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Story09
孩子不上学,用激将法?

激将法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中独具特色,又经久不衰的方法之一。孩子就是要刺激,就是要骂,不然会自满,会骄傲,会止步不前。刺激得越狠,孩子就会绝地反击,证明给父母看:“我行!”

是的,有这样的孩子,心理韧性强,不服输,百折不挠。遗憾的是,大部分孩子并不属于这一类。

这个厌学的孩子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去学校了,在家里过得非常颓废,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她的手臂上都是伤痕,正在上初三的她,不甘心去读职高,但是做任何事都难以行动起来。

“现在的班主任也只看成绩,不像以前的班主任把同学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的老师都怕担责任,发现我状态不好就建议我休学。父母一直对我学习期望较高,爸爸曾经是老师,所结交的朋友都是老师,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中考都上的是当地的重点学校。只有我中考失利,初三毕业的暑假,我基本没有过过一天安静日子,爸爸只要在家,就盯着骂,不管我做什么都能招来一顿责骂。”她说,爸爸基本不带她出去,仿佛她是什么丢人的东西,见不得人。偶尔碰到熟人,对方问起她上的高中,爸爸总是支支吾吾,好像她是因为犯了什么错,要去那个高中接受劳动改造一般。而每次不小心碰到熟人,回到家爸爸总会挑到一些毛病将她又骂一通,弄得她莫名其妙。别人“初升高”的暑假是解放,是放松,她的暑假过得是炼狱般的日子。

她发现自己有明显的烦躁,做事完全静不下心来,看书更看不进去,学习力不从心。眼看中考临近,心中着急,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跟父母说了上学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帮自己,告诉自己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或者帮自己找到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原因,并不是真的不想上学。谁知自己刚说完上课总是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父母二话没说,劈头盖脸就一顿骂:“那还不是因为你不认真!你就是想吃了睡睡了吃,像猪一样,没追求没动力,都不知道怎么养了你这样的女儿!”跟妈妈说一些感受的时候,妈妈的回应总是:“你就是个白眼儿狼,一点都不懂得感恩。”“你还觉得我不够辛苦吗?你这样说是不是想逼死我?”她无言以对,不知道为何说一下自己的感受,会让父母反应这么大,说话这么激烈。她失落地说:“可能在他们眼中,我就是这么差,这么好吃懒做。”

爸爸是老师,对她学习期望较高,坚持认为成绩好是唯一的出路,希望她考上重点高中,总是拿她跟朋友的孩子作比较,得出的结论当然是别人的孩子多么优秀,她多么不好。爸爸对她的评价就是一个字:懒。而且爸爸找了许多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习一直不够努力,懒得动脑筋,懒得做练习,不懂的也懒得问老师同学,在家里也是一样懒,从来不做家务,桌子乱得一团糟也懒得收拾……总之就是比猪还懒,已经懒得无可救药了。爸爸跟她的相处时间不多,但只要在一起,就一定是不停碎碎念:“你看你懒成什么样子了?书也不看,作业也不写!”“你看你这房间乱成什么样子,跟猪窝差不多,动手收拾一下都懒得动,我真是服了你了。”“你看你这题做得,这么简单的都错,还不是因为你懒得动脑筋,我看你这样下去怎么办,到时连职高都没得读。”总之,“懒”成了爸爸万能的表达,无论什么情况都能跟懒挂上钩,并且表达得有理有据,不容反驳。她说:“我长这么大,基本没有听到过我爸表扬我。在他眼中,我大概就跟猪差不多了。”

爸爸对学习成绩一直要求很高,无论她考得多好都从来不会肯定她,只会要求她考得更好。现在爸爸仍然要求她考重点高中,但她中段考差两名进入重点班,她所在的学校高中升学率不高,上高中基本没有希望,更不要说重点高中了。爸爸好像看不到这些现实,坚持认为是她不够努力、不认真、懒,所以才学不好。从小爸爸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在家也是玩手机、电脑,最近一年多有时陪她学习,就又说:“都花了这么多时间陪着学了,成绩还是不好,都不知道有没有带脑子!”

