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应对愤世嫉俗的孩子

关于“如何应对愤世嫉俗的孩子”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孩子“愤世嫉俗”的原因是什么

愤世嫉俗是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文化、人情世故有一种讨厌。“嫉”是厌恶的意思,“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

对“愤世嫉俗的孩子”应该这样理解:有一些孩子在心理发育和心理成长的过程中,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中,缺少一种教育,所以他们看不惯一些东西。看不惯的背后,其实是没有融入。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和这个社会融为一体。如果没有融入,他们就没有办法去享受这种社会文化以及约定俗成的价值观所产生的规则。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为什么说“不学诗,无以言”呢?因为如果我们对人情世故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利。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懂得人情世故。懂得人情世故本身就是一种学问。孩子愤世嫉俗,甚至是愤怒于这种人情世故,可能是父母缺少了对孩子这部分的教育。

一个孩子在小时候,如果父母领着他多去走亲戚,让他多参与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可能会更有利于他的全面健康成长。当他长大了,就不会因为不能融入而不能接受,继而由于不接受而产生对抗。“对抗”表现出来的就是愤世嫉俗的行为了。

这里提醒父母,不光要在生理上保证孩子发育成长,还要保证他们在认知上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独立的人格,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在文化上,也就是人情世故上对他们进行教育。

二、面对“愤世嫉俗的孩子”我们怎么办

我们要从四个方面来下功夫。

第一,接纳而不是打压。

当孩子表现出愤世嫉俗的行为时,我们要选择接纳而不是打压。如果打压,他们会越走越远。

第二,让孩子多体验、多经历人情世故。

从心理学来讲,愤世嫉俗的孩子是社会适应能力不良。从文化层面来讲,其实就是在文化教育上缺失了,所以才造成很多孩子不能够融入现今的文化,而产生格格不入的表现。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多体验、多经历人情世故。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发现,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有人情存在,之后他们就会渐渐地融入进去。

第三,与时俱进,学会尊重。

我们的文化在不断进步,科技也在不断地革新,与此同时,我们的心理文化其实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以前我们认为的人情世故现在可能慢慢淡了,但并不代表它消失了,还有新的文化会产生。我们要相信年轻人会改变,他们是文化革新的一个推动力。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一些想法和认识,因为未来要靠他们去形成新的人情世故,未来的文化是由他们去建造的。

第四,从社会层面建设积极文化。

我们要有意识地去积极地影响这些愤世嫉俗的孩子,而不是消极地否定他们。我们从事教育、文化、心理学工作的人,都应该有这种责任,为共同建设社会的积极文化而努力。 39fXbNOB80ZhLhrw6+XhTMjh7b75zMOmW11Hlor8GzOKHyfnESdllypPh+YzQZM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