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何有些人总是会自动代入受害者视角

为什么有些人总会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呢?从心理学角度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呢?

一、受害者心态的本质与成因

今天我们从一个侧面来谈受害者的心态,分析这种总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他们会有哪些隐秘性的动机和行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探讨这个话题的主要目的是让有这种倾向的朋友有办法做一些调整和改变,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和圆满。

受害者心态实际上是一种获益性的选择。他选择以一个受害者的形象或者社会角色去面对他人。比如,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我是幸运的”“我是一个经历了困难、挫折,但依然不屈服的人”“本来命运对我不眷顾,通过努力和改变,我掌控了我的人生”等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给自己很多角色,对自己有很多的认识。但是有些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面对什么人、什么事,他们都会说:“我吃亏了,我被人欺负了,我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满意效果。”这就是受害者心理,总是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多、不够好。

我们各自出生、成长的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在爸爸妈妈呵护的环境中长大;有的人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并没有被时刻呵护的感觉,这些都是现实的因素。但我们会发现,有些人过得并不幸福,也不快乐,因为他们总带着一种受害者的心态,而并非是他们真的有多么痛苦;有些人的人生经历也并不顺利,但是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是非常积极向上的;还有一些人,他们生活得很顺利,在各个方面也被多方照顾,天赋、基因、社会、身边的人并没有亏待他,但是他们总觉得自己吃亏了,还觉得环境不好,待遇不公正。总之,实际情况与人们内心的挂念,这两者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

我们把人们内心有各种想法的现象叫作心态。有的人心态好,有的人心态不好,心态不好的人在最极端时就是受害者的心态,如果这种心态发展得严重,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有些人总是觉得自己被别人不公平对待了,如果长期保持这种心态而不做任何干涉和调整,那就可能会形成偏执性人格特质。表现在外部的行为,典型的就是不停找别人的麻烦,还总觉得有人要害他,也有的人会认为这个社会是不友好的,长此以往可能会在人格中发展出攻击性,形成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到这个程度就是比较严重了。

大多数有受害者心态的人,不一定会产生这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但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这种心态而导致自己享受不到人生的轻松和自由的体验。他们经常扮演成一个被不公平对待的、吃亏的和受到别人欺负的角色,他们为了保持这种形象,就不能轻易地从原来的困难中走出来。

还有的人甚至会一直利用这种形象去获益。这是持有这种受害者心态的人的一种获益性选择。有这样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有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会努力进取地拼搏前进;有的人选择衔接关系、寻找资源和寻求帮助;有的人选择“叫和哭”,这种“叫和哭”其实也是一种应对困难的方式。当处于困难中的人以受害者心态面对他人时就会吸引别人对他们的关注和同情,有的人会提供帮助,也会满足他们的一些要求。时间久了,他们就习惯充当受害者的角色了,就会沉溺其中难以自拔。比如,有些乞丐一开始可能是真的因为穷才去乞讨,乞讨时,他们要表现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别人才会同情他们,给他们钱。后来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经济来源,可以凭借之前乞讨得来的收入让自己吃饱穿暖了,甚至还能凭此创业致富了。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乞讨的状态,习惯了接受别人对他们的馈赠,变成了好吃懒做的人,他们依然会扮出一副可怜、痛苦的样子去乞讨。常人可能不能理解他们扮演得这般痛苦为什么不靠自己的手脚干点儿活,至少可以靠自己的劳动挣点儿钱,为什么这么辛苦还要去乞讨?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这种被人施舍的生活。

人们一开始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如果不做反思和改变,就会慢慢习惯之前的生活和工作,这便是路径依赖。就像我们一开始做一行,再去改行是很难的。我们的性格中存在着惰性,如果一开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益,就会继续进行下去。小孩子为了达到目的一开始就是叫和哭,如果他因为哭和叫获得关注和食物,长此以往,他长大以后也会以这种叫嚷、闹和哭的方式去获取他所想要的利益。这里谈论的受害者心态,恰恰也是这种情况,他们保持这样的心态,就可以继续获益下去,也会做出与这种心态对应的外在行为。怀有这种心态的人,总觉得别人对不住他,也总认为别人做得不够好。

