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多动症这个医学诊断之前,我们的印象是每个班都有几个调皮捣蛋特别不服从管教的孩子,整天跟老师对着干,上课坐不住,学习成绩一般。同学疏远他们,老师摇头叹息,家长只能接受他们不是学习的料,任其自生自灭。随着医学的进步,终于有人为这群孩子正名,确认他们不是故意如此,他们只是“病了”,行为不完全受自己控制。这让我们可以有一个途径和理由去接纳与理解这群孩子,只是这样的确认背后,似乎引发着新的担忧和危机。
多动症,全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被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
在有多动症这个医学诊断之前,我们的印象是每个班都有几个调皮捣蛋特别不服从管教的孩子,整天跟老师对着干,上课坐不住,学习成绩一般。同学疏远他们,老师摇头叹息,家长只能接受他们不是学习的料,任其自生自灭。随着医学的进步,终于有人为这群孩子正名,确认他们不是故意如此,他们只是“病了”,行为不完全受自己控制。这让我们可以有一个途径和理由去接纳与理解这群孩子,只是这样的确认背后,似乎引发着新的担忧和危机。
这个男孩当年11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就因为做作业经常挨骂、挨打。从一年级开始,他做作业就一定要爸爸全程陪着,即便如此,也经常要写到晚上12点多,他写一会儿便不自觉地发呆、走神,一个橡皮可以玩半个小时,总觉得凳子上好像有钉子,想走来走去。家里经常因为他写作业闹得鸡飞狗跳。
尽管如此,他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成绩都相对不错,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虽然并不顺利,好在他基本完成了这几年的学习。
弟弟比他小7岁,在他上一年级时出生。他来找我的时候常常提到弟弟,说弟弟很烦,总是在家里吵。因为弟弟的喉结很敏感,不能大哭大喊,不然就很容易发炎。爸爸妈妈为了让弟弟不需要经常去医院打吊针,便不断跟他讲道理,叫他要让着弟弟,不要惹弟弟哭。他对此很愤怒,但又无可奈何。
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课程里加了英语,这是一个需要很多抄写和背诵的科目,要知道,这是他最不擅长的。长时间安静地抄写,会让他很抓狂。其他科目的难度也逐渐增加,随便应付一下的学习方式无法再保证学习成绩。因为坐不住,他经常在教室里随意走动,常跟同学讲话,时常被同学嘲笑,成绩不断下降。在家里,父母还经常因此争吵,他常处在焦虑无助中。
父母在要求他做作业的时候,他一哭起来就无法停止,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无法控制,喜欢摔东西甚至打自己的头。还总是往外冲,喊叫着要出去,父母拉都拉不住。无法管教他的父母将他带去看医生,医生给了他多动症和抑郁症的诊断。
至此之后,他便开始基本不做作业,看到作业就烦,老师和家人怕刺激他,也不敢严加管教。后来他变本加厉,开始在课堂上睡觉,经常说胸闷、头疼,老师没办法,只能让家人把他接回家。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回家“撸猫”和玩游戏。但他并不开心,大部分时间仍然觉得烦,总是说无聊。他说他想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让大家正常对待自己,但他马上又否定:“但我做不到认真学习。”
除了不断提各种要求,家人一不满足就大哭大闹之外,他做什么都没有信心。他觉得父母对他很失望,嫌弃他,反正他们有弟弟,自己走了也不会舍不得。所以他不断哭喊,是为了测试一下家人。全家人都疲于应付他的脾气,家庭氛围十分紧张。爸爸每次看见他都不住叹气,满脸的失望。
有特殊症状的孩子,是一定上不了学吗?
