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烟头戳到手臂的快感

陈逸芸目送那人远去之后,关上门,重新躺回床上。偌大的空间里,又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她突然觉得内心一阵难受,于是从床头抽屉中拿出一包烟,抽出一支点燃了。

当激情消退之后,她的内心不再拥有充实的感觉。充实的感觉仿佛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不过是一种幻觉。每次,只要空间里又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她就忍不住觉得孤独,哪怕曾经有人在自己的耳边情话绵绵,她依然不会有丝毫真实的感觉。所有发生过的一切,仿佛不过是一场梦,一个电影中的片段。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把烟头转向自己的手臂,按了下去。当烟头的火星熄灭在肌肤的纹理中时,当疼痛的感觉随着轻烟升起时,她并没有多少痛的感觉,相反地,有一种释放的快感。这样的感觉,她既熟悉,又害怕,却一直无法摆脱。

下午两点,在李承轩的咨询室,两个人一如以往相对坐着。

陈逸芸说:“在性关系上,我感觉自己好像是一个饥饿的吸血鬼,怎么吸都填不饱肚子。而且,每次当他离开之后,我就会有强烈的孤独感。我的孤独为什么比别人多?为什么我会这么害怕孤独?以前,每当我想要结束一段关系之前,我都会先选好另一个人。如果我还没有找到‘备胎’,我就不愿放手。只要一想到自己的身边会没有人,我就受不了。我为什么会这样?很多时候,我知道我要的并不单纯是性关系,但是,我在他们的身上,到底想要得到什么?如果我不和他们发生关系,我会得到什么?我不知道。”

李承轩说:“性代表的是什么?你问得很好。性代表的是一种身体的联结,身体与身体之间的接触,能够满足人内心的依恋需要。你要的不是一段性关系,你要的只是希望自己的依恋需要能够得到满足。”

陈逸芸说:“什么是依恋需要?”

李承轩说:“依恋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通常是指婴幼儿与照料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依恋需要则是指个体因缺乏爱的体验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不平衡的状态。”

陈逸芸说:“这种不平衡的状态是怎么产生的?”

李承轩说:“这种不平衡的状态,最早可以追溯到童年,依赖父亲母亲照顾的时候。儿童的依恋模式有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依恋风格都不同。照顾者如果清楚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类型,可以根据这一点调整教养的方式,这样,孩子长大后内心不平衡的情况就会相对减少。你或许可以回忆一下你以前和父母相处的模式。”

陈逸芸想了想,说:“我小时候和我妈不是很亲热,和我爸要好一点,但是他很忙很少在家。而且我妈生下我之后没有奶水给我吃,我是喝牛奶长大的,我记得她也很少抱我。长大之后,我们更是没有肌肤接触过。这会不会就是造成我失衡的原因?”

李承轩说:“依恋模式通常形成于婴儿期,并且会一直延续到成年,并在亲密关系中显现。成年人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反映着他们与母亲的依恋风格。所以,你每次饥不择食地投入一个人的怀抱时,其实也许并不是因为你爱他,在这里,爱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没有关系。”

陈逸芸说:“是的,每次只要想到最终会剩下自己一个人,我就受不了,我就有一种要疯掉的感觉。我会告诉自己,不行,我得找一个人,随便哪一个,愿意和我在一起的就行。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变态。”

李承轩说:“我认为任何一种模式都没有对错。这只是你寻求依恋满足的一种方式。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依恋的需要,而我们最原始的依恋是什么呢?就是身体依恋,在我们幼年,和我们最初有身体接触的人是妈妈,或爸爸。那长大以后我们依恋谁呢?自然是跟我们的伴侣。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呢?其实还是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不过形式不同罢了。这就说明,从一开始我们就是有这样的需要的。如果在3岁之前,依恋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个体会感觉很没有安全感。并且,那种空缺会一直存在。我们在成年之后,有机会弥补之时,就会抓住一切机会弥补。这一类人往往年纪很小就开始去谈恋爱,开始有情感关系。”

陈逸芸说:“是的,我读小学的时候,很听话,成绩很好。但是到了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交男朋友了。那时候,社会风气还没有这么开放,我的母亲对我非常失望,说我败坏家风。为此,父亲还曾经对我动粗。但是,他们越是对我不好,我越是希望有人来爱我、呵护我。我不知道当时交男朋友是不是出于爱情,我只是觉得,自己那么可怜,有人陪自己说话,就觉得很感激了。甚至,后来和我在一起的男人提出要和我发生关系,我明知道不对,也没有拒绝。事后,我哭得半死,却毫无办法。因为害怕自己不这样做,那个人就会离开我。”

说到这里,陈逸芸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

李承轩见她痛哭,也不出声阻拦,而是静静地坐在她的对面,等待着她。

陈逸芸哭了几分钟之后,慢慢地收敛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接过李承轩递过来的纸巾把眼泪擦干净,然后难为情地笑了一下,说:“真不好意思。一说起这个,我就控制不住。”

李承轩看着她,点点头,说:“我能理解你的心情。除了身体上的依恋,我们还有心理上的依恋。心理依恋就是说有人在身边会感觉到安全一些,踏实一些。甚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想念的人,这也是一种需要。你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心里没有想过任何人,他每天都不会想到任何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陈逸芸问:“精神病人?”

