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回避型人格:我为什么对于被忽视那么痛苦?

陈中平,男,37岁,技术员。

(叙说者为陈中平的妻子阿丽。)

前些年我们一直聚少离多,感情也还算是平稳,后来他的工作调动回来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之间的感情却遇到了很大的危机。

这种危机我说不上来是因为什么,有些东西在夫妻之间能够感受得到,但是却说不出来。

我说话历来是比较大大咧咧的,但是他很敏感,常常能听出我话里对他的贬低或者是指使之类的东西。其实我并没有那个意思,因为在我心里还是蛮喜欢他和尊重他的。有时候说话,更多的是喜欢去调侃一下,幽默一下,当然也不排除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他就是我调侃的对象。但是,夫妻之间,哪里可能那么一板一眼呢?如果连一个玩笑都不能开的话,这个婚姻生活不得把我憋死啊?

我天性乐观开朗,喜欢和人亲近,开玩笑,也算是想和人亲近的方式吧!但是发现他对我的玩笑的解读有些歧义以后,我说话渐渐变得小心谨慎。

刚结婚那几年,因为能感觉到他对我的喜欢,所以我时常向他耍性子,他什么都会迁就着我。但是后来,他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一些事情,他自己有点不如意之后,对我的迁就就变得比较少了。这个时候,我发现我得去迁就着他了。

日常生活中,他喜欢表达他的看法和意见,但是我发现,我必须按照他的意思去执行。如果我有自己的主见,他就觉得我是在否定他的意见,然后他会变得很不开心,对待我的态度就有所转变。这种转变是很细微的,最开始我没有怎么察觉,但是时间久了,他慢慢地“教会”了我,一件事情要怎么去做,才会让他开心;反之,他就会不高兴。他不高兴的时候,就不会再理睬我,或者说是同样的场景,要在平时,他会来刮刮我的下巴,亲亲我的脸颊,但是他不高兴的时候,这些“待遇”就会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他从来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他对我的不高兴,但是在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空间里,我渐渐地熟悉他的变化,他的一个动作和表情,我都能够感受到他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

渐渐地,和他在一起,我开始有点紧张。不知道哪句话说出来他会高兴,哪件事情没有按照他的意思做他会不高兴。他一旦不高兴,那些对我有爱的表示的言行都会收回去,有时候我惹着他了,他甚至可以连着几天不理睬我。

说实话,我是很爱我老公的,他工作认真负责,虽然一直升迁无望,但是他还是用很认真的态度在工作。对待家庭,对待我和孩子,都是体贴入微,什么事情都想着我们的喜好,照顾着我们的喜好。我能够感觉得出来,他也很爱我们,在乎我们。

但是,我在他面前越来越谨慎,不敢随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不知道哪句话不小心,又戳到他的痛点了。有时候,我很寂寞的时候,要去找他聊天,但是我发现我说话的内容在揣摩着他的意思说,我心里面感觉得到,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说,而且我也很了解他希望我对待一件事情是个什么态度,他才会开心。

家里的大小事情,他都喜欢做决策,我只需要按照他的意思,服从他的决策就好。如果我的意思和他相悖,我知趣的话,最好还是修改我自己的立场,服从他,在爱的获得上我就是安全的;反之,他对我的爱就可能收回去。

孩子也感受得到爸爸在这个家庭里的位置,所以,孩子常常站在爸爸这一边,和他一起反对我某些时候的自作主张。

我当然是一个有自己的主见,并且也喜欢自作主张的人。但是现在,我在自作主张和服从他之间变得犹疑起来:服从他,我自己的意志不见踪影了,我不知道“自我”到哪里去了;不服从他,他对我的爱会消失,我同样也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渐渐地,我开始频繁失眠,我在做自己与被爱之间感到很茫然。因为他喜欢冷战,我们分居的天数也开始多了起来。

最近我觉得我离抑郁症越来越近了,我对他说,我们一起去看看心理医生吧!看他的表情,仿佛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他不认为他有任何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一个人想多了。

老公没有一个朋友,每天下班准时回家,在工厂里做技术员,那份工作也是他一个人在做。他不喜欢我的朋友来我们的家里,所以他工作调动回来以后,我那些三朋四友就再没有来过我家里了。

解析

像陈中平这样的一类人,基本是不会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前来求助的多半是他们的配偶。为什么呢?因为回避型人格障碍病人有一颗无比脆弱的自尊心。承认自己有问题,这对他们脆弱的自恋来说,无疑是一块自己找来否定自己、杀死自己的石头。

自尊心这个问题,在一切的精神疾病里都存在,越是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其自尊心水平越是低下。

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是心理咨询室里的常客,他们也都存在自尊心水平低下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他们会走到心理咨询室里来,而回避型人格的病人不会呢?难道说,回避型的人的自尊心水平更加低下吗?

