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业上受挫的孩子,退回到幻想世界里寻求安慰,在那里自己高人一等,能轻松搞定所有的事情,在某一方面具有异于常人的能力,自得其乐,难以自拔。在那里没有应付不了的学习压力,没有搞不定的人际关系,没有辜负父母期望的愧疚,那是个乌托邦式的完美世界。
是否存在这样一个世界?没有伤害,没有挫折,没有压力,只有无尽的鲜花和掌声,能力超群的自己?
有,幻想中的世界。而很多厌学的孩子就是找到了这样一个世界,并且欲罢不能。
我接待过一个上初二的厌学男孩,长得很高大,外表看起来会以为他差不多已经成年。他对自己的电脑看得好似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只要有人碰他的电脑他就会无故发脾气,用手打自己,并用头撞墙。对新买的手机、电脑永远不满意,他有各种各样不满意的理由:螺丝松动、指纹识别不好、结构不完美,等等,总之无论如何都差一台令他满意的电脑。在见我之前的3个月,前后要求父母帮他买了4部手机、3台电脑,但他还是不满足,仍然继续要求买新的,父母只要有个“不”字或者讲一下道理,他就摔东西,撞墙,大发雷霆。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对于他的要求苦不堪言,但又不得不照做,“他发起脾气来好像要吃人一样”,父母如是说。
他对家里人强烈不满,控诉他们认为自己不愿上学是因为想玩游戏,还找其他家族长辈来教育自己,自己辩论不过,情绪激动才冲动发火的。他说:“我不愿意完全按照父母的期望按部就班地过完这一生,那样我不会快乐,就算挣再多钱也没有意义。”他说以前希望做一名软件工程师,开发游戏,好好读书,尽量能上大学。现在这条路不太现实,学习对他来说太难了,他冥思苦想了很久,终于找到了出路——做游戏主播。
他每一次见我都滔滔不绝地跟我谈关于游戏,关于游戏主播的话题,有时一谈就两个小时,完全不觉得累。他对其中一个游戏主播非常崇拜和信任,说自己将来就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他教会自己很多东西。那个主播也很上进,会跟喜欢看他直播的粉丝分享他的人生经历,他很努力地录视频,只要出了新游戏就要玩得很熟练,维持粉丝的关注度,也是很不容易的。这些对他都很有激励,并不是像父母以为的那样,把他教坏了,他很反感父母这样说话,他跟父母已然无法沟通。
他想配置一台所有功能都是顶级的电脑,但花费非常大,父母无力负担,只觉得他有问题,让他调整,让他振作。他很无奈地说:“我觉得他们才有问题。”我问他:“你觉得父母有什么问题呢?”他很气愤:“他们自己没有能力,不舍得花钱,只会把问题推到我身上。我的人生我要自己做主。”很明显,他的话语中有矛盾的部分,一边反复强调自己要走自己的路,认定父母是在干涉自己,阻碍自己;转头又愤怒于家人不支持自己,不为自己未来的理想铺路。矛盾纠结,把他团团困住。
偶尔,他也会很低沉地说他之前非常自卑,特别是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自己又没办法跟同学好好相处之后,信心受到很大打击。而游戏就是他找到的最大的支撑,也让自己渐渐恢复了信心。其实,他打游戏的天赋着实一般,并无特别出众之处,只是打的时间相对较多,所以在同伴中技术相对较好。加上他的年龄没有到职业电竞人员的最佳年龄,基本是没有希望走职业电竞的道路的。他又跟我解释说,做主播不一定要打游戏很厉害,性格幽默也可以,能开玩笑逗大家开心,甚至特别开放,喜欢说脏话也是一种特点,只要有人关注,看他录的视频,他就能有收入。他认为要能够做这样的职业,必须要有好的设备,设备好,运行速度快,才能带动大型游戏,打起来也才有手感。他每一次换电脑都是有原因的,都是之前的电脑不好用,或者设备不是最新的,比不上网上其他同伴的,才会想换。不过家人一直不理解他,不支持他,别人的家长都支持孩子的理想,那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他却摊上这样的父母,只会让自己要上进,要努力,真正想让父母支持的时候,却总是抱怨他花钱太多,烦都烦死了,所以他才会那么生气。
听他说着,倒也有些“头头是道”的味道。
他有个姐姐,在父母百般努力督促之下,依然没有考上大学,于是家人将希望全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他压力非常大。父母生他时年龄较大,再加上家族中其他成员身体都不太好,父母对他非常保护,他从小到大基本都不被准许独自出门,放学必须准时回家,同学聚会爸爸都要跟去,住校必须每天定时打电话报平安。同学经常因此嘲笑他,说他长不大,很幼稚,去哪还要像小屁孩一样跟在父母后面,这让他很自卑。同时,父母喜欢什么事都帮他做好,再加上一个姐姐,家里基本没有他说话的份,也没有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小学的时候他成绩还不错,家人对他还给予厚望,上了初中之后课程越来越难,慢慢就觉得非常吃力。
