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边缘型人格:我为什么要不断折磨他?

陈幼岚,女,28岁,硕士毕业,目前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

她和男朋友相恋多年,闹分手和复合的游戏不知道有多少次,如果男友真的因为不堪忍受而答应了她的分手要求的话,她又会立刻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如同世界末日一样的恐惧和战栗,然后不断地去乞求男友的原谅,直到男友同意和好,她才像活过来一样。但是,没过多久,她又会去和男友玩同样的游戏,又经历同样的被抛弃和重新被接纳的过程。

最开始玩这种游戏的时候,男友会很着急地表示对她的感情,但是,这么多年,同样的游戏反复地玩下来,男友终于厌倦了,经常都说,要分就分吧!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往往是“赐死”她的那一刻,她要的不是这个结果啊。但男友显然已经疲倦了,不久就和另外一个女人有了恋爱的嫌疑。

幼岚吃了一整瓶的安眠药,把自己关在房门里面,快撑不住的时候,给男友打了电话……

家人迅速把她送进医院,经过一夜的抢救,她终于平安无事了。她醒来的时候,看到男友守候在她的身边,就安心了。

后来,他们又和好了。但是同样的事情总是会一再地重演,而那个男人虽然对幼岚有诸多愤懑,却也甘愿停留在这段关系之中。

她和他之间的关系,有时像妈妈和儿子,有时像警察和小偷。她已经让他烦不胜烦了,需要查他的聊天记录;需要知道他跟谁通过话;需要知道他哪个时候在做什么;需要他不断地上进,不能沉迷于玩乐和游戏;需要他保证要努力,否则他们的未来堪忧,孩子会面临可怕的生活危机,得不到很好的养育条件;需要他一个月的收入能够达到某个水平;需要他听她的“教育”,但是又不能挂掉电话。挂掉电话之后,她会疯狂地、不断地、反复地一直给他打,直到他重新开机,然后知道她有多么难过以及为了他哭泣到眼睛都肿了……

她常常要男友看到自己为他做出的牺牲和付出,然后让男友为自己的罪孽产生内疚感。这个时候,在想象中,她自己是一个委屈的孩子,而男友是那个总不在乎她的感受的人,而偏偏她的感受又是那么的多,那么的丰富,如同流水一样汩汩而出,男友哪会24小时关注到她的需要呢?一旦有关注不到的时刻,她就会拿出许多的责骂和惩罚来表达愤怒。

每次她表达愤怒的时候都有点歇斯底里,什么话能让男友羞愧、内疚、疼痛,就专门说那些话去刺痛男友。

她从来不知道这样做会对男友产生什么影响,男友会是什么感受,她从来意识不到。但是,她自己又是极度的敏感,男友对她丝毫的忽视,她都能够感觉得到。

这是怎样的两极思维空间?

在长达6年的恋爱中,她不断地拒绝男友提出的性方面的要求,并非她的身体没有唤起,而是因为在妈妈的教育里面,贞洁是第一位的,然而,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她从他每次想要而要不到的饥渴难耐之中,看到了自己的身体对于他存在的价值。她并非不能体验到男友在生理上的难受,然而,比起自己需要看到他的这种难受来说,男友的感受是她不想去体验的。

最后,男友对和她见面都没有什么兴趣了,虽然他们都在同一个城市,但是见面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她又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不断地去找男友闹腾。

后来他们结婚了,老公在面对她的时候总是无法勃起,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每天晚上被老公冷落,总是充满了无奈和无助,但是她又隐约觉得这和自己是有关系的。

她究竟是要拒绝他,还是要接纳他呢?

她常常会贬低老公本人或者和他相关的一切,让他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她常常在语言上虐待他,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或者骂他的某个过错到极点,他就会离家出走。这个时候,她会慌神,她知道自己总是做得有点过,然后,她开始自责,开始痛恨自己为什么要去折磨他,她开始拼命地吃东西,缓解自责;或者,她开始拿水果刀来划自己的手臂……等到他平安回来的那一刻,她紧紧地去抱住他,仿佛再也不要离开他,他是她的生命,他是她的一切……

