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亲密关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368,374-376.
2.杨鑫辉。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333-334.
3.韦志中。团体心理学: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9-40,349-350.
4.[美]兰迪·拉森,戴维·巴斯。文化与人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5-12.
5.钟年。心理学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86-87.
6.[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7:36.
7.[美]兰迪·拉森,戴维·巴斯。人格障碍与调适[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34-152.
8.许建阳. 形成攻击型人格的内外因素[N]. 保健时报,2009-5-14(6).
9.柳娜. 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D]. 中南大学, 2011.
10.[美]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