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个人一张床

讲台上,李承轩正在就现代婚姻侃侃而谈,这是一家婚姻家庭杂志邀请他来讲的。台下数百名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包括陈逸芸。

现代社会中,随着离婚率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婚姻很难经营,两个人的亲密关系越来越难维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现代人的价值观和过去已经完全不同。以前的婚姻价值观是单一的,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多元化,婚姻价值观连带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过去的社会文化,出轨是绝对不允许的,不单会遭到相关的惩治,还会遭到道德无情的谴责。而在现代社会,婚外恋时有发生,甚至在有些人的观念中,已经被视作正常行为。这和过去人们的价值观是完全相悖的,也说明现代人的婚姻价值观出现了质的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通常夫妻之间吵架,会说因为性格不合。性格到底是什么?性格就是我们传统观念中所言的个性,个性的核心就是我们的态度,即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我们对待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态度。也就是说,性格不合其实就是在对待某一件事情上彼此的态度无法取得一致。

例如在教育孩子的态度上,如果先生认为“应该教育孩子具有正义感和道德感”,而太太却认为“正义感和道德感教育不重要,只要他有好成绩,以后找份好工作,能赚大钱就行”,两者的价值观就没有得到统一,冲突是必然的。

除了价值观冲突之外,还有家庭文化的冲突。什么是家庭文化冲突呢?通常我们会看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有一种行为模式,比如甲家庭里是妻子主导的,乙家庭是以丈夫为主导的。那么这两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性格方面肯定有所不同。他们的性格中,各自会带着原生家庭生活模式的影子,而且这种模式将会被他运用到自己的新家庭中,因此,这种模式被不断地循环再用,这就是家庭文化。家庭文化也等于是血统,是可以在无形中被传承的。

又如有两个年轻人,恋爱的时候感情挺好的,但是结婚之后就开始不断吵架,为什么?因为彼此之间的观念产生了冲突。在男孩的原生家庭里,家务活由妻子全部承担,但是在女孩的原生家庭中,家务活却是由丈夫全部承担的。他们把各自的原生家庭的生活习惯带到新的家庭中,就很容易起冲突。因为在各自的潜意识中早就默认了那样的模式,当这个模式要发生改变的时候,一定会有不适应的过程。表面看是两个年轻人发生了冲突,其实是两个家庭文化产生了冲突,他们都在维护自己原生家庭的模式。

一个人对自我认同的态度,通常受到家庭文化的影响。由于每个人的家庭动力不同,或是家族动力不同,自我认同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夫妻双方对对方的原生家庭不够了解,或者是无法接受,那么,也是产生冲突的根源。

有一对夫妇因为争吵产生了离婚的念头,但是又觉得舍不得,于是决定找婚姻家庭指导师咨询,看是否有挽回的余地。

争吵的起因很简单,先生执意要回老家建一栋房子。事实上他们已经在城里安家多年,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回老家居住已经是不可能的。虽然父母还在老家居住,但是他们年事已高,太太已经打算接他们过来一起生活。因此认为这样做很没有必要,建了房子到时候没人住,等于浪费钱。但是丈夫对建房子的事情十分坚持,太太对他的坚持无法理解?

他们找到咨询师时,咨询师用文化治疗理念处理这个案例,追溯家庭文化根源直至祖父辈,发现先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其他的家族成员都瞧不起他们一家人。因此,这个家庭是一个低自尊的家庭,也就是说这个家庭在家族中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那么,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多数是低自尊人格,通常拥有自卑心理。但是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出人头地的欲望,通常在成年之后会很努力,并能成功。因为这种人的身上往往有一种原始动力,这个动力来源于他的家族。成功的实现,其实是为了整个家族做的,这可以用两个词语来说明,那就是衣锦还乡和光宗耀祖。

所以,建造房子其实是在建造自己的自尊,房子是否住人,那不是最关键的,因为房子不过是一个象征。最关键的是,他终于完成了家族的愿望,出人头地了,家族的地位会因此而得到提升,他可以告慰祖先的在天之灵了。房子的另一层作用,就是可以消除他内在的自卑感,重新建立更多的自信。

当太太完全了解了先生的家族情况之后,她不禁眼眶含泪,终于明白先生因何而坚持了。过去由于不了解这些,所以无法理解丈夫的行为,因此才产生严重的分歧,最后差点导致离婚。想到这里,太太忍不住和自己的先生抱头痛哭。在接下来的日子,太太开始主动张罗建房子的事情,最终帮助先生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家庭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重大,并且直接影响着他日后组建的家庭。

两个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家庭,表面上看是两个人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他们是带着自己的家族文化和对方一起生活的。因此只有彼此了解之后才能彼此理解,彼此理解之后才有可能彼此接纳。当彼此接纳之后,对方原生家庭的家庭文化就不会成为新家庭的障碍。

如果你对你先生的家族史还不是很了解,那么你有这个义务去了解。因为不只是你,以后你的孩子也会生活在这个家族当中,成为其中的一员。问题如果在你这一代没有得到解决,彼此的文化没有整合,那么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孩子如果成长在一个和谐的家庭文化里边,他们不会因为自己要偏袒哪一方而苦恼,也不会在不得不做出选择之后自责内疚。无论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只要他们是一致的,哪怕一致的惩罚方式,孩子都能理解和接受。少了内心冲突,更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听完李承轩这场讲座,陈逸芸也萌发了了解自己家族的念头。于是,她按照李承轩所说的方法,画出了自己的7个家庭,分别是她成长的家、妈妈成长的家、爸爸成长的家、爷爷成长的家、奶奶成长的家、外公成长的家、外婆生长的家。

