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两个对我恩重如山的人

周三,活动开始之后,庄令扬说:“应在场很多儿媳妇的要求,我们本周进行一个贴近生活的主题,讨论一下怎么处理好家庭里面的婆媳关系。大家都知道,婆媳关系已经是千年的话题,但是却一直得不到解决,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位成员愿意先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

此时,只见晓芳已经迫不及待地把手举了起来,庄令扬于是让她讲述自己的故事。

“前几年,我的孩子刚出生时,婆婆来住了一段时间。因为新老观念的差异,我们和婆婆之间就有很多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这些不同表现在各类生活小事中,比如带孩子方面,还有家务该男人做还是女人做。婆婆很爱我先生,我先生还小的时候,她不让他做任何的家务,哪怕是他力所能及的。但是在我们家里,家务是约定共同分担的。

“孩子出世之后,因为我要照顾孩子,所以先生就做得多一些。婆婆这个时候心疼了,开始说我不爱惜自己的先生,使唤他。其实,我先生对做家务是没有任何意见的。一开始成立家庭的时候,虽然他对于做家务很不习惯,也不懂,但是慢慢地,他在帮我做家务的过程中,也觉得自己既然成了家庭的一分子,那么承担家务也是很应该的,于是逐渐主动承担了一部分家务,并且成了我们之间不成文的约定。可是婆婆就是看不惯,私底下跟先生说了好几回,让他别做了,给我做。我当时真是委屈啊,自己要带孩子,哪里有那么多闲工夫做家务呢?而且先生本来就是出于自愿的嘛。她不称赞自己的孩子结婚之后变得有责任心,倒怪我这个媳妇不懂做人。

“为了不使先生觉得为难,我把委屈都装进了肚子里,装作无所谓的样子,结果过了不久,我患了中度抑郁,开始和先生过不去。婆婆没来之前,我们之间相处挺融洽,关系一直非常好。她来了虽然没多久,却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我那个气呀,心里直恨她,于是渐渐开始用语言顶撞、反驳她了。

“先生觉得我不应该这样,有什么事情应该好好商量,而不应该似泼妇骂街一样的蛮不讲理。于是我就跟他讲道理,我说就算按照家乡的风俗,家务活也不完全是女人一个人的事情,夫妻双方都有共同承担的责任。更何况我本身也是一个职业女性,不是专职的家庭主妇。既然我共同承担家里的经济,你为什么不能共同承担家里的家务活呢?

“先生听了之后,认为我这样说也是有道理的,于是把这个观点转达给婆婆。也许是因为沟通的时候没有注意好,说出来的话让婆婆感觉他是娶了媳妇忘了娘,于是直骂我不好,把她的儿子给带坏了,才结婚一年,就不认她了。然后她提出要回老家,说什么也留不住。”

晓芳说到这里,无奈地笑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每年到了春节,我们都会回老家过年。回到老家的时候,可能因为爱屋及乌,她对我倒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也许是经过时间的冲刷,她觉得她对我的那种隔阂已经消失了。平时我也会寄些东西回去给她,也许因为这样,她对我改变了看法,于是关系慢慢好起来。

“后来,随着三弟媳妇进门,她又觉得三弟媳好,我不好了。因为三弟媳在家里什么都做,什么都不用弟弟做,简直就跟她对待她儿子的模式一样。于是她逢人就说三弟媳怎么好,还专门挑我在场的时候说,弄得我很尴尬。我先生有时候看不下去说了她,她就哭。本来很好的关系后来又闹得挺僵的。

“过了两年,我们每年都接她过来住一段时间,一来是尽孝心,二来是希望她多感受城里的文化氛围,好改变过去旧的观念,和我们两个年轻人好好相处。经过几年的时间,她还真的把观念改变过来了,她自己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分类,她把我归为知识女性类,把三弟媳归为农村的持家女性。她说知识女性因为要工作,要养家糊口,所以少做一点家务是正常的,而家庭主妇因为不用参与养家糊口这件大事,所以应该承担所有的家务。不管怎么样,她把我们分类之后,还真的不再纠缠谁做家务的问题了。现在我们相处得挺融洽,我算是苦尽甘来了。”

