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理疾病是“权宜之病”

过去我们经常听到“权宜之计”这个词,在特别时期,我们没有办法平衡一些外部的和内部的心理关系与事态的发展,为了使外部的事情或者关系不继续恶化,我们有时候会做出一些积极的行为或者干预,这就叫“权宜之计”。现在我们把“权宜之计”这个词改了一个字叫“权宜之病”,那么就来看看什么是“权宜之病”。

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动机。每一个人所做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由它的动机决定的。比如,我们吃到胃里的食物消化完了,胃就会传递信号给大脑,告诉大脑饥饿的信息,以表明人体需要马上补充能量,这就是内部的动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者是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驱力。这是理论层面上对动机的解释,看起来很复杂,简单来说,动机就是你想要做一件事情背后的原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才会去有意识地做某件事。

学心理学和没学心理学的人区别在于学心理学的人是从动机、行为和需要三者之间互动的一种视角去看待一个人的,从动机的角度去看他的行为;没学过心理学的人,一般是从道德层面去评判这个人——他是个坏人吗?他是个好人吗?

比如,某人看到一个人偷别人的东西了,如果学了心理学,他就会琢磨那个偷别人东西的人是出于什么动机呢?他不缺钱,他为什么要偷人家的东西呢?没学心理学的人就会说,他不缺钱还偷别人的东西,这个人天生就是个坏蛋,这个评价和结论就归为此人道德的问题,那就会很麻烦,因为这种评价根本就不是客观评价。

学了心理学,我们可能还会进一步思考:他为什么要偷人家的东西?偷别人的东西让别人抓住了,还挨一顿打,这不是自讨苦吃吗?难道他偷别人的东西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可能在现实中没有人与他沟通,没有人倾听他的诉说吧。如果他是个小学生,那可能是他父母不理他,也不关心他,他只好做一些出格的行为引起他们的关心,于是即使是不好的做法他都选择去做。所以不难看出他偷东西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就是对父母的情感链接的需要。有人会说,那他可以直接向父母表达呀,或许是因为以前他表达过但是没有用。

深入思考之后就会发现,我们不能只从道德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人或一件事。比如,孩子总做小动作,或者经常生病,父母不理解,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呢?其实我们和孩子交流一下,他们的秘密和小心思就泄露出来了。在给那些没有被疼爱的孩子做辅导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他们说:“我不想好了,我想一直病下去。因为我生病的时候他们对我太好了。”所以,他们生病的背后是什么动机呢?就是想要得到足够的关爱和照顾。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动机的,如果用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去看待,我们就能更加地了解现状,也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了。从追根溯源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改变一个人不良的行为呢?如果我们不想让他去偷东西,我们就要在他需求的最源头的那个部分满足他。

人有生理性的、社会性的和心理性的需求。人不仅要填饱肚子,需要有社会交往,还需要被人尊重,需要有价值,除此之外,人还需要安全感,等等。当这些需要中有一个不被满足时,人们就会处于失衡的状态,这就好比我们处于非常饥饿的状态的时候,血糖会降低,头就会发晕,身体就会想办法去调整这个状态。当我们晕过去的时候,又没有进行血糖的补充,醒来虽然也会不晕了,那是因为身体内部进行自主调整了,但这种调整付出的代价就是身体免疫力会下降,时间一久,就会成为易病体质。可能后续我们也不太感受到这种身体明显的警报现象,但是慢慢地,身体已经病了,免疫力低下就会致使我们患上其他疾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我们的身体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它会提醒我们。但是提醒之后,我们没有满足它的需求,它就会用破坏性的方式达到平衡。

孩子是这样,身体是这样,关系也是这样,所有的一切都是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去平衡,于是就有动机,动机越强烈,行为就越激烈。于是出现了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就是病态的行为,病态的行为就是“症”。所以我们才会说,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权宜之病”,不得已而做出来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为了满足动机的需要。

这样来看,抑郁症也是“权宜之病”,焦虑症也是“权宜之病”,歇斯底里也是“权宜之病”,什么心理疾病都是“权宜之病”,身体的、生理的都是一样的。

可以说,“权宜之病”是人类进化而来的一套系统,我们可以将这套系统应用到管理中去。按照组织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心理学中所提示的规律,在管理许多员工时,要提升他的需求和动机水平,所以许多的团队组织要开会,开会就是为了激励员工,谈他们工作的理想,并且要让销售冠军上台讲话,给其颁发奖励,让他们起到带头的作用。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需求动机,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导致失衡。就像是我想要1万元钱,可是我的口袋里只有500元,我很想要但是又没有,这时我就失衡了,就会很想去挣这些钱。所以,所有的激发者在管理、工作效率和学习动机上,都是在用外力的方法去激励你,使你的需求和动机提升,内心的需求提升之后却达不到,就会按照他们所提示的方法去实践,这就是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管理模式。他们告诉你去做,你就很努力地去做,于是管理者就实现了团体绩效的提升,这就是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心理学。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满足,得抑郁症的人也是暂时的“权宜之病”,因为他们需要爱,需要价值的体现,需要阳光和希望,但是现在还没有办法去实现这一切,但是他们又想实现,怎么办呢?有的人就会想到先以一种病态的方式去实现,所以就会表现出这些心理病态的症状。我们一定要用正常的状态换掉他们的病态,让他们一起去干事情,而在干事情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找到自我的价值感,也会找到实现目标的路径,那他们的病就好了。要用积极心理行为去解决一些心理疾病,而少去分析、批评和强化,也不要用另一种病态的方式去代替现在的病态方式。比如,有的人自己赚不到钱,他就去偷,偷就是“病”。我们可以教给他一种更好的方法去赚钱,还可以被他人认可,他就不会去偷了。这样就把心理疾病治好了。从这个理论上来讲,一切的心理疾病都是可以治好的。

运用这样一种思路和方法,解决心理疾病就不那么难了。心里有事情不表达就容易得病,所以我们要善于表达,做一个会思考,懂得分享的人。 IQcD/GaNvWhpLso/dznrIYMkCnXQpdFJAsGiZz4b1fxXpTJP5xPbEWZAQllRqE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