不是的。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虽然根本的心理病理是和自尊心水平相关的,但是他们的内心对于获得爱和自尊,还充满着神话一般的憧憬;而回避型的人,内心对于获得外界的爱和尊严,基本是已经放弃了的。当然也不排除内在还是有一些微弱的憧憬,但是心里知道这些憧憬变成现实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很小。所以他们是在绝望之中走向婚姻,希望配偶可以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但是无一例外,配偶不会是那个24小时都会关注他的自尊需求和情感需求的完美妈妈,也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配偶也有自己的个性,有和他冲突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会再次受伤,再次回缩。

但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机制里,对这些微弱的期待早已经学会了放弃,所以,他们以极大的平衡掩饰能力,屏蔽了自己在情绪上的激烈表现,而呈现出一种缺乏神经症表现的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他们在这样的状态下,表现得很像是正常人,当然他们也就以为自己是正常人,所以对于进入心理咨询室会表现出不屑的态度。

但是,其实在生活的每一天,他们的情绪都容易处于不高兴或者生闷气的状态。只是他们会把这些情绪给隐藏起来,慢慢释放给配偶而已。

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只有一个策略:回避人。

但是,在婚姻里面他们无法回避配偶,每天他们和配偶之间会有无数的涉及自尊心的相关事件发生,甚至会小到今天的水煮肉片里要不要放豆瓣酱。如果配偶否定他的看法,就会导致他们在情绪上的愤怒。但是,他们的愤怒是不会往外发作的,他们会把愤怒活生生地“吞”到肚子里,然后慢慢来发酵,慢慢来对配偶“发作”。

比如,某天早上出门,他对配偶说:“你要记得把洗衣机里洗好的衣服晒到楼顶去!”晚上下班,他发现配偶把衣服晒到家里的阳台上了,就会觉得自己对配偶说的话不重要,配偶没有看到他的存在。他就会闷闷不乐,然后在配偶和他正常说话的时候,回应的态度上和平时就不一样了。

婚姻的最开始,他对那个大大咧咧的配偶还是充满信心的,他会一再地和配偶交流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感受。在婚姻的无数次碰撞里,他慢慢知道,配偶也有自己的个性和为人处事的方法,有可能和他的不一样,有可能配偶也喜欢自作主张。这个时候,他就开始慢慢回缩,对配偶提出要求的次数慢慢减少。但是,他的愤怒不会因此而减少。在某一天,比如配偶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晒在家里,而没有拿到楼顶,或者他说“你关门的时候,声音不要那么大”,而配偶关门的声音依然是大了一点,或者“你中午睡午觉的时间不要那么长,要不然晚上入睡的时间就会变得很晚”等事情上,配偶如果还坚持自己的做派的时候,他就会感到自己的意见在配偶那里不重要,被忽视的痛苦就会被激活。

这些情况都还算是好的,他如果遇到的是一个强势的妻子,喜欢批评他,评价他,贬低他,这个时候,家庭大战势必爆发。最开始可能是吵闹,但是,回避型的人不喜欢吵闹,他们习惯性地选择冷战。所以,这样的家庭一般都弥漫着冷战的硝烟味道,你看不到战争的风云,但是却能够感觉战争过后家庭的荒芜和荒凉的气息。

回避型的人对于别人对他的批评尤其敏感,在婚姻一开始,他可能出于对配偶的一种情感上的依赖,对于配偶的批评摆出愿意聆听的姿态。但是,当他敏感地觉察到在婚姻的中期阶段,配偶很害怕他的冷战的时候,配偶已经不敢再批评他了。这个时候,他开始对配偶表达各种他的抉择,要配偶去服从;如果配偶不服从,被忽视的痛苦依然会以冷战的形式爆发出来。

所以,对于回避型的人来说,最轻微的伤害是不听他的话,表达和他不一致的想法,坚持自己的做法;中等程度的伤害是批评他,否定他;最严重的伤害是离开他,抛弃他。

他们内在里是很依赖人的,很想收获一段满意而稳定的感情生活。然而,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这种期望会一再地回缩,以“我并不在乎你”来掩盖“我其实很需要你”。

他们很难直接表达对配偶的情感期待,期望自己什么都不说,对方就能够猜到他们的情感需求。对方如果也和他们一样敏感的话,可能会顾及他的情感需求,但是如果对方也很敏感的话,两个人发生冲突的机会反而会更多。

回避型的人在早年是被母亲极度忽视的孩子,虽然自恋型和边缘型也同样有被抚养者情感忽视的经历,但是这两种人格的人的抚养者,还有对孩子非常好和溺爱的时候,而回避型的抚养者对孩子缺乏好和溺爱的一面。所以,这样的孩子在遇到人际困难的时候,倾向于在关系中退缩,退回到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