李承轩说:“就算不是,应该也不远了。”

说到这里,两个人相视笑了起来,咨询室的气氛于是变得轻松了一些。陈逸芸不由得伸展了一下自己的身体,觉得内心的郁结仿佛打开了一些,不再有那种正被勒得窒息的感觉了。

李承轩说:“想着别人,或被别人想,都是一种心理上的依恋需要。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为什么自己总会不停地想要别人跟自己发生关系?自己和这些人在一起的时候,其实不见得是爱,那么,究竟是为了什么,自己要和他们在一起呢?就是为了满足内心缺失的心理需要。随着你第一次和人发生关系,当你发现这样做不但能满足自己的身体依恋,也能满足心理依恋的时候,你就会认定,这就是一个有效的模式,于是你就会不断地重复使用。”

陈逸芸说:“是的,的确是这样。”随后又担忧地说,“那我以后怎么办?我会不会好不了啊?”

李承轩说:“给自己一些时间去调整,会有所改变的。事实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新的社会关系,来增加自身的安全感。只要自身的安全感足够,你就会逐渐地减少用那样的模式了。”

陈逸芸问:“什么是新的社会关系?和父母的关系吗?”

李承轩说:“亲密关系只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你现在要去做的事情,是建立除了亲密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现在,你可以学着去另外一群人那里争取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友谊,而不一定非要从妈妈那里去获取。你已经是成人了,不必按照小时候的方式。这些社会关系——比如跟兄弟姐妹的关系,跟朋友和同事的关系——虽然没有亲密关系对自己的影响那么重大,但是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你现在有多少个朋友?有多少个比较谈得来的闺中密友?”

陈逸芸侧着头想了一下,说:“没几个。”

李承轩说:“友情对你来说也很重要,你认同吗?”

陈逸芸有些疑惑地说:“我不知道,真的很重要吗?”

李承轩问:“你觉得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陈逸芸说:“无话不谈,嗯,有烦恼可以向她倾诉。”

李承轩说:“对,正是如此。你以前所依赖的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你缺乏安全感的问题,那么,你需要去尝试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获得友谊,就是其中的一种。”

陈逸芸说:“我不习惯和女性交往。我觉得她们不会太顺从我。”

李承轩说:“不一定要一对一地建立友谊,你可以去参加一个心灵成长的小组。这样的小组通常会有很好的设置,都很安全。然后,在你认为恰当的时候,可以试着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当你在这个小组中得到了理解和共鸣的时候,你内心孤独的感觉就会消除一些。慢慢地,你的内心就会变得强大,变得安全,不会总是感觉孤独。这时候你不会因为害怕没有人在你的身边,就不加考虑地去接受一段关系,而是会开始考虑自己的真实感受,那时候,你就能够享受到真正的感情。”

陈逸芸说:“虽然我不确定你说的是不是真的,但是,我会试一试的。”

李承轩说:“很好,你一直都很努力。我相信,这一次你同样可以做到。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因为我要去外地讲学,咨询要中断一段时间,所以我建议你参加心灵成长小组,是希望在咨询中断的期间,你用其他的形式进行自我探索。我相信,一个设置良好的成长小组对你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虽然几周前李承轩就告诉了陈逸芸这次之后咨询就要告一段落,但是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她还是产生了一种很不舍的感觉。因为她已经习惯了每周见他一次。

李承轩的咨询室对她来说相当于一个充电的地方,她的负能量可以在这里得到完全的释放。而一下子要中断,她觉得有些彷徨,不知道自己停止咨询之后,会不会出现反弹的情况。她觉得,中断咨询就像是断药一样。想到这里,她有点担忧地说:“那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呢?”

李承轩说:“我回来之后,助理会和你联系,到时候我们再定具体的咨询时间。”

陈逸芸说:“好的。”

她想,中断咨询也好,就当是一个中间测试吧。检验一下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真的收获了什么。

李承轩说:“那么,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建立一个或两个友谊关系。同时,你把建立关系时发生的事情都记下来,重要的是写感受。下次来见我的时候,带给我。”

陈逸芸回去之后,在网上寻找本地的心灵成长小组。几经选择之后,她决定参加一个叫作“心灵湾畔”的成长小组。这个小组在每个星期三举行一次活动,活动的形式多变,但是都是围绕着心灵成长设置内容。这个心灵成长小组是去年开始举办的,有几个固定的老成员。

她带着好奇的心态去参加了“心灵湾畔”举行的读书会。参加的人员有男有女,每个人都很友善。知道陈逸芸是第一次参加,都很照顾她。在那个读书会上,虽然自己发言不多,但是成员们都很尊重她,让她觉得很温暖。

在活动的中间休息时间,她和坐在旁边的林凤聊得很投机。林凤比她小几岁,长得小巧玲珑,很善解人意。虽然有年龄的差距,但是陈逸芸和她相处的时候却感觉不到任何隔阂。两个人有共同爱好,并且都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于是聊起来的时候,话题源源不绝。

从小到大,陈逸芸都没有什么特别知心的朋友。读大学的时候,她曾经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只是毕业之后,两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虽然偶尔还有联系,但是感情却逐渐地变淡了。这个时候,遇到林凤,她觉得似乎又找回学生时代遗失的友情了。 mqqfg2fbvXeUgbPyNJUPUIXCQu4UqNM75t69jGMuESgHnbQdT9/YVmWGnf/xs5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