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内心戏

(1)

她们会常常感觉到空虚,这是自体意象没有能够完整地建立起来的缘故。

她在夏天的时候,不管穿什么裙子都是长袖的。如果把手臂上的衣袖揭开,很可能是一条一条割伤自己手臂的疤痕。

我在医院的时候,就看到过一个18岁的边缘型人格的女孩。那女孩长得非常漂亮,但是,她却有一条无法让人直视的手臂。她很淡定地对我说:“割手臂的时候,我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2)

边缘人看待人和事情的时候,常常表现出单向思维。

单向思维,也可以叫缺乏心智化的能力,缺乏理解别人心理的能力。

她们在幼年的心智发展阶段中,一直停留在偏执分裂位态,还没有进入抑郁位态。所以就和皮亚杰的三山实验里的孩子一样,只能看到我能看到的世界,无法进入别人的视野里去看事情。

也因此,她们很容易产生愤怒。

如果用自私这样的带有道德谴责色彩的字眼去评价边缘人,显然把边缘人的人格发展水平估计过高。这就如同你希望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在妈妈离开的时候表现出情感一样,是不太可能的。这是发展上的缺憾,和自私无关。

但是这样的品性带给亲密关系里的人的体验就实在是太糟糕了,对方体验到的永远是:你的感情很强烈,你的需要太丰盛,而我的感受和需要永远不重要,永远得让位于你强烈的需要。

一位边缘型人格的女性,因为总是觉得丈夫没有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所以反复思索,想要和丈夫离婚。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那个丈夫已经是一个足够好的丈夫了,而她本人对这一点,并没有很现实的知觉。她的情感需求非常旺盛,也很丰富,而她那木讷和迟钝的丈夫显然怎么也应对不了她的需要,所以她时常失望,时常觉得丈夫故意为难她,时常感觉到在婚姻关系里自己没有多少价值感,时常感觉到挫败。那正是因为她嵌入在自己的体验中,而无法分出另外一双眼睛来观察对方的感受。

所以这样的体验是一种要命的体验,在这个体验之中,她的思维是单向的。

当然,边缘人也有一系列的方法让配偶留在她的身边。一般情况下,边缘人的配偶的人格功能不可能很高。选择边缘人的男人,同样具有低分化的人格特质,他们也同样难以从这段关系里拔出来。所以,他们往往成为边缘人投射性认同里面的“菜”,然后持续地待在一段体验并不是很好的关系里面。

但是,边缘人对配偶在依恋时的强烈程度以及愿意为了爱情飞蛾扑火时的激情,也会常常感动对方。边缘人虽然会有折磨人的一面,但是也有对感情非常真挚和浓烈的一面,有愿意为了对方付出许多的决心。所以,这也是一些男人甘愿留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身边的原因。

另外,还是会有一些成熟的男人,因为迷恋上边缘人的特质,能够涵容边缘人的胡搅蛮缠。长期的互动之后,这样的男人可以治愈边缘人的心灵创伤。

边缘人在中年以后,边缘性通常会下降许多。

(3)

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稍微长一点的时间。

即便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里,她们谈论一个话题的时候,也很容易转移话题,跳跃到另外一个话题上。当咨询师说话的时候,她们能够静下心来聆听的时间并不多,她们抢话的时候倒是非常多,这很容易使我感到她们是否认为自己的意见一旦产生就要迅速表达,否则就会被忽略过去,或者被抢话。

因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她们平时工作学习的效率都很低,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想起另外一件事情,常常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伴随着焦虑,然后需要通过别的方式来缓解焦虑。但许多边缘人是非常聪明的,智商很高。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高学历,这也是让我很吃惊的地方。

有人说边缘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我觉得有道理,因为童年时期的被虐待的经历,的确如同梦魇一般,让她们的生命充满着无处不在的焦虑。这样的孩子注意力要能够集中的确不容易,她们得随时提防着被惩罚,随时提防着自己哪个地方做得不好,会让妈妈不开心。因为在那些不安全的依恋形态里面,孩子不得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便核实和确知自己是处于安全的境地。

(4)

