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Story05
过度保护与厌学有关吗?

父母以保护的名义提出的要求,隐含着父母对未来巨大的担忧、强烈的焦虑,这种焦虑会让全家人都寸步难行。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会面临“无助”和“失控”感,无法再像孩子小时候一样有能力替孩子摆平一切,无法帮孩子安排好未来,而原来那个小小的人儿,也不再事事都听自己的,开始叛逆、反抗,或者无视父母的意见。越是这样,父母便越想干预,孩子就越逃避和对抗,最终两败俱伤。

孩子需要保护,需要建立安全感,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没有父母的细心保护,孩子就会像失去母鸟的雏鸟,很难长大。然而,到某个阶段之后,“保护”可能就会演变成“逼迫”,适得其反。

一个妈妈跟孩子说:“我们没有逼你学习,我们已经很忍耐了,我们只是担心你,想保护你。”显然,孩子一点都不领情。

这个高三孩子的妈妈异常焦虑,谈到孩子的时候三句话不离手机:“你看她现在哪有高三孩子的样子,回到家从来不做作业,都是抱着手机在看,连吃饭都是戴着耳塞,在玩游戏的。”“那天我说她天天看手机,不学习,她还很委屈,在那里哭,赌气一句话不说,递纸巾也不接……”“我们心里真是着急,你说能不急吗?我现在看她已经好了,没有抑郁了,还不努力就追不上了。我们不敢逼她,万一她做出什么极端的行为来,我们也很怕。”“我觉得她就是玩手机玩得不想学习了,学不好又有压力,所以情绪出现问题,还是手机惹的祸。”

说了大概十分钟,妈妈一直围绕着手机反反复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恨不得立马把手机从女儿手里抢过来。好像只要把手机抢过来,女儿就能恢复积极上进,努力学习。

这个女孩子很特别,第一次见我的时候,显得很拘谨。交谈过程中我习惯性地询问了解她的家庭情况,问到了她的父母,一瞬间,眼泪便顺着她的脸颊流了下来。我以为自己看错了,为了不显得过于大惊小怪,我没有马上回应,顿了顿,我问她:“不想谈这个话题,是吗?”她点点头,眼泪流得更凶了,我递了纸巾,叹了口气,心中满是疑惑。因为跟父母相处带来各种情绪的案例也算是常见的,但像这样提到“父母”二字便情绪触发如此明显的情况,确实少见。她的眼泪中,到底包括什么情绪呢?可惜,她不愿谈论。

又一次,谈到高三的紧张氛围,她说现在记忆力很差,当时选择理科,主要是因为记忆力不好,却发现理科也有很多需要背的东西,学习起来越来越吃力,理综和数学都不太跟得上,只有英语稍微好一点。我想了解一下她对目前自己的学习是否满意,以及接下来的打算,便问:“那你有什么计划或者打算吗?”话一脱口,便看到她的表情有了变化,她脸瞬间沉下来,不再说话,一直用牙齿咬着嘴唇,气氛很尴尬。鉴于之前对她的了解,我补充了一句:“我不是逼你一定要有计划,我只是想了解一下你目前的情况。”说完这句话,她眼泪又止不住地往下流,她不要纸巾,只用手擦。仿佛满心的委屈又被人触动,眼泪不停地流。良久,她才说:“我不想谈学习的事情。”

这是个棘手的案例了,学习不能谈,父母也不能提,那什么能聊呢?进入她内心的大门似乎是完全关闭的,她又在门口贴上警示,告诉你所有的钥匙都不能用,我望着紧锁的门,有些进退两难。究竟是怎样的成长经历,会让一个孩子防御如此之强,我又如何才能进入她的内心呢?

好几次,在谈话过程中,她突然不说话,接着眼泪便流下来,因为她以为我又在逼她,比如,逼她去说她不愿意说的话题,逼她去学习。我无比困惑,我确实没有这样的意思,只是想了解她的情况,想知道她为何会对“被逼迫”如此敏感。她在找我之前,曾经有一段时间天天睡觉,在课堂上睡觉,回到家继续睡觉,无时无刻不想睡觉,父母快要急疯了,但又什么都做不了。

有一次,爸爸很焦虑地找到我,滔滔不绝地陈述他的观点:“她现在这样没有动力怎么行呢?现在一定要计划一下未来才行啊,到底是要考大学还是休学,要不要转成艺考,大学毕业之后要工作还是继续读书,将来是找份稳定的工作还是创业,这些都要考虑清楚啊,她现在这样什么都不想怎么行呢?”我默默地听着,有些哭笑不得,按照爸爸的意思,孩子应该将未来十年二十年的道路都想清楚,并从现在就开始做准备、铺路,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稳妥安全。

而确实,这是爸爸妈妈从小到大教育孩子的原则,为孩子未来铺的路。到孩子差不多成年了,周末去找同学还是不被允许的,自己出远门更是不可能。这个女孩子喜欢运动,打篮球,性格大大咧咧,喜欢跟男孩子交流,女生的很多细腻心思她无法理解,也不想花时间去揣摩,她更喜欢跟男孩子相处。这在父母那里是大忌,他们不相信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因此,她平时想跟男孩子联系是不被允许的,更不用说要跟异性周末约出去打场球了。从小到大,父母几乎将工作之余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她的学习上,从小学开始,每一次考完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了解她的考试情况:“考得如何?考得不好要总结经验,要更努力。”她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听着。中考的时候,她对于考上市重点高中是完全没有信心的,认为自己的水平达不到,父母不甘心,给她安排满了补习班,让她认真努力,争取有所突破。可惜,最后还是没有考上父母希望的高中。

