知会让人们觉得自己对外部事件无所适从或无能为力,认为就算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这样就会逐渐产生无助感。

4.表现为动机、认知与情绪被损害,会严重影响之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

习得性无助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最开始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所以什么都想要尝试一下,当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动作时就喜欢到处爬,到处摸,也从不会害怕。不过很多孩子在进行各种尝试时都会被家长阻拦,动辄就是“不许做”“危险,快过来”“这个你做不好”等。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不自信,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如果做了,大人是不是又该大声地对自己说“不”,甚至遭到大人的训斥。就这样,他变成了一个绝对听大人的话的乖孩子,可是自卑的种子却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一个学生如果一次次的考试都不及格,慢慢地,他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时漫不经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同学相处时也自卑、多疑,觉得自己是不受欢迎的,所以与同学的关系会变得日益疏远。他们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还很固执,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根本听不进去,并且会以非常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此外,由于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经常产生强烈的焦虑感,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

教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比如,当一个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办法顺利完成一项学习任务而经常被教师和同学嘲笑时,他就会变得焦虑,害怕探索未知事物和参加集体活动。而且如果有人监督他去完成一件事,他就更加不安且没有信心,完成任务也变得非常困难。经历一系列的失败后,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没有能力的,不愿意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努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消除习得性无助呢?

第一,如果你经历过比较重大的创伤应激性事件,或担心自己得了抑郁症,就应该寻求专业人士诊断和帮助。

第二,当我们面对巨大危机时,我们有可能会自动走出习得性无助的陷阱,这是因为我们为了生存下去,内心会激发出巨大的潜能,而且还会相信过去根本不会相信的事。

第三,要对自己的归因模式进行检查,看看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而导致失败的,是不是自己将困难夸大了。此外,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可能”,应该多给自己尝试的机会。

第四,有时让我们无助的仅仅是无助本身,压倒我们的往往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所以,当你感觉很无助、很糟糕时,你不妨想一下你究竟遇到了什么让自己感觉很糟糕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做些什么。

第五,先积极完成眼前的任务,在获得一些小的进步或取得一点成绩后,要用它们来激励自己,及时地庆祝获得的每一个微小的胜利,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真的可以做到一些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cTc3I1f8ACnKBaJkJJSelACJwbFkNszhFzjeHAjxTjf37yTNch6ddfFdCWIrM7+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