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投石冲开水底天

志中给了我他的新作《谁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这应该算是小说吧,准确地说是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心理咨询工作以及普及心理学知识的作品。好多年了,我好像没有认真读过哪怕是一本小说,这次可算是一个例外,我想这例外是因了作品的吸引力。

这部小说与许多小说一样,也有作者自身的影子,甚至在书里面就出现了作者自己发展出来的心理咨询技术“石头的故事”。在2009年济南全国心理学大会期间,志中开办了“石头的故事”工作坊,我曾去观摩片刻,看到了那些有趣的石头,但可惜没有时间深刻体味石头背后的故事。在小说里面,随着情节的推进,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越发默契,主人翁的心结也渐次打开,我突然从石头上想起了一句诗——“投石冲开水底天”。

冯梦龙在其所编的《醒世恒言》中讲了一个故事:苏东坡之妹苏小妹是个才女,在新婚之夜把新郎秦少游拒之门外,要他对出对联方可入内。苏小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思之良久,也没想出下联。苏东坡在一旁看见,很为妹夫着急,但又不好现身帮忙。他看着月光映照下的池塘,忽然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秦少游看了,立即对出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这样,秦少游终于敲开了苏小妹的闺房。而在小说中,心理咨询师也是用石头敲开了来访者的心灵之扉。

石头是自然的,石头也是文化的。自然的石头,每块都沉淀着亿万年的沧桑;文化的石头,与人类结缘恐怕也不少于百万年的岁月。我们都知道,人类历史上经历过漫长的石器时代,许多族群也曾有过对石头的供养或崇拜。人类正是靠着与石头的相遇、相识、相依,才超越了其他动物而达万物之灵的地位。正如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开篇所写的:“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所以,用石头去叩击人们的心灵,或许是条通顺畅达的中正平和之路。我们中国人还有“投石问路”的说法,只不过这里的路是人们的心路。太平天国的名人谱中有位“石达开”,借用他的名字,我很希望在石头抵达之时,人们的心扉便真的能够敞开。

当然,石头要敲开心灵之扉,靠的还是拿石头的人。这人可能是心理咨询师,更可能是来访者自己。志中在书中逐次涉及情绪、自我、他人、群体这些内容,这是他在十余年心理咨询职业生涯中总结出来的,是看待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节点。用他的话说,做一个人只要这些方面和谐了,基本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确实,作为人类,最关心的应该就是人,只可惜对人的研究谈何容易!在人类已经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今天,我们对自身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在对人的研究方面,心理学有突出的贡献。心理学以人类个体为研究对象,试图透彻了解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同时也试图透彻了解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于是,个体自身以及此个体与彼个体的关系就成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用专门的术语来表达,这个话题即“自我”与“他人”。

每个人类个体最有切实感受的是自我,对人的认识首先需要从弄清楚什么是自我开始。但弄清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龙曾经主演过一部影片《我是谁》,凑巧心理学里也有一个测验叫“我是谁”(Who am I),在这个测验面前,很多人迟迟难以下笔,因为人们平常很少有意识地反思自我。自我就像空气和水,是我们“日用而不自知”的东西。而且,要弄清自我,还得了解他人。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但心理学家更相信自我因与他人对照而凸显,此即梁启超所谓“对他而自觉为我”,也就是库利(C.H.Cooley)所说的镜像自我(looking-glass self)。志中的这本书,便生动地演绎了自我与他人的互动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中的协作。

志中还有一个职业理想,就是坚持“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他自己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应用。本书的写作,可以看作他在心理教育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办心灵俱乐部是教育,办工作坊是教育,就是咨询也可以视为教育,不过小说形式的作品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影响更广大的人群,这可以让他的理想更好实现。我个人很认可志中的做法,近年来我也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发起了“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其任务之一,就是以各种形式把心理学知识推广到中国社会和民众中去。我曾提出“迈向人民的心理学”,与志中的理想颇为契合,在这一点上,我愿与志中共勉。

钟 年
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
2010年1月6日于武汉大学 cFZVM1f0N3NxTIxtc9tCp+0iy6FERxLE39YjY2tJCx794C8i9XlxIYAK784Nddl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