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Story24
上学,会伤自尊吗?

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上学,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这就好像有些孩子会故意表现得自己学习不努力,吊儿郎当,不是因为他不在意学习,而是怕投入时间和精力,很努力地付出之后,结果依然不好,这样就再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解释,来保护自己的自尊不受伤害。而不努力就可以演绎出很多理由:我反正也没怎么认真;我就是不想好好学习;我只是没有努力而已,我要是努力了实力绝对不只是这样。

我将厌学对自尊的保护视作“不努力”的升级版,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一个休学三年的孩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回到学校,第一天便备受打击。

数学以前是他最擅长的科目,不用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就能拿到高分。现在听数学老师讲课,他要很吃力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随堂练习题布置下来,同学们全都“唰唰唰”很快计算答案,一副很轻松的样子,他却要想很久才能找到解题思路,才刚算到一半,老师已经开始讲下一道题了,附带一句口头禅:“这道题这么简单,我不讲你们都会的。”在他听来,仿佛万箭穿心,每一支箭上都写着“你怎么这么笨”几个字,让他恨不得找个缝隙钻进去。我帮他分析:“但是你初一初二几乎都没上,三年都没怎么做题练习了,相比于一直在题海战术中浸泡的同学,灵敏度肯定有差距。”他满脸愁容,有气无力地回答:“这个道理我也知道,但是我暑假也补习了,家教教我的时候我都能跟得上,当时还很有信心。”我心想,那是当然,家教是跟着你的状况来设计进度的,现在班级的老师是要照顾到大部分人的水平,不过忍住没有说出口。他继续表达无奈和受打击:“从来没有经受过这样的挫败,这个学校本来就很普通,我本来是打算去考第一,吓吓同学们的,没想到却是这样,太丢脸了。”

老师在他第一天到学校的时候没有介绍他,也没有让他自我介绍,没有同学主动跟他说话,也没有人跟他打招呼,他在学校就仿佛是透明的。他中午去吃饭,其他人都是三三两两坐在一起,只有他是一个人,他觉得自己像个傻子一样。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在聊天,他插不上话,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呆呆的。周围的同学他一个都不认识,没有人跟他说话,他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知所措,紧张异常。这个孩子长相帅气,在以前的班上成绩优异,足球踢得很好,是风云人物一般的存在,现在却遭受这样的冷遇,对他而言简直是一种耻辱。“我感觉我坐在班上就像是多余的,太丢脸了。我都找角落的位子,生怕其他人看到我。”

因为要体育中考,学校对体育抓得很紧,每天都有固定时间的跑步拉练,他以前是足球特长生,而且是校队的种子选手,跑步对他来说就像玩一样。然而,休学的几年中,他几乎无事不出门,偶尔出去爬爬山也都是一个小时左右,基本不会出什么汗,生活过得像退休老人一般,游戏成了他唯一的寄托。自然,他的体能跟以前比也退化得很厉害,跑几圈就累得不行,大口喘气,全身酸痛,他形容:“跑最后一圈我感觉自己快要死了。”好不容易硬撑下来了,他反复跟我强调,真的很难受,好多天之后他的腿还是酸痛的,太痛苦了。我想,他很清楚运动产生的乳酸堆积,是要在之后的几天都适量运动,才能比较快地代谢出去,否则疲劳的感觉会持续得更久。他没有运动,他没想到自己的体力会变得这么差,以前都是他嘲笑其他跑不动的同学,他一直是“运动健将”代言人,他接受不了自己突然变得这么弱。“我再也不跑步了!丢脸!”

上了一天学,在家里待了四天之后,他跟我谈论的都是在学校遇到的困难,以及不断丢脸的体验。这一天的上学经历,每一刻、每一件事都伤害着他脆弱的自尊心,让他无比羞耻,让他信心全无。

从第一天在学校跑完步,他就下定决心:“太累了,老子再也不上学了!”果然,在之后的几天,一直到见我的时候,他已经有一周没去学校,只是碍于父母为他上学做的张罗和付出,一直不敢跟父母明说。他对我说:“如果我不上学了,我也不会再来见你了,‘无颜见江东父老’。”他说完,不自然地笑笑。我一时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记忆中当时应该是“哭笑不得”的表情,我不知道该如何跟他解释,让他理解我绝不会因为他上不了学或者在学校做得不好而失望或者轻视他。他用半开玩笑的口气说着这句话,我却有些不寒而栗。他是一个很“乖”的来访者,从不迟到,甚至几乎不请假,他会表达这样的意愿,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去上学,没有比较,他就还是那个优秀的他,一如从前。

后来,他果然没有再去上学,也没有再回来做心理咨询。妈妈反馈说他情绪挺好的,在家里玩玩游戏,爬爬山,状态看起来不错。家人对他的恢复是满意的,因为这个孩子刚找到我的时候因为无法上学,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整个人非常消极悲观,不愿意出门,整天想结束生命。目前,他能够坦然接受现状,打算休学之后去读职高,家人已经非常欣慰。我却始终带着遗憾,我深知:他为了逃避所有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选择干脆什么挑战都不去面对,以此来维护自己一直很优秀的形象,为此放弃多少发展机会,都在所不惜。不知若干年后他是否会后悔呢?

