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会患抑郁症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会患抑郁症,甚至有自杀倾向呢?我们该如何解救他们?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写一本书或者几本书也不能完全说明。因为,这个问题含有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理论,我们可以去谈很多深入的问题。现在,我们从不同角度来谈一谈。

我想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社会属性的病理特点,就是他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无能为力却又不肯就犯的一种状态。在面对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明天时,他其实有一种不能掌控自己生活的无力感。

一、抑郁症形成的阶段

抑郁症不是感冒,它有一个长时间的酝酿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无力感;第二个阶段是一种倦怠的状态;第三个阶段是习得性无助;第四个阶段是抑郁;第五个阶段是抑郁症。

抑郁症首先是由当下的境遇产生的一种无力感而引起的。我们身边会有这样的朋友,甚至是我们自己,有时候会莫名地叹气和发呆,眼睛看着一个地方,别人跟他打招呼他都没有感觉,说明他刚才魂不守舍了。经常性的“魂不守舍”其实就是人们长期处在一种无力感影响下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保持下去,就会进入第二阶段的倦怠状态。

倦怠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哀莫大于心死”。就像一个司机在路上,因为堵车,别人超车,他不能够通过自己的油门、方向盘掌控这台车,掌控速度,掌控到达的时间。所以一开始他唉声叹气、发火、骂人、按喇叭。可是过一段时间,他天天在这种无力感的状态下,不能改变,他就倦怠了。“倦怠”就是冷眼看看外面的世界和人流,他会变得冷漠。“冷漠”就是我改变不了,我就不改变,淡定地看着周围一些事情的发生,与自己无关的就不要投入过多的感情和精力。

很多人长期处在无力感这种心理情境状态下,就会变倦怠。到倦怠的阶段就是他不再试图改变了,他接受了,这种接受是被动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倦怠的状态,而且这种倦怠感越来越强,压力越来越大,自己也不能改变,时间长了以后他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就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习得性无助”是心理学中的概念,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即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具体而言,就是他产生了一种认知,从那种消极情绪的心情状态转变成为一种认知的逻辑模式:无论我怎么努力,我都不能改变眼前的现实。

一个人如果习得性无助保持一段时间,他的整个心境一直是负面的,且不光情绪上是消极的,状态上也是消极的,就连认知上也都是消极的。这种状态保持一段时间,就演变成为一种长期的心境,就是抑郁了。

抑郁再升级就发展为抑郁症了。

那么,从“无力感”到“抑郁症”有多远?有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潜伏和发展,也有可能就在弹指一挥间。这之间的距离,可能是从儿童时期到少年时期的路程,也可能是从我到你的距离,还可能是从心到脑的距离、从脑到脚的距离。这些都可能是从无力感到抑郁症的距离。

从无力感到抑郁症,人的状态这一路要上几层台阶,每一层台阶都有多种走向,也并不是每个这样的人都会得抑郁症。他们可能会发展成其他症状,如暴躁症;有的人会用幽默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现状的不愿就范,甚至有的人面对现实的压力,能够守住本心,完美应对,华丽进阶。

当下为何很多年轻人时常抑郁?因为他们没有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可以让他们面对当下的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摆脱自己的困境,走出自己的心理阴霾。解决自己的心理现实问题的一种推动力,就是满意、自豪、开朗、好奇心、骄傲、兴趣、爱……他们没有或者缺乏这些情绪。

有一种教育理念叫“位育之道”,这是潘光旦先生提出的。位育就是恪守其分,适应促进,即在适宜的位置上,求得最佳的发展,这也是位育的特点。但是现在很多家庭和学校在“位育”上是缺失的,也就是说,他们对年轻人的教育是一个不全面的教育,导致教育出来的人也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这些人是可以追求功利的,但是其中有些人却没有自我内部产生的持续能量和动力。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全方位,包括发展的教育、职业规划的教育、个人认知的教育、情绪情感的教育、解决问题的教育、道德品质的教育、心理健康的教育,综合起来就是位育。

为什么年轻人没有积极情绪呢?除了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完全做到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的,还有年轻人没有享受到应该享受的快乐和幸福。

应该享受的快乐,除了本能需求被满足后所获得的快乐,人还应该享受到人类日常活动中的一些乐趣,比如参与到一个具体的事物当中去体验所带来的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通过参与、学习和探究生命的奥秘,且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但是这种能体验到快乐的活动,有的人没有办法参与进去,因为他们没有动力,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在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快乐,他们没有介入这个过程中,所以就不会在实践中感受到价值感,也就不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参与的快乐、价值的快乐以及意义的快乐,这些似乎和他们都没有关系,他们从来没有或者很少尝到这些甜头。

二、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

作为老师、家长和生活在年轻人身边的人,我自己也是从年轻过来的,首先就要多做亲社会行为,亲社会的行为做多了,社会的温度就会提升。我给你一个微笑,你给他一个善意的表达;我给你一个赞许,你给他一个鼓励,他又给后来遇到的人一个热情的拥抱,这都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越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水平就越高,公平感和安全感就越高,于是社会温度就会上升。社会温度上升了,这些年轻人的内心就会逐渐温暖起来,他们心中原有的良知良能就会被唤醒,心里加油站的油泵就会被打开,他们凭自己的能力就能供油了。

所有的社会人都应积极地多做亲社会行为。我们还可以做推动社会积极心态营造的志愿者。每个人都可以去做!学习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成为一名心理学志愿者,然后去帮助他人、支持他人、倾听他人、鼓励他人,推动社会积极心态水平的提升。 Grpvef01BHPWLE8+EECC5t/rcW2k2VfdxAGVJ/X1MKo5UJnT01nIaZrPbBW6YF7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