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练习。 儿童对三种固体插件有了长时间的操作经验,对它们的操作有了信心后,教师就会把所有高度相等的圆柱体放在桌子上。她分别拿出最大尺寸和最小尺寸的圆柱体说“这是最粗的”和“这是最细的”。然后,她把两个圆柱体并排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捏住它们的把手,把底部相抵以显示直径的差异。紧接着,她又把它们并排竖着放在一起,显示高度的相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不停地重复“粗”“细”等词语。每一次,她还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验证,说“给我最粗的”“给我最细的”。她应该进行词语测试:“这是什么?”在随后的课程中,教师把最大的和最小的圆柱体拿走,然后用剩下的最大的和最小的圆柱体重复练习,直到用完所有的插件。最后,她拿起其中一个说:“给我一个比这个粗一点的,一个比这个细一点的。”
教师以类似的方式进行第二组固体插件的练习。她把所有的插件都竖着放进一个足够宽的底座,分别介绍说“这是最高的”“这是最矮的”。然后,她把首尾两个拿出来放在一起,对比高度的差异,把两个插件底部相对,证明直径是相等的。教师就像第一个练习一样,从两端到中间,用完所有的插件。
第三组固体插件练习中,教师把所有的插件按照大小依次排列,指着第一个说“这是最大的”,指着最后一个说“这是最小的”。然后,她把这两个放在一起,展示它们在高度和直径上的差异。这个过程与前面两个练习类似。她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木棒、长方体和立方体积木的练习。长方体有粗细之分,长度相等。木棒有长短之分,厚度相等。立方体有大小之分,边长各不相同。
形状练习。 儿童可以准确地识别平面插图的形状后,教师就按照通常的方法,开始用两个不同的形状教授名称(如正方形和圆形)。教师不会教所有几何图形的名称,而只教一些主要的几何图形的名称,如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椭圆形。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差异,长方形有的长而窄,有的宽而短,而正方形所有边长都相等但有大小之分,两者的差异很容易通过插件显示出来。例如,正方形无论以什么方式转动,总是会被放入底座中。但是,长方形如果方向不对就放不进去。儿童很容易完成这样的练习,为此,我在底盘内放置了一个正方形和多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而另一边则按照五个梯度递减。
教师以类似的方式演示卵形、椭圆和圆之间的区别。圆形无论怎样转动,总会被放入底座中。如果将椭圆旋转90°,就放不进底座,但它上下翻转180°则没有影响。此外,卵形上下倒置的话就放不进底座,必须使宽曲线一端放进底座较宽的一端,窄曲线一端放进较窄的一端。我建议,椭圆和卵形之间的区别应该晚一些再教给孩子,而且不是教给所有孩子,只能教给那些对形状有特殊兴趣的孩子,他们或许会频繁地选择这些形状进行提问。对其他孩子来说,这些差异会在更晚的时候自然地学会,如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