在画画之前,她才知道自己对于家族的历史了解得非常少,于是一有空就拉着父母,让他们讲自己生长的家庭和他们了解到的祖辈生长的家庭。看到她神秘兮兮的样子,父母都觉得一头雾水,却敌不过她的纠缠,终是说了给她听。画画的时候,她就凭着听来的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去构图。

她画画之前做那么多的工作,无非是希望通过了解自己的家庭文化能更多地了解自己。画完之后她才发现,其实一个新家庭的组建远远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从表面看来,新家庭无非就是两个单身的男女结合在一起,脱离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开始新的生活。但是通过这些画,就会发觉,其实共同生活的,并不止是两个年轻人。事实上,他们的祖辈也和他们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他们隐含在家庭文化里被两个年轻人从原生家庭带进了新家庭中。直到这个时候,陈逸芸才明白李承轩说的六个人一张床的意思。

想到这里,陈逸芸觉得很奇妙,同时又觉得可怕。自己经历过三次失败的婚姻,最早以为是个性不合的原因导致婚姻破裂,接受心理咨询之后,终于明白这是由于自己内在小孩还没有完全成长所造成的。到了现在她才知道,事实上婚姻的破裂和一直隐秘地生活在他们家庭中的几个老人家有关。虽然这些老人没有直接地在他们夫妻之间挑拨离间,但是看不见的伎俩更加可怕。

晚上,她翻阅相关的心理学书籍时发现一个相关的案例,使她很受启发。

某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女孩11岁,男孩9岁。父亲是石油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经常去中东出差,母亲是家庭主妇,外公外婆和他们一起生活。每当父母有争执的时候,外公外婆就会参与,指责父亲。

孩子在家庭战事中通常充当夹心饼干的角色,她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否真的像妈妈和外婆说的那样不好,她内心觉得父亲母亲一样好,但是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她不敢表达,怕母亲生气。同时,听到她说父亲不好的时候,她也默认了。这让她对父亲产生了自责。

有一天父亲回到家之后,听见女儿在外面大叫了一声,急忙跑出去看,发现女儿在玩耍时不小心掉进了水塘里,于是他下去把女儿救了上来。之后,孩子出现了半边身体瘫痪的症状,为此父母很着急,去各大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疾病。有医生建议转诊心理科,于是他们带着孩子找了一个有名气的心理医生。

医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模式之后,提出3点建议:

第一点,请老人家退出这个家庭的董事会,这不是说让他们脱离这个家庭,而是他们继续留在这个家庭中生活,他们可以爱这个家庭,帮助这个家庭,但是没有这个家庭的经营权和管理权。这个建议征得了老人们的同意,在未来的几个月内他们对家庭事务,均不再做出任何评价。

第二点,心理医生告诉这对夫妻,他们的蜜月期虽然过去了,但是可以创造第二蜜月期、第三蜜月期。只有这样,夫妻的感情才能一直维持。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的成长,可以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开始一种新的恋爱模式,重新思考自己的婚姻和两个人的感情,这就是第二蜜月期的重建。

第三点,让夫妻双方分别单独照顾女儿一周,然后每个星期在交接的时候开家庭会议,谈一谈在照顾女儿的过程当中自己的感受。

第一次的家庭会议中,父母双方都提到相同的观点,就是照顾小孩子很辛苦、很麻烦、很累。小女孩终于发现了父母统一观点的时候,发现他们可以说一样的话,有一样的态度。在父母对待家庭,对待孩子,对待对方的态度不断统一的时候,孩子的内心不再有内疚和冲突了。治疗到第11个月的时候,这个孩子终于恢复正常。最后,父亲辞去了石油公司的工作,用一年的时间带着家人一起去旅行,这一年时间里,他们建立了新的家庭模式,夫妻的关系回到正常轨道,孩子的心理健康明显好转。

这是一个典型的癔症案例,事实上是那个内心有自责和内疚的小孩通过自己的身体来表达希望这个家庭和好的愿望。因为病了之后,父母会共同照顾自己,一起爱自己,不再分裂和争吵。

看到这个案例之后,陈逸芸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常发烧的事情。那时候父母亲的关系也比较紧张,估计自己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呈现出躯体化的症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她对于躯体化症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她仔细地回忆自己的女儿晓媛的成长过程,虽然不曾发现有很明显的躯体化症状,但是在晓媛刚给母亲带的时候,十分娇气,动不动就哭,让陈逸芸曾经十分烦恼。那时,母亲因为疼惜晓媛从小就与父母分离,对她简直千依百顺。只要是她提出的要求,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母亲都会尽量去满足孩子。陈逸芸觉得母亲的这个教育方法对孩子并无益处,于是,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当面训斥晓媛,希望纠正她的行为。

陈母如果在场,立刻就会流露出偏袒的神色,晓媛虽然小,但是已经很懂得察言观色,知道外婆是向着自己的,于是马上就会跑到外婆身边大哭。陈母见状心痛,就埋怨陈逸芸不近情理。就这样,陈母变成了晓媛的保护伞。

后来,陈逸芸为了此事特意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跟母亲表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并提出,如果大家的观点不能统一,那么晓媛以后将跟自己生活。

在那次的例会上,陈逸芸得到了陈父的大力支持,陈母见到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说的也不无道理,于是逐渐地改变了对晓媛千依百顺的态度。晓媛也慢慢地变得更加懂事了,并且相对独立起来了。

由此看来,让老人家过多地参与家庭事务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最好的做法是让老成员退居二线,而接纳新的成员,也就是说让孩子逐渐地参与进来。孩子其实也应该被视作家庭成员之一,可惜很多家庭都做不到,包括自己。或许,自己以后可以改变这种模式。 CXDqAnSsnU78Ly3xv9Hg+JLMkKODFnwtZ5qduVVT506qs1clHYa2EfOe5zP/w0X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