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四种婚姻亲密关系模式里,没有哪一种是绝对的好或者不好,要变化,要辩证,要匹配。
对方需要你扮演哪个角色了,你就转换过来,去扮演哪个角色,这就是匹配的。如果对方需要你扮演哪个角色,你视而不见,不理他,就可能会出问题。有的人可能从外表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不开心,会压抑,压抑也容易生病。当然,也不一定都会有问题,有的人就没有问题。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需要,我们满足了需要就很幸福。没有说哪一种才是好,有的看着好,在自己身上不一定就好,还是看自己的追求,以及追求的程度。
关键是我们是否了解自己?能不能为对方做一些事?第一,要能意识到彼此的角色需要;第二,要与时俱进地变化角色;第三,要有能力忍受。如果妻子变成一个小女孩,而丈夫在婚姻里从来没有做过父亲,一直被妻子照顾,这时候丈夫就得有点奉献精神了。表面上看,丈夫是为对方牺牲一下,实际上是弥补了自己这方面的短板。相反地,如果丈夫变成一个小男孩,表面上看,是妻子在照顾丈夫,但实际上可能提高了妻子某一方面的人格的能力。一个人小时候的成长历程决定了他是哪一种人格状态,当他转换角色之后,对方若能帮助他获得了成长,他就修复了原来的问题,他就变得更饱满了。
所以,有一些女人说不做妈妈觉得好像还没圆满。其实,她这三个身份没做,就没圆满。有的人一辈子就是一个小女孩,她的丈夫就从来没享受过另外两种角色,她自己也没享受到。
在两性关系里,“六个人,一张床”的四种亲密关系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可持续发展的。这也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关键着力点,根据三个角色找到自己的成长着力点,越成长,婚姻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