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子,父母恨不得把她抚养在真空中,零食完全不能吃,因为她肠胃不好,父母对她更加保护,她平时吃得清淡而无聊。奇怪的是,她的肠胃并未因此变好。高中之前,她都没有能上网的手机,用的是只能打电话的手机,现在她手上拿的是一个只能用2G网络的手机,所以大部分时间只能用来听歌、打电话。她说自己好像跟同学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小学的时候好不容易申请到QQ,跟同学聊天却因为不合适的用语被指责,比如说,“呵呵”“哦”这一类文字是代表敷衍和不屑的,她完全不懂得。最新的娱乐新闻、流行趋势、热门话题,她都不知道,很难跟同学沟通。她仿佛是一个异类,格格不入。

和她关系好一些之后,我问她为什么抗拒谈论关于父母的话题,凭借职业直觉,我知道这背后一定有难言之隐。她告诉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只要一谈到父母便会忍不住掉眼泪,她讨厌流眼泪的自己,显得很软弱。而从小,她只要哭便会被父母骂:“哭什么哭,哭就有用吗?哭能解决问题吗?”她从小就讨厌哭,更不在父母面前哭。她不想谈,不想流眼泪,说很讨厌自己动不动就哭,比如,有人惹到她,她想去找对方理论,结果还没骂出口,眼泪就掉下来了,所以现在即使被不公平对待,心里很不爽,她也只是忍着,不说话,不争辩,因为不想露出软弱的一面。从小,只要她想反驳父母,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要开口说两三个字,妈妈便劈头盖脸一顿骂,理由很简单:“父母教育你不是为了你好吗?难道父母会害你吗?”久而久之,她便放弃争执和表达,全部听从父母的安排。

她很喜欢画画,也有老师说过她画画还算有些天赋,高二的时候,她鼓起勇气跟父母提出想学美术,想去参加艺考,父母二话没说,直接否定了:“你以为靠画画养活自己那么容易吗?你画画都是模仿别人,没有创意,没有灵气,这条路走不通的。”无奈,她只能放弃,选择读理科。

这是一对传统的父母,像我们常见的父母一般,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孩子,让她避开所有的伤害和危险。关于她的未来,父母也异常焦虑,希望早早帮孩子找到人生方向,找到一条稳妥的路,让孩子一帆风顺地好好生活下去。只要稍有偏离,稍有危险显现,父母便觉大难临头,想方设法让孩子脱离“危险”处境,为此不惜使用一切方法,用得最多的就是——骂。就像常见的父母见到孩子出去玩,弄伤了膝盖,哭哭啼啼地回来,父母见到的第一反应自是心疼,但转念之间,便觉需严厉教导孩子,让她不敢再犯,于是便一顿臭骂:“谁让你自己出去乱走,看你下次还敢不敢!”我能感受到这个女孩的父母对她的关心,可惜的是,这份心意没有传达到孩子心中。

这样的保护,换不来理解和感激,只会引来被压抑的愤怒和理所当然的索取。

保护怎么变成“逼迫”了呢?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似乎从来没时间认真地看看自己的孩子:多大了?长多高了?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了?哪些能力可能已经超过家长了?他们闷着头,一往无前,按照自己心中孩子应该的样子去跟孩子相处,去代替孩子做决定:“你还小,你还不懂事,等你以后长大了就明白了。”

所谓逼迫,就是勉强对方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当然,很多时候这种勉强是出于保护,出于爱,“埋头苦爱”,从不抬头看看身边,关注一下孩子的反馈和情绪;执着而悲情,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撞了南墙还要一意孤行,一腔孤勇,可叹可悲。

遗憾的是,大部分时候是父母越逼,孩子越退缩,甚至越叛逆。父母以保护的名义提出的要求,隐含着父母对未来巨大的担忧、强烈的焦虑,这种焦虑会让全家人都寸步难行。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会面临“无助”和“失控”感,无法再像孩子小时候一样有能力替孩子摆平一切,无法帮孩子安排好未来,而原来那个小小的人儿,也不再事事都听自己的,开始叛逆、反抗,或者无视父母的意见。越是这样,父母便越想干预,孩子就越逃避和对抗,最终两败俱伤。

另一方面,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很少有自己实践和体验的机会,成功的体验更是少之又少,难以建立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评估,遇到困难更易逃避。

我总是告诉父母:“你不可能代替孩子完成所有的任务,这不现实。”父母也需要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不可能永远为孩子保驾护航,享受由此而来的成就感和掌控感。孩子需要长出羽翼,才能应对风雨,而不是父母不断催促、全面规划,就能让孩子一帆风顺。

很多哺乳动物在这方面都是榜样。比如“帝企鹅”:当小企鹅的食量增大,企鹅父母不得不双双离开冰面去海里寻找食物的时候,会推小企鹅离开自己温暖的怀抱,当小企鹅因为寒冷想再次回到母亲身边时,母亲会用自己的嘴再次推开小企鹅,小企鹅再跑回来,母亲会再次将其推开,直到小企鹅放弃向父母寻找温暖,自己颤颤巍巍地站在冰面上为止。人类因为具有更多智慧和能力,能够为幼小的子孙提供更多的便利,因为更易“心软”“担忧”,更易不自觉地去保护,孩子也就习惯一遇到危险就躲回父母身边。他们永远不相信自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总是在不断纠结、怀疑、焦虑中蹉跎时光。

放手,大约是很多父母都明白的道理,然而,父母真的明白这一举动的重要性吗?真的做到了吗? 8ECd3T1PKpb7MklfPHlvlJNiJaLHHTZdcLlhk7j4Y2ichM0pSuzO6vkGpnYYfY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