说完,晓芳不由得用手抹抹眼角,拭去即将流出的眼泪。

众人听完她的分享,都不由自主给她热烈的掌声。

沉默了一会儿,刘伟也说道:“刚才我们听了一个成功的个案,现在我想谈一个失败的个案。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先谈谈我的第一个女朋友,我们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当时没有和父母一起住。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过得很开心。但是后来因为母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于是我们搬回去和他们一起生活。搬回去之后,这种和谐就被打破了。我女朋友的性格比较要强,我母亲的性格也差不多,两个人相处没多久就产生了矛盾。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很有耐心地充当和事佬的角色,但是我慢慢地发现,和事佬很难做。一边是自己的母亲,一边是自己心爱的女人,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叫我帮谁好呢?偏袒哪一方都会让我心里过意不去。

“几经权衡,我产生了这样的一种观念——父母生下自己之后将自己抚养成人,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自己应该好好地报答他们。而且他们现在年纪都大了,还能在世上活几年都不知道,而我和女朋友还年轻,这段时间我先亏待她,以后再加倍补偿。因为这样的观念,我慢慢偏袒我父母这一边,我的女朋友当然受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恶化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于是我们又搬出去住了。我原本以为搬出去之后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后来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矛盾,就是我的父母盼望着我时常回家去看看他们,而我的女朋友却希望我长期陪伴在她身边,不希望我离开。就这样,直到我后来再也受不了,放弃了这段感情。

“现在我又开始了一段新感情,现任女朋友的自身条件很优越,生活方式和我们格格不入,包括我自己也很难融入她的生活方式,更不要说我的父母了。于是父母经常会在我的面前评价她,说她这样那样不好,搅得我心里很烦,现在又想要放弃了。我就觉得一个家庭里面,如果婆媳关系不好,那个儿子是全世界最悲惨的人了。”

听了他的故事之后,陈逸芸觉得这个人又可怜,又可恨。可怜的是他现在遭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可恨的是他只懂得逃避,而不懂得去寻找一个更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庄令扬说:“听了刘伟的故事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

陈逸芸说:“这个实际上是有一个家庭的关系模式文化认知或价值观冲突的问题,以生活方式冲突的模式表现了出来。冲突就是不接纳,不接纳对方的价值观或是文化模式,表现出来就是不接纳一个人。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在背后支持我们的是某种价值观念,而不是某种行为,价值观念导致的行为就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不是具体做什么的事情。这时候的意识形态是什么呢?那就是老人家认为,你进了我们这个家,你要接受我们这一套。而不是认为,你进我们这个家,你的行为模式我们要接受。”

美心说:“其实我觉得在爱情关系里面,生活方式越多样越幸福,为什么这样说呢?不一样才有意思,才丰富多彩。就好像两个人玩把戏一样的,我会的你不会,你会的我不会,才有新鲜感,才有看头。为什么非要一样呢?”

蕙兰说:“根据我的理解,我们中国人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生长的,儒家主张的‘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爱,其中‘亲亲’之爱最真实,最浓厚。也就是说,爱的产生以血缘为基础。父母是有血缘的,妻子是没有血缘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外人。因此在家庭纠纷中,往往很容易被长辈在意识上排除在外。你要想不被排除在外,唯有遵从这个家庭的规则,成为其中的一员。你不愿意遵从,那么她永远都不会把你当成自己人。”

晓芳说:“这实际上就是新旧两代女主人为了争权夺位而产生的相互搏弈的过程,这是一种内心的博弈用行为方式表达出来。有这样一句话,苦媳妇熬成婆,好了伤疤忘了痛。婆婆当年做媳妇的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她自己当年深受婆媳之战的苦,可是当她熬成婆婆后并没有体恤做媳妇的处境,好好待她,避免让她遭受自己当年的苦,而往往还是以家庭女主人的身份来对待她。这应该是一种潜在的报复行为,未必是针对媳妇的,但是却通过婆媳关系表现出来了。”