持有受害者心态的人,遇到事件后的第一感觉就会认为自己是吃亏的,其实他真的吃了一个巨大的亏,他吃了一个得不到获得感和满足感的亏。他很难认同别人,总是带着怀疑的、审视的眼光去环顾四周,这样就很难在社会交往中全身心地享受各种服务。

一个人的幸福,第一个来源是感恩,第二个来源是积极情绪。感恩就是从我们内心深处涌上来的人性的真善美,但是有受害者心态的人很少会持有这种感恩之心,因为真善美的情感被他们内心的受害者心态压住了,他们就很难享受到因为心怀感恩而带来的幸福感。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幸福呢?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就是积极情绪,也是我们内心最宝贵的体验。当我们有积极情绪和满足感的时候,我们就能借此保持很长时间的快乐心情。

“满足感”还可以是对自己的一种满意。通过对现状的满意,或者他人对我们的肯定和感谢,我们的内心会产生自我满足感,甚至还会有骄傲感和自豪感,这些都是积极情绪,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都有促进的作用。

如今有很多人觉得不幸福、不快乐,不是因为他们穿不暖,吃不饱,更不是家徒四壁、走投无路,而是因为他们没有积极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受害者心态最大的弱点是:无法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没有一个人会永远倒霉,也没有一个人会永远幸运。倒霉的人,其倒霉的背后也有幸运的方面;幸运的人,其幸运的背后也有倒霉的地方。“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都是对一个事件祸福好坏的看法。好和坏的因素或者机遇总是在动态中不断演化的,所以,我们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二、身边如果有这样的朋友,我们怎样去应对

我们很难发现身边有受害者心态的人,有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持有的是受害者心态,他可能一直坚持自己是对的和好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是别人对他不好。一般情况下,身边的人也觉得他有问题,但是往往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会让身边的人产生几种反应,第一种反应是内疚感。他会做一些行为刺激你,你就会产生内疚感,这样就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因为他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去获益。

第二种反应是激怒。当你被激怒之后,就会生气,就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然后他就会承受你的过激行为,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继续指责你对他的伤害。他就能通过这种方式获益了。

第三种反应不是内疚,也不是激怒,而是他会让你把自己的善良投入他身上,去爱他和帮助他。大家反思一下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心理,就是你遇到受害者心态的人,他总是在你面前表现得过得不够好,能让你产生同情心。然后你可能就会产生保护欲,在之后的日子里陪他聊天或者给他照顾,他最后还是一脸别人欠了他似的那种受害者心态。这种没有是非之心的善良会使你觉得受伤,很显然,我们的善良之心用错了地方,这一系列的帮助,在本质上其实是“助纣为虐”。也就是说,人的爱心是需要设置的,是有界限的。

因此,受害者心态的人对身边人的影响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让我们产生内疚感,对他进行补偿;第二种是让我们产生愤怒感,对他做出回应,他借此在中间获益;第三种是利用我们的同情心,而继续获得照顾和关怀。

有些人过去确实经历了一些苦,也是值得同情的。本来他们早就应该走出来了,但却不往前走,就停留在那个已经熟悉的舒适区域内。其实事情早就过了,他们也早就好了,但是,他们还是不觉得自己已经“好”了。我们对待这种人一定要小心,我们不是要躲着他们、欺负他们,也不是看不起他们,而是要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就不要上他们的“当”,就不要助长他们的“威风”。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办法是直接揭穿他们,跟他们说:“以你的付出能得到这些已经够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天从来不会亏待谁。好好干一定会可以的。”或者说:“我没有做对不起你的事,你不要这样对我。”还可以说:“我不理你。”当然如果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要告诉他说:“这种方式对你有好处吗?你其实可以积极一点看这个问题,你要用积极的眼光来看,你已经获得很多了。”这也是一种“面质”的方法。

如果他去做心理咨询,咨询师可能有不同的方式:用人本主义的方法去温暖他,让他感觉到爱,最后让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也会慢慢地好起来;用认知行为的方法,就是面质他;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去分析他。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温暖他,然后试着让他醒悟,让他能够放弃这种受害者心态。 L9AbVxCkF89bh/oVOvYVAl5NEv8OyaypaaG+w7qhWn35icZXQFn1iI0wyr1bPZ3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