妈妈会在孩子说自己感受的时候,表达不耐烦和委屈:“总记得不好的事情,不体谅我的苦心。”

有一次她说起前两天爸爸给她补习,她只是试探性地表达万一考不上高中,可以读中专或者职高,爸爸表示完全不接受,反复强调一定要考上高中,只要她努力就一定能上高中。“你就是怕辛苦,就是不想努力,懒得像猪一样,你这样能上高中吗?我看你职高都上不了……”她进退两难,担心考不上父母会非常失望,但自己对上高中确实没有把握。爸爸觉得还没有达到教育目的,继续说:“整天好吃懒做,像猪一样,国家是养有用的人,而不是养你这样的废人。”三句话不离“猪”“废人”,好像要想方设法让她记住自己的身份,认可自己的废人标签似的。

然而,我后来得知,这对夫妻其实对孩子爱得非常深切,生下这个孩子也非常不易。

妈妈是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完全靠保胎保下了这个孩子。在怀小女孩之前,妈妈已经流产了两个孩子,每一次都是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怀上,小心翼翼地保护,不敢多走一步路,多劳累半分,遗憾的是孩子还是毫无征兆地流产了。怀小女孩的时候子宫并没有恢复,完全是意外,去了好几家医院,医生都一致劝妈妈将小女孩打掉,勉强生下来风险非常大。这个孩子的生命力似乎非常顽强,稳稳地待在妈妈的子宫里。妈妈不舍,不顾家人朋友的劝阻,坚持冒着生命危险生下来,直到小女孩安全降生,妈妈仍觉得不真实,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当了妈妈。妈妈晚上经常做噩梦,梦到女孩生病或生下来发现不健康,有缺陷,在睡梦中惊醒。妈妈将孩子当成心肝宝贝,又紧张又保护,能帮孩子做的基本都包办代替,完全不让孩子经历任何挫折。妈妈说起这些,眼泪不停往下掉,那眼泪中似乎有很复杂的含义。妈妈那么疼爱的孩子,冒着生命危险生下的孩子,却总是忍不住在愤怒的时候打骂她,用最贬低的语言去评价她,妈妈自己也无法理解。

这样的“爱之深,责之切”,这样坚持以贬低的方式来督促、刺激孩子进步,真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大部分都是事与愿违的。孩子不但没感受到父母的“激将”,只接收到父母对自己的贬低、厌恶,对自己更加没有信心,最后终于连站起来的力量都没有了。

我常问父母:在孩子到一定年龄之后,你们有试过像对待成人一样跟他对话吗?有试过以平等的地位,真诚地交流彼此的感受吗?

不上学,一顿吼,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孩子缩在壳里,把头深深地埋进土里,充耳不闻。另一个已经休学一年,两次尝试回校的初二孩子便是其中的典型。每当他上学遇到困难,比如,学习压力或者人际交往的问题,他便回家将这些问题告诉父母,说自己害怕,应对不了,要求父母帮他请假。接着,他便跟没事人一样坐到电脑前不分白天黑夜地玩手机,问他什么都不吭声。父母着急得要命,每天跟我说他的动向,问我该怎么办?只要他一不去学校,便想约我给他做心理辅导,恨不能我天天给他上一堂课,让他能够回心转意,乖乖回学校。只要他不上学,父母便轮番上阵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吗?”“不上学怎么行呢?不上学你将来怎么办呢?你初中都没毕业,将来怎么找得到工作呢?我们不可能养你一辈子呀。”不过,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表态说自己不上学,他只是不停找理由,让父母给他编各种借口来跟老师请假。很多时候我有一种冲动想告诉父母:“这是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跟老师请假!”话却从未说出口,我知道我面前的家长一定都是不忍心的,会无比担心孩子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担心会被记旷课,旷课太多会被退学……

父母每天早上会不遗余力地叫孩子起床,生怕孩子迟到。当然,每天早上都像一场战争,为了保障孩子按时起床,如果可以,我估计有些家长会想拿枪顶着孩子的头逼着他立马起来。我接过一个最有意思的案例是孩子坚定地相信:“闹钟叫不醒我,多少个都没用。”因此,直到他上高中,都是父母特别是妈妈担任“闹钟”工作,孩子每天早上因为起床挨一顿骂是很正常的事。有意思的是,因为孩子总是睡得“太死”,为了叫醒他,妈妈会动用家里所有能够敲得响的东西,锅、碗、瓢、盆、桌子、椅子。于是每天早晨家里都会上演戏剧性的一幕:焦虑着急的妈妈,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着盆,嘴里念叨着:“起床了,迟到了!”妈妈使尽浑身解数要让孩子起来,孩子却泰然自若躺在温暖的大床上做美梦,邻居估计都被叫起来了,孩子依然仿佛处于无人之境,继续跟周公谈经论道。要知道,这么多年,孩子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我发自内心地无比佩服这个妈妈。