边缘人总是会感觉到自己很委屈,仿佛别人欠了她很多心债一样。

这个很好理解,她们的情感需求比一般人更旺盛,而且她们觉得伴侣就应该是天经地义地满足自己需求的那个人。在这里,伴侣通常被投射为年幼时候的那个妈妈,所以,一旦伴侣不能满足她的需求,她就会委屈、伤心、落泪,甚至直接攻击伴侣。

(5)

她们特别喜欢贬低别人。

她们常常会贬低男友或老公,或者和他相关的一切,让他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她常常在语言上虐待他,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或者骂他的某个过错到极点,这个时候,她内心充满了施虐的冲动。然后,他也会离家出走,这个时候她会慌神的,她会幻想他在暴雨中出了车祸,然后回不了家了,或者遇到什么危难,导致身体出问题。然后,她开始自责,开始痛恨自己为什么要折磨他,她开始拼命地吃东西,缓解自责,甚至拿水果刀来划自己的手臂……等到他平安回来的那一刻,她紧紧地抱住他,仿佛再也不要离开他,他是她的生命,他是她的一切……

每一次她折磨他之后,他们都会非常甜蜜地度过一段时间,然而,过不了多久,一切都会重蹈覆辙……

因为时常感觉到自己很委屈,而边缘人又不会采用压抑这样高级的防御机制,所以,一旦感觉到委屈,她们会通过话语或者行动立刻爆发出来。她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延迟满足。

攻击性常常表现在贬低、侮辱、歧视、轻蔑、拿对方和别人去做比较等刺激对方自尊心的言行上面。所以,一个男人和边缘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不会有正常的性功能,因为这些话语足可以“阉割”一个男人。除非这个男人是一个可以涵容和驾驭她的人,否则他一定会在边缘人这里失去自己的尊严。

(6)

偏执分裂是其病理核心。

年少时候我们得到的对待,往往成为我们怎么去理解世界的感知模板。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被很好地保护,她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非常危险,对世界充满了敌意。

为了继续防范外界对我的伤害,所以我要保护头脑里好的部分,这样,好和坏就被分裂开来了。

在她们的认知层面,会表现出如下病态的核心信念:

其他人是充满恶意的,不能被信任的,他们将会遗弃我或者惩罚我。

我将永远孤独,你们最终都将会离我远去。

我是不可爱的,我没有价值,没有人会关心我。

(7)

她们大脑里随时会出现自动化的负性评判。

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都是不良评判的受害者。

当一个人被打或者是被骂的时候,总是因为抚养者对孩子的言行有一个评判的结果:你这件事情做错了,所以我们要打你;你那件事情搞砸了,所以我们要骂你……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愚蠢……久而久之,孩子会内化抚养者的这些评判,并且带着这些评判走天下,哪怕出国也一样,父母的评判如影随形,形成一个严厉或者严苛的超我,时刻监督着这个人的一言一行。

所以边缘人的内心住着一个非常严苛的父母形象,这固然是其焦虑的来源,但同时也是她对待别人时候的一种常规态度。当然,这也会成为她在自己做事时候的自动化负性评判。

在辩证行为疗法里面,有很多去负性评判的冥想方法,可以指导边缘人一步一步走出这样的不良评判。但是因为边缘人习惯性地无法听从指令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这些冥想,如果能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效果会更好。

(8)

她们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纠结,如同摇摆在共生期和实践期的孩子一样,既想要和父母分离,但是又无法做到分离。因为妈妈不喜欢一个独立的孩子,所以每当她们要独立的时候,都会充满了焦虑。

她们会成为机械地孝顺父母的孩子,甚至和父母一直处于共生的关系之中。因为自己的存在很少被父母真实地看到,所以她们在学业、工作和孝敬父母上的努力,都是为了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存在。

因此,每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似乎也是机械的。如果做了该做的,内心就会安定;做了不该做的,内心就会责怪自己。她们身体上似乎安装了一个自动的奖惩机制,时刻都在运行,你说她们能够轻松得起来吗?她们能不焦虑吗?