这样,被回避的配偶会感到痛苦万分。因为他感觉到被另外一个人在关系中拒绝了,分离了,但又不是离婚。

的确,回避型的人可以和配偶冷战、分居很多年,但都不容易选择离婚。他们似乎对和另外一个人处于“有一种关系的名义,但是没有关系的实质”的痛苦中,保持容忍状态的能力很强大。

事实上,在他们的内心,并不是不渴望爱和友情,但他们是躲在壳里的人,壳底下包裹着的是一颗无比脆弱的心,类似于一颗几乎完全裸露,没有任何包衣的心。别人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让他们受到致命的伤害。这样的事实扼杀了他们向往新的友情或者新的爱情的机遇,他们是属于对于新的感情缺乏向往、缺乏信心的一类人。

我比较喜欢看江苏台的《非诚勿扰》节目,我发现里面的男女嘉宾经常会问到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之间发生矛盾或争执,你要如何处理?我的上一任就经常是不理睬我,或者玩消失……或者直接就问:你怎么看待冷战?出现冷战之后,你要怎么应对?

在婚姻咨询的过程中,冷战是婚姻杀手里的一个高频词。从这个现象来看,具有回避型人格倾向的人,其实比例不算少。这类人很少会求助于心理咨询,所以临床上并不多见,倒是他们的配偶常常求助于心理咨询。所以对他们的了解,常常是从他们的配偶那里得知的。

和其他心理疾病一样,回避型的人的内心也住着一个“不值得被爱的孩子”,以及一个“危险的世界”的基本焦虑和基本假设。

专栏 回避型人格障碍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力应付。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总结为: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不愿卷入他人的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生活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

在日常生活中,下面的一些表现,可以为你发现一个具有回避型人格倾向的人提供一些线索:

1.沉迷于网游或其他游戏,对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情没有多少兴趣。

2.在婚姻生活中,当感觉到被配偶忽视的时候,比较容易通过冷战来发泄自己的痛苦情绪。

3.对于人生中遇到的很多挫折,倾向于接受现状,不容易东山再起;觉得人生的许多问题难度都很大,缺乏挑战的勇气。

4.他们的情感非常脆弱,对于别人对他们的态度过度敏感,别人批评性的话语很容易瓦解他们脆弱的自尊系统。他们看似非常清高,离群索居,实际上是因为感觉人类并不安全,容易带给他们羞辱和羞愧的感觉。

5.他们默默无闻,不喜欢表现自己,也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仿佛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会有人真心关注一样。他们的社交账户相册上很少有自己的照片,微信朋友圈里也很少更新和自己有关的状态。

6.他们在婚姻中感觉到配偶忽视自己的时候,充满了一种原始愤怒。在这种愤怒的支配下,他们对于性这样一种表达亲密关系的方式充满了抵制,他们对于和配偶做爱的冲动会完全消失。男人有可能成为婚后的“柳下惠”,女人有可能成为婚后的“小尼姑”。

7.他们和母亲的关系通常不好,和父亲的关系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的只是文化上的关系,他们可能对父母更加孝顺,但是,在那个孝顺的背后,是小时候从来没有得到过认可的一种试图补偿的努力。

8.他们自己的欲望水平都比较低,在生活中可能会对配偶以及家人在物质和家务上过度付出,但是却舍不得放纵一下自己的欲望,似乎有自虐倾向。

9.他们的手机上一般只有至亲的电话号码,很少有朋友和外人的联系方式,他们对人是很疏离的。

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扩展思维的广度。任何心理疾病都存在着认知上的局限性,调适的方式无一例外是扩展自己的认知。同样一件事情,是不是可以有多一些的解释,或者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外界的信息。

比如,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跟爱人说,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晾晒到楼顶上去,然后晚上回家却发现衣服晾晒在自己家里的阳台上。这个时候,其实可以有一百种解释,比如爱人今天忙,没有时间拿到楼顶;爱人早上没有听清楚我说的话,或者听反了;今天的某个时段天空的颜色有点变化,爱人以为会下雨,所以提前收下来了……

对于一个心灵曾经受到过伤害的人来说,他的思维并不是不能想到这些,只不过他的第一反应限制了他去拓展自己的思维。因为他的第一反应是:她不在乎我,她觉得我说的话不重要,她忽视我的话语。

当这种第一反应产生的时候,他没有能力进入第二反应,也就是思维拓展阶段的其他解释。从这里可以看到,任何心理疾病都可以看作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因为在受伤的人的心里,一直停留在受伤时候的原初情境里。他会把亲密关系里的互动体验为当时被抚养者忽视的痛苦感受,他待在这样的感受里不能自拔,不能产生其他的感受。他嵌入了自己的第一反应,无法做出其他反应。

所以,调适的方法就是明白这个原理,然后突破原初情境对自己思维的限制。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觉察完成这项工作,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完成这个任务。 YkSsUDgi/Fsqr5gtJR14poOHmJtmcHsKEX42OlSrZA+qpcORkfZNh+AhdwYTNO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