同样的道理,没有一个家长能够忍心让孩子被老师批评和面临被退学的危险,便总是一边抱怨,一边绞尽脑汁想各种理由,全身上下能生病的地方都生了,家里能出的事也都出了,总之无论如何,要保证孩子安然在家待着玩游戏,老师还以为他正经受痛苦的折磨。搞定了老师,立刻马不停蹄给孩子上“政治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之用心至极。孩子呢?仿佛跟游戏长在一起,眼睛都不抬一下,一言不发,不反驳,不赞同,逼得父母要抓狂。“明知道他听不进去,怎么不换个时间说呢?”父母很无奈:“他任何时间都是这样,怎么换时间?”我答道:“那就等他想清楚,愿意谈的时候再谈?”父母更是慌了神:“你不催着他,他肯定一辈子都想不清楚。”我继续鼓励:“你可以试试看嘛,不用很长时间,一天也行。”父母半信半疑。

几天之后,妈妈给我发消息,说她实在没办法了,说也不听,就干脆一整天除了叫吃饭,不再理孩子,只是告诉他:“你自己想清楚你到底想怎么选择。”没想到下午五点多的时候孩子就主动打电话给她,问妈妈今天怎么不理他。趁着机会,妈妈终于能静下心来语重心长地跟孩子谈内心的想法,也听孩子说他的想法。妈妈说了自己的为难和担忧,表达了上学是父母没办法代替的事情,只能他自己想清楚,自己去面对。孩子很久没有说话,第二天便早早起床,去了学校。

还有一个长期跟孩子玩“捉迷藏”游戏的妈妈,跟我分享她的一段经历:有一天上学原本应该6:30起床的,孩子自己说再睡会儿,6:45再起,爸爸满足了他的要求,但6:45叫他起床时,他依旧不愿起,后来是拉他才起的,刷牙洗脸又慢吞吞,洗漱完又回房呆呆坐着。劝了好久他才出客厅,妈妈拉着他到车库,整个过程孩子都故意做出一副目光呆滞的样子。妈妈开车,孩子本来应该坐后排,结果孩子只是把书包扔上车,自己却没有上车。妈妈当时没注意到,结果车开出小区才发现孩子没有上车,妈妈那个气愤啊,恨不得回去把那小子撕碎才罢休。回到家,却发现孩子跟没事人一样在吃爷爷煮的面条,妈妈刚要发作,想了一下,还是克制住,平静了十来分钟。见孩子已回房间,妈妈便进去平静地对他说:“你总是这样不上学,我很担心,也很为难,因为不知道如何向老师请假,如果你确实不想上学,那我只能给你三个选择:①跟我一个修行的朋友修行、云游;②去军训或以劳作为主的全宿学校;③去山东的国学学校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总之不能待在家里。”孩子后来选择让妈妈送他去学校,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沟通方式,妈妈从未试过如此平心静气地去跟孩子谈话,她没想到孩子会乖乖回学校。当然,她也深知这不是一次一劳永逸的尝试,但却给了她巨大的信心。

像这个案例一样,我发现很多厌学孩子的家长包办了很多本应孩子承担的任务,无论是“责任”还是“情绪”,父母总是焦虑担心在孩子前面,孩子不用思考未来,也不用去静心面对自己的情绪,父母的焦虑已经将他们淹没,他们慌不迭地用自己的方式去屏蔽、隔离,父母越侵入,他们越隔离,就像一场拉锯战,彼此都忘记了初衷。

父母总是着急地要方法:“我怎样才能搞定孩子?怎样才能刺激他努力?”却很少去想,如何才能让孩子真正有动力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不是靠激将,不是靠推,不是靠催,事实上确实有很多这样的方法。 hTyOljchFCWoeaJUilIvakrBSCRxnopPMckYZuTVc5sp7eWV5bWoetjn32KhPu1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