爸爸说:“孩子的诊断,对于我们夫妇也是解脱。”老师那边建议父母为孩子办随班就读手续。办了随班就读后,老师不会再逼孩子学习,不会再要求父母教好孩子,不会再提醒父母孩子的成绩很差,拖了班级后腿。所有的压力好像迎刃而解了。
我问爸爸:“你真的想好就这么放弃孩子吗?”爸爸眉头皱得吓人:“我也不想,但我也没办法啊。”接着解释:“他有这个病,他自己也控制不了。”是的,这是另外一个误区,因为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就把孩子彻底当成病人来看待,为他所有的不当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久而久之,孩子也认同了周围人对他的这个看法,越发自暴自弃。
我告诉爸爸:“他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可能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学得那么好,但一定可以比现在学得要好很多,他有这个能力。”爸爸沉默良久,没有回应。
之后,爸爸顶住压力,跟孩子做了一次深谈,谈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同学不怎么搭理他的原因。爸爸每天陪他做作业,尽可能耐心地教导他、鼓励他;也跟老师进行了沟通,让老师更了解孩子,尽量一视同仁地对待孩子。这个男孩竟然慢慢能完成大部分的作业,能坚持每天去上学。
再见他的时候,他完全一改之前的颓丧,脸上有了笑容,开心地跟我说:“现在跟同学关系很好,大家都愿意跟我玩,老师也时常表扬我。”我回应他:“那很不错呀,你怎么做到得呢?这么棒。”他不好意思地笑笑,继续摆弄着手中的沙具。
原来,多动症的孩子,同样需要认同感。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多动症家长无助、失望的留言:
孩子有注意力缺陷,坐不住,心智比同龄孩子幼稚至少两年,不服从管教,对大人管教特反感,坏习惯多、字难看,大人如何纠正都听不进……给外人看着很没家庭教养。小学阶段大人每天盯着,每天把语数外教给他,他像木偶一样在对抗中写完,这中间辛酸不在此言,成绩也才中等。初中家长也没那个能力了,看着他每天的行为真心累,想放弃让他自身自灭,养到18岁丢给社会教育。
每次去接孩子,都有一堆小朋友围着我告状,说我家孩子又打他们,上课又捣乱了,每当这个时候,我真恨不得有个地缝可以钻进去。
有一个家长的分享让我特别感动。
一年前的某天,我接到班主任的短信:“××妈妈,请来学校一下,你孩子的学习状态已经没法正常上课了。”看到这样的短信我真是很崩溃,之前老师多次反映孩子有点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喜欢走神,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我也经常和孩子说要认真上课,想着大了会好点,没想到严重到这样的程度了。
犹豫再三,我决定辞职全职回家带孩子,辅导孩子学习。很快到了期末考试,孩子的成绩只是勉强及格,虽然这个分数很低,但是,对于一个这样的孩子,我还是从中看到了一丝曙光,每天周而复始的陪伴学习和培养习惯开始有效果了。有个方法,我觉得对于提高孩子课堂注意力效果很好,在这里写出来,希望能有其他家长看到。我每天都和孩子一起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课程,然后找出一个知识点,装作好像看不懂的样子求助孩子,让他第二天上课认真,然后回家教我。这个知识点不仅是语文、数学、英语,有时候也是音乐、体育、科学等其他科目。装要装得像一点,向他抱怨:“你现在的书怎么这么难啊,我小时候都没学过这么难的,老师让我辅导你,可我自己这个问题都看不懂,怎么办啊?咱娘俩是不是没救了?”这招效果蛮好的,这小子果然上当了,第一次很认真地听了回来告诉我:“妈妈你真是笨蛋,这个题目是这样的……”我就装成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是这样,多亏你教我了,我再和你一起预习明天的课程,看看和我之前上学时候有什么不同。”如此循环往复,屡试不爽。
再见老师的时候,老师的态度变得非常和蔼,和我讨论了许多孩子的学习方法,也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接着还说:“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我还是会按照和其他同学一样的要求来要求他。”老师的这番话让我非常感动,后来老师确实也给了孩子更多关注。
春天来了,我回家全职带孩子快一年了,送完他上学回家收拾上学期文件,看着他现在的成绩单,虽然未达到全A,但是已经比去年提高了很多,再这样努力下去,很快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优秀了。
这一年,为了能让孩子继续上学(之前老师已经让我们陪读,要不就读不下去了),看到孩子在这一年的显著进步,经历各种心酸、各种委屈现在证明也是值得的。我将整个心路历程记录一下,让大家正视这样的孩子,及时纠正也许能像我家孩子一样回归正常轨道。
“正视”一词,用在此处特别恰当,所谓“正视”,表达的既不是对孩子的状况视而不见,盲目安慰自己说孩子长大了就好了,也不是过度焦虑,彻底把孩子保护起来,以一个“病人”的标签总结孩子的全部特征,什么都不敢要求,完全不抱希望。两种极端都不是正视。真正的正视是在听从专家建议的前提下,客观评估孩子的症状情况,跟孩子一起制定合适的目标,共同努力。家长有了正视和面对的勇气,孩子才有改变的可能。
很少有多动症孩子是完全无法上学的,只是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训练,包括行为和情绪管理的训练。这是一个艰难而容易受打击的过程,会有无数次的挫败,让家长们千百次想要放弃。我并不想在这里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有放弃想法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毋庸置疑,过程的确很难,家长需要更多地去理解和支持孩子,运用专业的方法看到孩子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希望。
此文,也是想更多地为这样的家长们,带去希望,带去坚持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