每一次她折磨他之后,她又会对他非常的好和温柔,他们会非常甜蜜地度过一段时间,然而,过不了多久,一切又会重蹈覆辙……

解析

幼岚的外婆出生以后,被抱养到别人家当童养媳,从小养父母就无情地暴打她,在寒冷的冬天,让她光着脚去藕田里采藕,拿回来的数量达不到要求的话,就是一顿暴打;每天总是刚起床就要为一大家子人做饭,如果到该吃饭的时间,她没有做好全部准备的话,也是一顿暴打。所以,在她10多岁的时候,双眼就已经被养父母打成重度残疾,几乎看不见什么东西了。

外婆结婚以后,生下了5个孩子,她继续沿袭养父母的方式,暴打自己的5个孩子,包括幼岚的妈妈冯丹,她唯一的女儿,她也从来不会手下留情。

冯丹结婚以后,生活在丈夫那个大家庭里边,总是觉得周围的人都要害她,家里的自留地上出现什么东西,都会去猜测是幼岚奶奶故意在地里埋钉子、埋小人,要作法施害他们家。冯丹随时提防着人,和丈夫以及公公婆婆总是冲突不断,时常打闹。

幼岚出生以后,冯丹总是传递给幼岚这样的信息:爷爷奶奶不喜欢你,大伯大婶不喜欢你,姑妈不喜欢你,你少出去和他们聊天。

幼岚一直都很喜欢大伯家的表姐,表姐比她大几岁,喜欢照顾着她,她就和表姐很亲近。但是,妈妈见不得她和大家庭的人有来往,每次在她和表姐玩得正开心的时候,总是要来把她拽回去。

小的时候,幼岚觉得妈妈非常爱她,有什么好吃的,不管隔多远,都会带回来给她吃;物质上面,妈妈也是无条件地满足她;家务事上,也是妈妈一个人在帮全家人分担。她觉得妈妈很苦很累,婚姻也不幸福,所以她很听妈妈的话,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读书,可以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是,妈妈经常暴打她,一个玩具玩过后,没有放回原位就会打她;妈妈的一根毛线签子,叫她不要玩,她偏偏去玩了,结果妈妈就拿着那根木制的毛线签子来扎她的手,扎到出血,她撕心裂肺地叫唤。但是,大家庭里没有一个人敢来让她妈妈住手,因为冯丹已经把所有人都骂怕了。

在她11岁那年,妈妈打她的时候,她不哭也不闹,还用一种很陌生的眼神看着妈妈,妈妈从女儿的眼神里看到了决绝,妈妈被这样的眼神震住了,从此不再打她。

小的时候,幼岚觉得妈妈就好像天边的火烧云,她的情绪变化怎么就能够那么快呢?对她好的时候如同一个天使,她提出的所有愿望,妈妈都愿意满足她。但是,自己不知道做了什么事情,就会惹得妈妈脸色巨变,妈妈会变成一个暴怒的怪物,无情地鞭打她,那个时候的妈妈,如同一个魔鬼。

幼岚小时候上幼儿园,从2岁多一直哭到4岁。每一次妈妈把幼岚送到幼儿园,要离开的时候,她就会撕心裂肺地号哭很久,任谁来哄都没有用。

小时候,幼岚最怕的就是妈妈的离开。有一次,妈妈说是要出差几天,结果走了一个月才回来,她就在妈妈的衣柜里,找出妈妈的衣服,嗅了许久,衣服上有妈妈的味道,她闻着那个味道,就哭了……

看起来,幼岚非常依恋她的妈妈,但是,每次妈妈回来的时候,她又要先躲进柜子里藏起来,之后才跑去找妈妈。

从小,幼岚就是一个乖娃娃,认真读书,什么都听妈妈的话,读大学填报什么专业,选什么样的男朋友,和男友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甚至第一次和男友发生性关系,处女膜破了等事情,她都会事无巨细地汇报给妈妈。上大学,她选的是妈妈所在的城市;读硕士,她选的是离妈妈的城市只有一个小时车程的省城。

幼岚每天都要给妈妈打电话,汇报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如果不让妈妈知道,她会觉得如同背叛了妈妈一样惴惴不安。

从高中开始,每一年幼岚都有几个时间点要爆发严重的抑郁症,症状发作的时候,她无法入睡,两边的太阳穴都间断疼痛,也不想吃东西。她去医院开药,来士普是一直吃着的。

和男友谈恋爱以来,他们定期分手,定期复合,幼岚不断地闹分手,然后男友不断地希望和好。直到男友被她激怒,有一次坚决不和好了,然后,她又去乞求男友和好。

我问幼岚:“这样的过程里,你的感觉是什么?”幼岚在沉默之后表达,说分手的时候,希望他可以一再地来挽留自己,从他这样的反应里,才能知道自己在他心中是重要的;如果他当真就同意分手的话,自己那一刻的感觉就是,自己“死”去了,所以又必须去争取他的原谅与和好,然后自己才能重新“活”过来。但是,没过多久,自己究竟是不是他最爱的那个人的意象又模糊了,又必须重新玩分手,希冀男友各种挽留,才能再次从他那里确证自己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