不做便不会错,便不用面对自己的无能与无助,这是孩子保护自己全能自恋的方式。所谓全能自恋,在婴儿期的孩子身上最为明显,一岁以前的孩子自我行动力非常弱,却对母亲有着“随叫随到”的支配能力,无论是渴了、饿了、困了,抑或只是无聊了,只要他一哭,母亲就会立马飞奔过来,满足他的需要。这样完全支配母亲的感觉,形成了婴儿最初对自己力量的评判,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能够做到所有想做的事情。随着婴儿的成长,这样的自恋会不断受挫,因为随着孩子的长大,母亲无法再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孩子会遭受拒绝,会经历失望。而这个受挫的过程也是必需而有意义的,是在挫败婴儿的“全能感”,让他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自身的能力,看待自己与外界他人的关系。

而我接触的很多孩子,特别是从小是“天子骄子”,老师、同学、家长宠儿的孩子,并没有经历这个过程。可能在他们的小学或者初中阶段,一直都是一帆风顺,因为成绩好便能轻松获得所有宠爱的。一路走来,他们的“全能感”从未被挫败,一直在完美的幻象中生活,于是就有了“我从没想过我会考这么差”“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没有朋友”“我从未想过我会失恋”的心理落差。

然而,凭什么你就不能失败,不能做不好呢?

我遇到过一个从初中开始就反反复复抑郁,总是会在考试或者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复发的孩子,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高三。整个小学阶段她都一直是班级第一名、班长,且因为长相可爱,为人热情,一直是班级的宠儿。她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所有人都围绕着她转;她是邻居、亲戚、朋友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人人羡慕的对象。常会有人向她的爸爸妈妈取经:“怎么把孩子教得这么好呢?”父母虽然口头上谦虚,心里却是在窃喜。

这样的状况,到初二时彻底改变。初中时她考进了当地最好的初中,学校竞争激烈。她的成绩虽然也不错,但跟小学时完全没法比,她不再是老师的宠儿、人群的焦点。她人际交往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为自小优秀,众星捧月,她渐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个性。小学时大家都忍耐着,加上她确实优秀,很多小朋友愿意跟她交朋友。初中之后不再有人迁就她,她很快便遭遇了“无朋友可交”的尴尬境地,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独来独往。这样的状况持续到初二,她抑郁症发作,断断续续上学,每到考试就抑郁严重,困倦不已,无法起床,艰难地读完了初中。

中考时,她坚决不考,威胁父母:“你们要是敢帮我报名,我就跑出去,让车撞死!”父母不知所措,只能依着她。第一次中考,她没有参加,中考三天,她在家里躺了三天,足不出户,日夜颠倒。

后来,她又后悔了,想上高中,父母只能找培训机构让她复习。她勉强参加完中考,成绩却并不尽如人意,最后只能上私立高中。高一时,因为在普通班,虽然经常请假,基础比较好的她,有了稳坐第一的机会,分数远远超过第二名,再次担任班长,这是她初中以来状态最好的一个阶段,准时上学,准时考试,跟班上每位同学都相处得很好,同学再次以仰望的眼光看她。她的抑郁仿佛完全好了,没再出现任何症状。高二分班,她作为种子选手被分到了重点班,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但明显压力更大,班级的竞争也更激烈。出乎所有人意料,她的状况再次变化,一到考试前,抑郁状况便加重,起不了床,怎么睡都还是困,不想出门,什么事都不想做。高二、高三两年时间中,她参加的考试屈指可数,大部分都是非常有把握或者不得不参加的考试。面临高考,她焦虑异常,担心自己无法坚持考试,担心这么多年的辛苦努力都白费。

她跟我说:“我不敢再爱学习。”我疑惑地望着她,她接着说:“从初中开始,学习带给我的伤害太多了,太多对学习的付出没有回报。”是啊,就像全身心投入爱一个人对方却全然没有任何回应一样,爱学习,努力投入,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同样伤自尊。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她选择不考试,选择经常请假,同学、老师给她的评价是:“你这么经常请假成绩都还可以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她需要这样的安慰和自我安慰。

只是,这就像一个死循环,越保护,自尊心越脆弱,越陷入虚幻的“自恋”中无法自拔。接受人都会失败,自己永远不可能什么都做得好,放开紧紧包裹的自尊心,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AGQ6sWbNKwAfgDNNPHSyIc3jogEyaz5Y/r3+LQwqqBx1HUEjajchwLpF3zcecS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