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近因效应
——最近发生的事记忆最深刻

【心理学词典】

近因效应原本是指当人们对一系列信息进行记忆时,对末尾部分的记忆效果明显比中间部分的好很多。而且信息前后所间隔的时间越长,近因效应就会越明显,这是因为前面记忆的信息会逐渐变得模糊,近期记忆的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会变得更加清晰。由此引申出来的意义就是,人们对最近接触到的信息印象最为深刻。

此外,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系列材料后进行回忆时,人们对该系列中最后几个项目的回忆与识记相距时间是最短的。也就是说,我们最先记起来的就是最后的几个项目,这是因为这几个项目是从短时记忆中提取的。

【心理学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用自己编的两段文字做了一个实验,想对首因效应进行研究。

他所编写的材料描写了一个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外向的人,比如,其中提到他和朋友一起上学,他会和店铺里的熟人说话,还会和新认识的女孩子打招呼。

第二段文字则将他描写成一个内向且冷淡的人,比如,他放学后一个人回家,不会和熟人聊天,常走在马路背阴的那一面,也从不和新认识的女孩子打招呼。

在实验中,卢钦斯又将两段文字组合在一起,然后找来四组测试对象,让他们分别读了不同组合的材料,具体的安排如下。

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描写其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二组,描写他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描写他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三组,只看到了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

第四组,只看到了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然后,卢钦斯问了这些测试对象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他们觉得吉姆是一个怎样的人?结果显示,第一组中有 7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组中只有 1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组中有 95%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四组中只有 3%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这表明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我们的认知产生影响,那些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信息会比后呈现的信息对我们发挥更大的影响。这就是首因效应。

不过,卢钦斯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如果在测试对象阅读两段文字材料中间插入一些别的活动,如做游戏、看电视、讲故事等。那么,大部分测试对象都会根据做完活动以后所得到的信息对吉姆进行判断,这就表明后来获得的信息对他们的认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就是近因效应。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研究发现,近因效应通常不如首因效应那样明显和普遍。在我们对某事或某人的印象形成过程中,如果不断有一些足够让人产生兴趣的新信息出现,或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化时,那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比较大,此时就会发生近因效应。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也会对首因效应或近因效应的发生产生作用,比如,一个个性开朗、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就容易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而一个心理保持高度一致,且心态非常稳定的人就不容易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但他却容易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同样,认知结构简单的人更容易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认知结构复杂的人则更容易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

人与人的交往中,在交往初期,也就是当两个人彼此还不太了解,关系比较生疏的时候,首因效应产生的作用比较大;而当两个人都互相了解,关系比较亲密了之后,近因效应产生的作用就会比较大。所以,在交往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给人留下的印象都会在对方的脑海中存留很长时间。

近因效应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人们对于好多年没有见面的朋友,脑海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当初两人分别时的情境。这一点常见于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他们重逢时聊得最多的一定是毕业那天的情况,因为他们对这件事印象最深刻。

再比如,一个朋友经常惹你生气,但是如果问你具体的事情,你只会想起最近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做过的让你生气的事情。

近因效应还会对我们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它会让我们过分看重最近的信息,并且会以此为依据对所遇到的问题做出判断,从而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考价值,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很多参加面试的人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参加面试,所有的流程都走完了,这时候面试官告诉他回去等候通知。可就当他要离开的时候,面试官却又叫住他,对他说:“你已经回答了我提出的所有问题,可是我实在是没有从你身上找到什么亮点,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

面试官这么问其实是对面试者的最后一个考验,就是想要考查一下面试者的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所以,如果你回答得很精彩,那绝对可以加分,但是如果回答得不好,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可能都白费了,因为最后的印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再比如,一个人在公司里一直表现得很好,很受领导的器重,结果最近一段时间他做错了事,说了不该说的话,会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之前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好形象毁于一旦。所以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多年的好友因为一句话、一件事伤了和气,甚至绝交。因为在彼此熟悉的人之间,近因效应的作用更明显。

朋友之间的负性近因效应通常产生于在交往中遇到与内心需求相违背的情况,想要做的事没有做成,或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一片真心被人误解时,我们就会处于激情状态下,我们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及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也就是说,这时候我们会表现出脱离控制的倾向,很容易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造成不好的后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近因效应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呢?

要想避免近因效应带给我们的偏见,避免其破坏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就必须努力培养睿智的思维,以及经过全面考察后再下结论的习惯。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谴责批评之后一定不要忘了安慰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管理者,那么在员工犯错被你批评之后,一定要记得加上一句“或许我把话说重了,其实你之前做得还是很不错的”。这样做会让被批评的员工有被勉励的感觉,使其知道虽然他被批评了,但其实领导都是为了他好。相反,如果批评之后说一句“如果下次再犯,你就要小心了”,或用类似的话作为结束语,那一定会给员工留下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

2.多注意之前的固有印象

有句话说“做十件好事抵不上做一件坏事”。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你做了十件好事,可能都没有人记住,因为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你做好事,可是如果你做了一件坏事,那大家都会记忆深刻,从此你在大家心目中就变成了一个坏人。其实,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一点小错就急于否定他,更不能完全依据最近发生的事去评判一个人,而要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对其做全面考察、评判。

3.不要被一次好或坏的行为迷惑

不能因为对方做了一件好事就认为对方是好人,因为再坏的人也会做好事;也不能因为对方做了一件坏事或错事而认为他是个坏人,因为再好的人也会有失误的时候。此外,如果一个人最近对你很好,那也不能就此判定他是个好人,说不定他对你另有所图。

4.积极创造良好的“近因”,对自身形象进行改善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凭借“近因”对别人做出评判,却不能阻止别人通过“近因”来评判我们。所以要谨言慎行,尽量避免说错话、做错事,言行与之前要始终保持一致。

5.要进行全面考察与评判

全面考察会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周围的人,而不是通过只言片语或偶然的行为片面地认识他们。如果我们能将一个人最近的某些异常表现看作平常事,与之前的表现并没有本质差别,那就可以摆脱近因效应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0Jd2nHeSWQ8mZzUkdkfxcTwhNkENHh4HY0kMIYEjRBEPjZ1M2OEeOlcFR84awQ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