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刺猬法则
——保持一定距离

【心理学词典】

刺猬法则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避免互相伤害。它源自西方的一个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讲的是,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想要依偎在一起取暖,一开始由于靠得太近了,所以身上的刺把对方给刺伤了。后来它们不断调整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之后,不仅可以互相取暖,还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

【心理学实验】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刚开门的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个读者时,心理学家会进去,并坐在该读者的旁边,就这样试了 80 次。结果,在只有两个读者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而且当心理学家来到他们身边时,这些人并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一声不响地离开原来的座位,到别的地方去坐,有的人则干脆问心理学家:“你想做什么?”

这个实验说明,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自我可以把握的属于自己的空间。如果有人侵入了这个空间,那就会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甚至会愤怒。

【心理学与生活】

刺猬法则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距离产生美。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时如果能保持适当的距离,会有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如果不懂得保持适当的距离,那不仅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还可能给彼此都带来伤害。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比如,交往了很久的恋人经常发生矛盾或摩擦,彼此之间的关系反倒不如还不熟的时候。某人非常敬佩一个人,经常与其交流,结果了解得越多,两个人的关系反而越不好。原本关系很好的朋友,最终反目成仇的例子也有很多,这都是因为不懂得保持距离导致的。

而聪明的人在与人交往时都懂得保持距离,这能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

在戴高乐总统十多年的任期中,他的私人参谋部、秘书处和办公厅等顾问或智囊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没有谁的工作时间是超过两年的。他总是对每一个新上任的办公室主任说:“我会用你两年,就像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一样,你也不能将做办公室主任的工作当成自己一直做的职业。”

戴高乐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他受到长时间的军队生活的影响,他觉得调动是非常正常的,而固定才是不正常的,因为军队一直是流动的,根本没有始终固定待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或参谋人员变成“离不开”的人,他觉得如果身边有了“离不开”的人,那自己在做决定时就会受到这些人的影响。而且如果有“离不开”的人,那就很有可能会有人利用政府与总统的名义为自己谋取利益。所以为了不让这样的人出现,就必须不断地调动他们,而只有这样才能与身边的人保持距离,也就没有谁是“离不开”的了。

通用电气公司的前总裁斯通在实际工作中也能很好地运用刺猬效应,尤其是在对待中高层管理者时。在工作场合,他会对管理者非常关爱,会很热心地为他们解决问题。但是下班之后,他从来不会邀请任何一个员工到自己家做客,也从来不会接受任何一个员工的邀请。

那么,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保持适当的距离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人与人在交往时应该掌握的四种空间(心理)距离(这个概念是由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霍进行划分并提出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1.公众距离

公众距离是在进行公开演讲时,演讲者与听众所应该保持的距离,其范围是 3.7 ~ 7.6 米,最远则在 10 米以外。这是一个几乎可以将所有人容纳进来的开放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大家相互之间不发生任何关系,甚至还可以对处在此空间里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用和他们交流。

所以,发生在这个空间里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这一类的。如果演讲者想和一个特定的听众说话,他就必须走下讲台,缩短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有效的沟通才能实现。

2.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的范围是 1.2 ~ 2.1 米,我们在社交聚会或工作场合通常都是保持着这样的距离。

3.个人距离

个人距离是人际交往中稍微有些分寸感的距离,其范围是 46 ~ 76厘米。在这个距离内,人们之间的直接身体接触并不多,不过正好可以握手,并进行友好的交谈。我们在与朋友和熟人相处时会保持这个距离。

4.亲密距离

亲密距离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 15 厘米以内。在这样的距离内两个人可以发生肌肤接触,甚至相互之间能感觉到彼此的体温、气味。亲密距离的远范围是 15 ~ 44 厘米,在这样的距离内,两个人彼此可以看清楚对方的眼神和表情,身体上的接触可以表现为挽住胳膊,拉着手,或促膝长谈。

从交往情境来说,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在情感联系非常密切的人之间使用,不会出现在社交场合。如果出现在社交场合,就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由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及所处情境决定的。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首先应该根据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及当时所处的情境决定该和对方保持怎样的距离。

此外,我们在考虑人际交往中该与对方保持怎样的距离才合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对时间进行恰当的把握

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为了完成这些事会有一个时间安排。如果我们无端地占用了他人的时间,就会打乱对方对工作和生活做出的一些安排,这自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尽量不要侵占他人的时间,就算是真的有事要说,也要选一个对方空闲的时间。

2.要注意性格差异

通常来说,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人比较能容忍他人的靠近,而且也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所以其自我空间比较小,在与他们交往时的距离比合适的人际距离稍微再近一点,是没有关系的。而性格内向或较为孤僻的人,对靠近自己的人则是非常敏感的,所以与他们交往时的距离一定要比合理的人际距离再稍微远一点。

3.要注意文化背景差异

每个国家和民族对“自我”的理解都不同,比如,阿拉伯人觉得自我只限于心灵,他们认为肉身只是一个寄存心灵的物体,只有精神和心灵才是真我。而北美地区的人所理解的自我则包括皮肤、衣服,以及身体以外几十厘米的空间。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北美地区的人经常受不了太热情的人,而阿拉伯人则总是觉得对方太冷淡。因此,我们在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其民族习惯,这样才能避免引起对方的反感。

4.要有容纳意识

所谓的容纳意识,就是要包容和我们不一样的人,尊重差异,容纳个性和缺点,因为过分挑剔、容不得别人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

5.注意社会地位差异

通常来说,社会地位高的人都要求有一个更大一些的自我空间,所以不管我们与其是什么关系,都应与其保持比一般人更远一些的距离,因为过于亲密的举动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意味着不尊重。

6.要尊重他人隐私

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自我空间,因此就算是最亲密的关系,哪怕是夫妻,在相处过程中也应该给对方保留一定的心理空间。那如何给对方留下心理空间呢?其实很简单,不要随便打听对方不愿意告诉我们、不主动告诉我们的事,不要追问别人的秘密,等等。此外,过度的自我暴露也是不妥当的,因为向对方靠得太近也会失去应该有的人际距离。 YXhFjp6rpTUHSTiZUNGKaBm+0H7prAk1Ia3kEh8z/FfAwsE+SfvFU0N3mxVUdg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