后来,父母给他换了学校,转校之后他仍然难以适应,觉得新学校没有原来的学校学生素质高,老师教得也不好,他总是感觉困倦,学习效率不高,坚信在学校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应该去做更值得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后来他干脆退学,更坚定自己的目标——打游戏、当主播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然而,他除了要求父母换顶级设备,并没有实际性的行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总是幻想着自己有了最好的设备,自然也就拥有了最强的“电竞”能力,或者即使没有顶级的能力,一旦某一天有人发现自己,他也会一炮而红,震惊世人。
这个美好的幻想世界,让他欲罢不能。
另一个孩子是一直在抢占思维的高地。
每一次跟他谈话,我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头天晚上若是稍微没休息好,听着他谈论的内容,绕来绕去地说,我的眼皮就会开始打架,根本无法跟上他的思路。我总是在想:“这些已经说过了呀,能谈些其他的吗?能谈些现实的东西吗?”他却不厌其烦,生怕我不明白似的,尽最大的可能反复解释。为了让我明白,他总是喜欢在沙盘里的沙子上画圈,画一个圈代表自己,画一个圈代表同学,画一个圈代表家人,接着便在圈与圈之间来回不停地画,又在其中一个圈上点一个点,代表很重要的位置,画来画去,点来点去,我的头很快便晕乎了,完全不知道他到底要表达什么。就像一场完全形而上的哲学对话,而且没有方向,没有观点,没有结论。我一直被他带着在思维的世界里兜圈,不知道到底何时才能落地。每次我尝试谈论了解一下他现实的生活,他只做简单回答之后便想办法绕回思维的话题:“那些现实的生活不重要,我就想有人理解我的思想。”无奈,我只能作罢。不知道这场接不了地气的讨论究竟什么时候是个头。
有一次他跟我谈到一个选择的话题,说得神乎其神。他告诉我:“有一个选择,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答案,老师你能帮我想一想吗?”我瞬间来了兴致,这似乎是一个要跟现实接轨的信号。我于是问他:“是什么选择呢?”他认真地回答:“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我只是感觉有这样一个选择。”我张大了嘴巴,又立刻合上,脑中瞬间走过无数的情绪,定了定神,才想到词句来回答他的话:“假设是一道选择题,你不知道题目是什么,却要想办法知道答案?”他微笑着点点头,肯定了我的总结。“这可能吗?”我极力保持语气的中立和尊重,他倒很坦然:“我知道这很难,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意义重大。”接着他补充说明了意义重大的程度:“至少是能得个诺贝尔奖的程度。所以我觉得值得花时间去想这件事,而且我有一种预感,只有我能想出来答案。”我无意泼他的冷水,确实,这个无中生有的题目和答案,肯定只有他能想到。
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博弈,他终于能够慢慢谈一些现实中的事情。有一段时间他想学画画,便在网上报了班,每天跟着老师的进度学习,学了一个月之后,没办法继续坚持,认为学基础太枯燥,他还是喜欢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于是他便自由创作。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进步不大,便慢慢不再画了。虽然是一次不算成功的尝试,但是在他许久只靠玩手机打发时间的“养病”阶段里,已经是弥足珍贵了。他跟我说起这个阶段的尝试,坦言道:“好像我就是这样,想得很美好,目标也定得很高,但是行动不起来,好不容易行动起来了又很容易放弃。”他跟我谈他理想中的自己:“肯定要各方面都很好。学习成绩要好,体育要好,还能保护好家人,帮助家人。最好还要有一两个特长,我觉得那样的自己我才能接受。”我试探着问:“那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如果做不到呢?”他想了想:“那我宁愿什么都不去做。”