庄令扬说:“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博弈的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博弈现象呢?现在的中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从不举行成人仪式。因为缺少了这个仪式,父母在心理上和孩子并没有告别。他们没觉得你长大了,而是无论你长到多大,30岁,40岁,还是50岁,在他们的面前,你都是一个孩子,在心理上,他们没有把你当作成人。古代的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对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华夏先祖对冠礼非常重视,所谓‘冠者,礼之始也’。成人仪式举行过后,就表示他已经长大了,独立了,有承担责任的能力了,父母便不再负责管教他约束他了。现代,因为缺少这样的一个仪式,让父母对孩子成长的认知不明确,于是关系就很容易出现混乱。

“一个男人的成长必须经过三段路程:第一段路程,未成年,母亲陪伴自己成长。这个时候他和母亲的关系是亲密依恋的关系,也就是说他可以用亲昵的动作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并且不会受到别人的嘲笑。

“第二段是成年之后,经营自己的恋爱婚姻,此时,他会有自己的家庭,母亲已经不是主要的陪伴对象。亲密依恋模式也转换成亲情依恋模式。而这个时候是一个关键期,也就是说,他把原本属于母亲的亲密依恋转交给妻子,这个交接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对于处理婆媳关系就完全没有帮助。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在某个边远的农村,一个男人结婚之后,他妈妈还把儿子拉到自己的屋里睡,不让他和媳妇在一起。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没有通过一个形式来告诉她,她对儿子的照顾工作已经结束了。这就像工作岗位的交接过程,一定要互相交代清楚,弄清责任的归属。

“第三段是成婚之后,三个人互相陪伴的过程。所以我建议在订婚或是结婚仪式上,做媳妇的最好给婆婆写一封感谢信,并且当着众亲友的面,读给婆婆听。感谢她辛辛苦苦养育了这样一个优秀的男子来陪伴你,照顾你,感谢她为你的孩子培育了一位好的家长,让他今天有能力去抚养将来的孩子,感谢她的接纳,让你成为家族中的一员。有了这样的仪式之后,做母亲的内心再有不舍,也会默许。并且这个仪式等于是直接宣告婆婆从儿子的家庭中正式隐退,媳妇从此成为儿子家庭的新女主人,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隐退,并无须通过具体形式表现。最好婆婆也写一封表示接纳媳妇的信。两封信都写完之后,保证那个男人会过得很幸福,一定不会觉得夹在这两个女人之中是受夹板气。”

刘伟问:“这个时候,男人什么都不用做吗?”

庄令扬笑着说:“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站出来说:感谢这两个对我恩重如山的女人,她们一个陪伴我成长,一个陪伴我未来前行。感谢你们,你们都辛苦了!”话音刚落,众人哄堂大笑。

庄令扬说:“你们别小看这两三句话啊,这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鉴于每个人家庭文化、教育背景、人生经历的不同,还有一个关键是个人的微妙心理要得到满足。这个微妙心理就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人心中的比重。所以让男人做出这个表达,说明她们两个对自己同样重要,媳妇会因为知道自己的地位和婆婆一样重要而得到满足,婆婆也会因为自己还保存着地位而不觉得失落。”

晓芳说:“看起来婆媳关系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啊。说实在的我现在就算能够和我婆婆相处得好,也是因为大家互相迀就。今天我才真正明白,要真正发自内心地彼此接纳,还是要做很多工作的。”

晓芳这句话让陈逸芸想到了何敏华,前几天,她就因为自己的婆婆对她有成见而向她大倒苦水。一边埋怨丈夫不支持她,一边又埋怨婆婆不愿意改变过去的观念。如果,她今天能够参加这个讨论会,也许就不会这样想了吧?也许,自己应该找个时间和她分享一下这个讨论会的内容,向她转述各个成员不同的观点,说不定对她解决当前的问题有点启发。 Tq8A+reXDA+enkPYDVkWEqjoe9DphJcLnmeQz54h6gETbL4SjlIfGX69CFUaxM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