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到的故事里,孙女士是“70后”。如果她是“60后”,她就会忍受下去了。她的女儿是“90后”,她看到女儿的爱情观,觉得女儿会重蹈她的覆辙,她把自己婚姻的不幸福归因为当初只要爱情而不管其他。她自己过得不好,就开始管理自己孩子未来的婚姻。如果她自己找到了爱情,她就不会这样担忧自己的女儿,而且她女儿的价值观跟她完全不同。
父母对于孩子的婚恋通常都是干涉不了的。但是父母不是因为干涉不了而不干涉,而是要懂得给予孩子自由。
孩子有自由,才会发展出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是在婚姻爱情中能够走下去的必备心理条件。有独立的人格,才会有自尊、自信和自爱;有足够的安全感,有尊重、理解、接纳、支持别人的能力,有跨文化的适应能力;会看见对方的优点,看见对方的付出,会懂得感恩对方和对方的父母,会珍惜彼此的关系;在和对方相处时能够自如地调控好把自我放在对方身上的比例,而不至于完全地失去自我,失去自己决定自己幸福的权利;在遇到人生风雨时拥有独立的决断和勇气,而不是等着另一半来做决定,耽搁掉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孙女士的故事中,如果她的孩子没有真正的自由,没有独立的人格自我,想让孩子有力量去爱自己、爱别人,那是不可能的。一定要让她自由地成长,快乐地成长。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部分。
很多人不去面对自己的问题,就轻易做出评判,做出决定,这是不对的。只有面对问题之后,你再做出选择才是对的。孙女士就是没有面对问题,而且一直在逃避,这与面对之后自由地做出一种选择,是不同的。她在面对问题之后,对于女儿的婚姻爱情,才会有放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