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是DINK的谐音,DINK是英文“Duple in no kiddy”的缩写,意思是“双收入、无子女”。所以丁克一族的基本特征就是夫妻双方都有收入,但是他们不想生孩子。
丁克一族一般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与较高的收入,他们一方面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另一方面注重精神享受。他们从父母身上看到了,父母为孩子操劳一生,并舍弃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与事业。他们不想走父母的老路,不想成为“孩奴”。通过丁克一族的特点,我们很容易看出女性在丁克家庭中的作用。一个家庭是否愿意丁克,选择权也往往掌控在女性手中。因为有了孩子,女性就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顾家庭,她们可能就要舍弃浪漫的情怀,可能要放弃工作,取而代之的是洗衣做饭、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琐事。她们不愿意舍弃自己的私人空间,不愿舍弃二人世界,所以丁克就成了很多女性的选择。
丁克家族在我国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据统计,当时上海市不要孩子的夫妻占全市夫妻总数的2%~ 3%,人数估计超过5万;北京市1984年结婚的夫妇中不愿意生育的人数只有3万,到1989年底猛增到10万左右。2004年,全国妇联曾对外公布,目前中国大约有60万个丁克家庭。
以前,有哪家不要孩子,那可是要被当作另类的,不仅要受到亲戚的指责,还会受到邻居、朋友的嘲笑。但是现在这样的事已经不足为奇了,要不要孩子完全由夫妻二人决定,旁人也很少插手了。这种家庭已经慢慢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和承认。
总之,我国的婚恋观念、性价值观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开放。从单一车道拓宽为四车道,这是人们追求多元化的结果。虽然现在关于性的话题仍不是很开放,但与过去相比,我们的进步也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