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鸟瞰记忆法

【记忆故事】

杨天赞是某能源企业的总经理,今天他们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以及公众通报公司上市的事。在发布会上,他并没有按照惯例向在场的记者发表讲话,而是选择先让记者进行提问,然后自己就记者的提问做出统一的回答,其实他这样做一来是不想让自己在讲话时被记者打断,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讲话被打断,那再继续往下讲时就会变得不顺畅。二来这样做也可以节省时间并且更有针对性,要不然如果自己讲的内容没法回答有些记者心中的疑问,那自己还得再费时间一个一个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而让记者们提完问题自己再讲话,也就免了这层麻烦了。

记者在提问题时他都是一边听一边记在一张纸上,在记录的时候他还在思考着怎样回答。等到记者把想问的问题都问完了,他也根据这些问题相互之间的联系设计好了讲话的顺序,在大脑中对这些要讲的东西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接下来,他在讲话时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整体框架对记者们所提出的问题做出了回答,更神奇的是他在提到某个问题的答案时还会将目光转向提出该问题的记者,这让在场的记者们都感到非常满意和钦佩。实际上,他采用的这种记忆方法就是鸟瞰记忆法。

【记忆宝典】

简单来说,鸟瞰记忆法就是让我们对所记忆的材料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的方法。我们在记忆诗词、课文时,效果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这种方法,因为一首诗、词或是一篇课文都会表达某个特定的主体思想,或者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整体的印象,所以整篇一起记忆的效果自然要比分割成一句一句那样记忆好。因为文章或是诗词进行分割后,我们的脑海中就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本来只需要记忆一个对象,现在却需要记忆很多个对象,记忆的难度自然就增加了不少。

现在,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学校时背诵课文、诗词的情况,如果我们是一段一段背诵的话,肯定是背会了第一段,再去背第二段,等我们好不容易把最后一段背下来,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把第一段忘得差不多了。而且当我们需要将整篇课文都背诵出来时,会发现自己很难将两个段落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背完了一段后不知道下一段是什么。

对该现象心理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当我们只要单纯地分段背诵时,整篇文章的主体线索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在背诵文章时把握了段落内的联系,但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却是这种记忆方法所无法把握的。

所以,要想让记忆效果变得更好,我们在记忆材料时就必须把整体和部分相结合。如果我们所要记忆的材料的篇幅不是很长,那么整体记忆的效果是最好的,很多实验都证明采用整体记忆方法要比部分记忆节省20%的时间。

不过如果材料篇幅很长,内容过多,那就不适合运用整体记忆方法了。这时最好的方法是化整为零,比如连续学习4个小时的效果不如每学习50分钟休息10分钟的效果好。心理学家阿尔玛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让两组智商相当的学生一起阅读一份经济学方面的资料,甲组一天读5遍,乙组每天读1遍,一连读5天。刚读完时这两组人的测试成绩都差不多,但是两周之后的复查显示,乙组的成绩要比甲组好很多,乙组记住了材料的1/3,而甲组却只记住了1/10。这是因为乙组的学生在记忆时完全有时间对所学的材料进行复习,而甲组并没有巩固记忆的时间。此外,分散学习还可以避免因为长时间学习而造成的注意力减退,兴趣下降等问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记忆篇幅很长的材料时,我们最好是先从整体的角度对文章进行理解,然后再分段记忆。不过,所分出的段落也要尽量保持完整,并且还要和上下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记忆效果要比整体记忆的效果更好。

我们这里所说的分段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分得太短、太散,而且每个段落记忆的时间也不能太长。所以整体和部分记忆都是相对的,我们在记忆时要根据需要记忆的对象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而且不管采取怎样的记忆方法,都要记住这样一条规律:开头部分最容易记,结尾部分次之,中间部分则最难记忆。

记住了这样的规律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尽量减少或是避免遗忘现象的发生。 169BA73wzaw5qsAe6NlHyni5lm0HU/uI4/JJ5jjKTGu6s6tuTaXx+W/gIzf2zG3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