男友是真的爱幼岚,所以任凭她各种“作”,依然不离不弃地和她在一起。男友平时也很关心她,但是男友对她100次好的信息,抵不过一次忽视她的信息,每当她感知到这样的信息的时候,她就要闹,说些话来刺激男友。

幼岚的情况属于边缘人的症状。每一次说分手,还是有一点事情引起的,有时候是真的有事情,有时候或许就是男友的一句话引起的,甚至是对方的一个眼神引起的,让幼岚感受到了自己不重要,不被重视,所以,她要发出声音。而她一旦发出声音,都不会是静悄悄的,她一旦要发声音,总是声嘶力竭,井喷一般的愤怒。

边缘人对于别人对自己的忽视和忽略,是非常痛苦的,这个东西就是他们的“扳机点”,谁要是触碰到这个“扳机点”,你就死定了。当然,这里的“你”,只能是他最亲密的爱人,他们对不熟悉的人是很友好的,并不是那么张牙舞爪。

这里就涉及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往深里说,可以这样去解读边缘人内心的痛苦,他们的自尊心水平非常低,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自己不可爱,自己不值得拥有对方真正的爱。所以,在关系里他们会去要,不断地去验证,直到把对方真正逼跑,那个自我验证的预言就实现了:果然,你们都是不喜欢我的,我是没有人爱的……

通过童年期与重要抚养者的反复互动,边缘人就会形成这样的核心信念,然后,拿着这个信念满世界找“核对”。

男友对她有100个爱的信息,她收到了,但是,这并不能保证男友有一次忽视她的信息的时候,她可以调动那100个爱她的信息来做一次综合的信息评估,她的全部感受就是,“天啊,他不爱我了,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这个时候,先前那100个被爱的信息就从她的大脑里莫名其妙地凭空消失,剩下的只有一个信息:我在他那里不重要,这个该死的家伙!

在这样的不能整合的大脑里,她总是感觉到对方对自己的不好,对自己的敌意和攻击,然后,她就要开始无情地报复对方!要么威胁离开对方,要么毁掉对方的前途或者是名声……

和边缘型的女人在一起的男人是超级强大的,因为他可以包容边缘人的任性,或者说是超级退缩和回避的,因为这会让他们无法重新选择。因为边缘型的女人很会使用迎合型的投射性认同,让那些想要离开的男人体验到内疚。

如果要说这个世间上有所谓的“作女”的话,边缘型的女人完全可以堪此重任。

普通男人,试问能够承受这样的精神折磨和虐待的有几多,他们会很容易掉进来,但是也很容易就知难而退,选择离开。

在实际生活中,边缘型的女人很能够吸引到男人对她们矢志不渝的爱情和陪伴。边缘型的女人情绪情感的浓度比一般人要高出许多,所以她们对爱恨情仇的体验都很强烈,也喜欢表达,这容易吸引到那些内心缺乏波澜的男人。边缘型的女人的内心是一个孩子,天真幼稚黏人,也容易吸引到比较自恋的男人。边缘型的女人的记忆时常消失,每次看到同一个人,都会有新异的感受,然后采取不同的对待,这也容易吸引到那些缺乏变化的男人。

不论什么样的男人,最终都一定会在边缘型的女人这里受伤,而且是持久的受伤,但是,想要离开她们,抛弃她们,却又总是被一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拽回来。不错,这就是边缘型的女人身上的“魔力”,她们是一群既疯狂又有魅力的女人。

专栏 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的童年期创伤

边缘人虽然和任何心理疾病一样,有着生理上的遗传基础,但是,童年期创伤在边缘人的形成机制上,也是同样重要的。

边缘人为什么会那么容易体验到自己在对方心中不重要?在她们的童年期创伤里,这样几种经历是常见的:

1.变更抚养人。一般情况下,孩子在早年被不断地变更抚养人辗转抚养,很容易让孩子体验到被抛弃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出现精神病性的症状或者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者其他人格障碍以及躯体形式障碍的可能性都是很大的,比如在我们国家大量的农民到外面打工,把孩子交给祖辈抚养,然后又不断地变更抚养人的情况下,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就会非常大。在城市里面,也有一些父母不愿意或者因为工作原因,不能自己抚养孩子,然后把孩子转移给别人来带,之后又把孩子接回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通常都是无法理解父母的原因或者是苦心,孩子倾向于感受到是因为自己不可爱,没有价值,所以被父母一再地抛弃。

2.躯体虐待,也就是被打。一个被妈妈暴打的孩子,体验到的其实也是一种被抛弃感,一种对自己言行的彻底否定,被打时候的孤独和委屈。妈妈不断指责孩子错了的地方,而孩子却理解不了这种错误的时候,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妈妈抛掷到情感的另外一个星球上去了。

3.语言虐待,也就是被辱骂。妈妈带有贬低、嘲笑、讥讽等色彩的言语,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被尊重的孩子,但是孩子的内心又是有这样的被爱、被尊重的需求的,这样的需求如果被压抑,还是会终生去寻找的。妈妈做出这样的语言虐待的时候,一般并不是真的为了孩子的成长,因为为了孩子的成长,妈妈说出来的话是不会带有这样的歧视的语义的。这通常是妈妈有她自己无法应对的生活困境,自己心情不好,然后转嫁给孩子的缘故。

4.忽视。忽视也是一种虐待,这样的概念以前是没有的。忽视是一种真实的虐待,孩子在被忽视的时候,体验到的是自己的不存在、空虚感和虚无感。这很简单,自我的形成和构成,是在和别人的互动中完成的,一个被忽视的孩子,相当于在别人的眼里不存在,这也是被抛弃感的来源。

5.情感的不稳定。妈妈的情绪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对孩子很好,有时候会对孩子很糟糕,在好和坏之间,没有必然的可预测性。这个时候,孩子就容易掉进忐忑不安之中,更加紧张和防御。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妈妈的情感的不可获得性,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会对自己好,什么时候妈妈不开心了,又要拿自己“开涮”,这个孩子就会经历反复的、无法预期的、被抛弃的感觉。

创伤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外界的刺激的强度以及反复刺激的频率,超过了孩子心灵能够承受的上限,孩子能够采取的应对措施通通失效,“电压”太大,孩子心灵发生“短路”,然后以创伤的形式存留在记忆之中。

创伤的痛苦虽然被压抑,但是创伤作为一种能量并没有消失,幼岚和老公相处的时候,这些创伤都可能被激活。当老公不是那么在乎她的感受的时候,当老公不可能一直共情到她的时候,那种不被人重视的痛苦就又开始发作。然后,她会向他“发飙”,所有难听的话恨不能都对他说出来,所有能够刺激他的言语,在那个瞬间都绷不住地要爆发。

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学会整合被爱和被忽视的信息。在感觉到被忽视的时候,尽量去回忆对方对自己关心和体贴的体验。

学会心智化的思考方式。

学会理解别人的感受。虽然从小自己的感受被他人忽视,没有学会理解自己的感受以及他人的感受,但是,任何事情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愤懑就会立刻削弱许多。

学会接纳自己身上不那么完美的地方,这样也就会慢慢地接受对方身上的缺陷,而不会总是去抱怨对方。

生而为人,就是最大的价值。其实每个人都有其存活的空间和存在的理由,存在于这个人世间,就是最大的价值。不管他的性格有什么缺陷,有什么让你难以忍受的地方,但是,当他在你生命里面消失的时候,你照样会留恋他,想念他,这就是他对你而言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价值。生而为人,就是最大的价值。秉承这个信念,边缘人可以减少对配偶的挑剔,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对自己的挑剔,做到全方位地接纳自己和他人。

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一个存在的价值和肯定,给自己留下一个存在的位置。我们在心里要有一个理想妈妈的位置,幻想自己就是那个理想妈妈,可以抱抱那个受伤的孩子,给他一点力量,给他一点拥抱,给他一点爱,看着他慢慢地站起来,看着他也伸出手来……

人之所以罹患心理疾病,就是因为他既不接纳自己,也不接纳他人,所以他生活在痛苦之中。内心都是一个冲突的小宇宙,哪里会有安生和平静呢? osFqbKDknUGzGHPrJHjmaGeGIr8imDWF6Q+PPiocy/gvDyv51bGgzLITfM/H1rE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