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面对一个难题,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法儿解决时,暂时停止对这件事的思考,去做别的事情。这时之前那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却突然有了答案,这就是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是心理学家由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概括而来的。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他出生于公元前 287 年,是古希腊地区叙拉古王国的贵族,大家都十分敬佩他的学问。
有一次,国王拿出很多金子,请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可是他又怀疑工人在制作王冠的过程中往里面掺了银子。问题是,这顶王冠的重量和他之前交给工人的金子的重量是一样的,所以根本无从知晓工人有没有往里面掺银子。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国王找来了阿基米德,请他帮忙解决。阿基米德为了解开这个难题,思考了很长时间,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是都没能成功。有一天他去洗澡,当他坐进澡盆时,他发现水在往外边溢,而且还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了起来,他恍然大悟,终于想出了解决方法。最终他利用洗澡时发现的浮力原理完美地解决了国王提出的难题。
心理学家西尔维拉做过一个关于酝酿效应的实验:
她让参加实验的志愿者解答一个关于项链的问题。每个志愿者面前都有 4 根小链子,每根小链子有 3 个环,打开一个环需要 2 分钱,封合一个环需要 3 分钱。一开始所有的环都是封合的,志愿者需要将12 个环全部连在一起,但是花的钱最多不能超过 15 分钱。
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分成三组,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要求解答这个问题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
结果,第一组中大约有 55%的人在半小时内完成了该任务;第二组在完成该任务的中途又花了半小时做其他事,结果大约有 64%的人按照要求完成了该任务;第三组在完成该任务的中途又花了 4 个小时去做其他事,结果大约有 85%的人按照要求完成了该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大声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第二组、第三组志愿者做完其他事情再去解决项链问题时,并不会按照之前的解法去做,而是会采取全新的方法。这表明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时的不适用思路,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搞得我们筋疲力尽,却依然解决不了。最后,我们只能先把难题放在一边,去做其他事情。结果有一天,我们在做其他事情时突然大脑里有了之前那个难题的答案或解决那个难题的思路与方法。这时我们就会非常高兴,有种顿悟的感觉,而这种顿悟就是在酝酿效应的作用下产生的。
酝酿效应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人们对苯分子结构的发现。
苯这种物质在 1825 年时就被发现了,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清楚它的结构。德国有一位名叫凯库勒的化学家长时间研究苯分子的结构,可是他也一直没有弄清楚苯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方式,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1864 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他在火炉边看书,当时因为研究进行得不顺利,他不得不暂时将其搁置,去想别的事情,结果因为太困就睡着了。这时他做了一个化学史上非常有名的梦,由此解开了苯分子结构之谜。
在梦里,那些原子组成了很长的队伍,在他的眼前飞舞,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它们一点一点向他靠近,然后连接在一起,不断地扭动、回转,就像蛇一样,然后他看到这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他面前不断地旋转。这时他就好像遭受了电击一样,马上就醒了。
他意识到自己发现了苯分子的结构,为了证实这个假设,他工作了一个晚上,结果证实苯分子的结构就是蛇形结构。
很明显,凯库勒之所以能发现苯分子结构,是酝酿效应在起作用。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呢?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在酝酿一件事的过程中其实存在着潜意识层面的推理,那些储存在大脑里的相关信息会在潜意识里进行组合。虽然我们表面上不去考虑这件事了,但其实潜意识里还在自动思考,寻找它的答案。
而人们在休息时之所以会突然得到某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人们消除了之前的紧张心理,忘记了之前的错误思路,从而进入了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答案自然很快就会被想到。之前我们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只是因为思路不正确没有想到答案而已,思路被纠正后,自然就想到答案了。
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个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不要一条道跑到黑,应该先将其搁置,去做一些其他的事,过一段时间后或许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酝酿效应又被称为“直觉思维”,直觉是指大脑对于所观察、研究的对象中隐含的和谐性、整体性、次序性的某种快速而又直接的洞察和领悟。它是突变型的创造性活动,经常会在人们对某个问题进行苦思冥想后,在完全预料不到的时间和地点突然发生,使人们在思维运动上有非常大的飞跃。
门捷列夫长时间研究化学元素的规律,有一次他提着行李准备上火车时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于是就开始研究它,结果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此外,酝酿效应没有任何逻辑和规律可循,它往往会超越逻辑直接得出结论,而且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