所以,她们会把自体当作实现某种人生目标的工具,把自体工具化之后,边缘人要面对的是自我的异化和内心对这种异化的反抗。所以,她们的内心常常充满挣扎,也就不奇怪了。

(9)

如果配偶常常出去玩耍,或者在病人身边玩网游,或者沉迷在自己的事业中,病人就会体验到被抛弃。她心中充满了仇恨和报复的想象或者是行动,或者不断发出一些令人困扰的信号,让对方不得不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和病人有接触、有连接的状态。

一旦得不到关注,病人的内在世界是不安定的、慌乱的。一个被忽视的、可怜的、无助的自体意象就会出现。

配偶常常无法理解病人这样高强度地黏附着自己,他们会感觉到被控制与被监督,也会试图摆脱病人对自己的依赖,但是这会引发更大的冲突。

当他们受不了了,试图摆脱边缘人的黏附的时候,边缘人还会有更进一步的疯狂举动,比如自杀的威胁。

而边缘人的自杀常常是为了吸引关注或者惩罚配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们的自杀威胁不会真实地发生。

(10)

我曾经给一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做过这样的一些客体关系配对。有时候,对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病人,我也会习惯性地去给她们做一些客体关系配对,其实这样的内在配对,在许多普通人的内心也是存在着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这样的一些配对中,我们在想象世界里,时常摇摆在甲和乙之间,举例来说,有时我们是某个配对里的甲,别人是乙。过了些时候,我们又是某个配对里的乙,而别人是甲。在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同时,可能还存在着我们对别人使用了投射性认同,当然,如果别人认同了,我们的投射性认同就完成了。

第一个配对:

甲:一个做错事、说错话的孩子。

乙:一个严厉的、坚决不饶恕,一定要狠狠地惩罚和报复才能平息怒火的抚养者。

第二个配对:

甲:一个委屈的、觉得全世界都亏欠自己的孩子。

乙:一个曾经伤害、虐待或亏欠过孩子的抚养者。

第三个配对:

甲:一个被利用(被玩弄)的、被剥削的、无助的人。

乙:一个剥削的、利用的、无情的人。

第四个配对:

甲:一个不可爱的、毫无价值的孩子。

乙:一个自私的、不会欣赏、不会赞叹、不会看见孩子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的大人。

第五个配对:

甲:一个无能的、愚蠢的自己。

乙:一个轻视无能和愚蠢、欣赏聪明的他人。

第六个配对:

甲:一个没人要的孩子。

乙:一个冷酷无情的、随时可能抛弃他人的人。

第七个配对:

甲:一个被过度照顾、关爱、呵护的孩子。

乙:一个慈爱的照顾者。

第八个配对:

甲:一个脆弱的、需要被拯救的孩子。

乙:一个理想化的、无所不能的、全知全能的拯救者。

第九个配对:

甲:一个压抑愤怒、不敢表达负性情绪的人。

乙:一个无法接受愤怒、觉得对方的愤怒后面隐藏着对我不利的元素的人。

第十个配对:

甲:一个随时得提防着被迫害、被陷害或被收拾的人。

乙:一个无所不在的迫害者。

第十一个配对:

甲:一个一举一动似乎都被人看着、无法逃遁的人。

乙:一个有能力遍布罗网、让人无所逃遁的人。

在这些配对中,来访者主要的客体关系都是负面的。唯一的一个正面的配对是第七个配对。但是,这唯一的一个爱的配对,总是受到其他负面配对的毁灭性影响,使来访者在人际关系中体验不到正性的力量。咨询的内容之一,就是一个一个地去为来访者呈现这些配对,配对分析结束的时候,来访者有可能面对一个真实的客体,而不是现在这样歪曲的、病态的知觉客体。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我们的自我,一般情况下有行动自我、体验自我和观察自我。这三个自我分得越开,我们的心理就越健康。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来说,在三个自我中观察自我的力量不足,这使得来访者总是嵌入自己的感受之中,无法把自己从强烈的自身感受中抽离出来,用一双观察的眼睛冷静地看待自己在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m5AtNwnL8GHzjqChIM9rBOLVunBUv+zwTSHlIr53fl6h5EP4baCJ8BoSsLzoKi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