新学期开学,他通情达理地去了学校。再见他已经是开学一个月之后。他主动提出有想法要跟我说,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听他讲述。他谈到自己在学校遇到的困难: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很长,每天晚自习要上到十点多,周六还要求学生回校自习,老师总是拖堂,占用大家的休息时间。接着,他做了一番评论,并给出了自己的应对方式:“学校这样的疲劳战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合我,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大部分上课的时间我都在睡觉。”说完他又立刻补充:“但是我莫名地相信,只要我认真学,所有科目都是很简单的。”又说道:“跟那么多同龄人在教室里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有几次晚自习我一个人在走廊学习,效率非常高,很快就把题目都弄懂了。”接着,他给了一个自己具有过人天赋的证明:“这次月考,我基本都没复习,国庆节都在玩,平时也没听课。考前实在太无聊,我就看了看地理,地理就考了80分。”我感慨:“那很不错啊。”他害羞地笑:“我就是为了向你证明我很厉害。”
他跟同学相处也遇到一些困难,在班级中很放不开,而且不习惯主动去找同学。“以前都是同学主动来找我的,我很容易交到朋友。当然,以前我在班级里很活泼。”
之后,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现在这个学校的环境不适合我学习,我想转学,转到更人性化一点、学习压力没那么大的学校,我肯定能学得很好,不能埋没了自己的天赋。”我没有马上回应他的想法,便说:“这是我第一次听你坦诚地说自己的困难,这很不容易。”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充满幻想的阶段,是在4~9岁,对世界充满幻想,对自身的能力“迷之自信”,男孩子坚信自己是英雄人物,女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小公主,他们对此深信不疑。从装扮到言行举止,都力求跟幻想中的人物同步,以此来满足内心的自恋。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不断经受现实的检验,孩子们不断修正自己的幻想,逐步与现实接轨,慢慢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
也有一些孩子,一直停留在幻想的世界里,一直拒绝去看现实世界的样子,在幻想的世界里获得成就感,或者满足感,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以此维持自己每天看似正常的生活。当然,更常见的是遇到重大的挫折和打击之后,因为害怕面对而产生的自我保护式的“退行”,也就是说一个原本已经十几岁的孩子,退回到自己几岁时的状态,相信幻想中的一切,拒绝接触真实的世界。
在学业上受挫的孩子,退回到幻想世界里寻求安慰,在那里自己高人一等,能轻松搞定所有的事情,在某一方面具有异于常人的能力,自得其乐,难以自拔。在那里没有应付不了的学习压力,没有搞不定的人际关系,没有辜负父母期望的愧疚,那是个乌托邦式的完美世界。
要想把这些孩子从幻想的世界拉出来,并不容易。虚幻的世界能满足他们的内心需要,现实世界对他们而言,残酷而冰冷。然而,这是一种幼稚的防御方式,沉浸在这样的世界里越久,面对现实世界就越难。强化他们在现实世界的能力是关键步骤。遗憾的是,大部分这类孩子的父母都是“打压型”或是“过度保护型”的,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势,总是对孩子不信任、不放心。“你整天除了空想还能做什么?”“你这个不会的,让我来。”这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奇怪的是,越是如此说,孩子越是空想,由此恶性循环。
从来,父母都无法将孩子从他们幻想的世界里硬“拉”出来,除非他们自己有勇气、有力量往现实世界走,而父母的鼓励和信任,会是他们的动力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