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心出发

身为一个自媒体人,我现在保持着至少一天一场的直播频率,有时候甚至一天四场。我的粉丝都非常喜欢听我的直播,说我讲的内容很有画面感,可以把抽象的理性逻辑讲得通俗易懂,引用的案例也真实生动。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把这种感受告诉了我。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请刘Sir帮我梳理事业发展和IP定位,他很认真地对我说:“张婷,我觉得你很感性,这种感性特别有感染力。”一瞬间,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粉丝们的反馈和评价。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感性带给我的力量。

仔细想想我的人生经历、我讲过的课程内容,我确实是一个很感性的人,而不是十分善于理性思考的人。在学生时代,我是一个算也算不明白,记也记不住的人,最害怕的科目是代数、历史、地理、政治。对于人生的发展,我只有大致的想法和实现想法的愿望,并没有做过太细致的规划。一路走来,如今已41岁的我,竟然将大部分的人生目标一一实现了。

我曾跟着生命中的贵人张萌老师学习,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变为年入几百万元的自由职业者,其实也是在傻傻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当我第一次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听到张萌老师的声音时,我就觉得她是我要找的人,她就是能帮助我改变生命轨迹的人,于是我坚定地跟着她学习。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她讲的内容恰好调动了我的感性基因。在跟随她学习了4年后的今天,我有了和她一样的梦想:助力青年成长、成功。我也想和她一样帮助更多的普通人通过学习改变人生,我觉得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跟刘Sir的这次交流使我猛然发现,感性居然是我最大的优点之一,而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感性的力量,我决定写下这本书,带着更多人发现自己的感性优势,助力大家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知道,很多朋友像之前的我一样,并没有意识到感性力量的强大,甚至对感性有些错误的认知。如果你想发现感性的力量,如果你想借助感性的力量改变自己,便需要了解并消除对它的误解。

曾经的你,以为女性感性,男性理性

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偏见便是女性更加感性一些,男性更加理性一些。实际上,从人类的生长发育阶段来看,感性是最先形成的,它是自然流露出来的;理性则是人类在大脑发育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人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和学习才能拥有理性。也就是说,无论男女,都既有感性的一面,又有理性的一面,感性与理性是相互依存的。

曾经的你,以为在工作中,感性不重要

另一种常见的偏见,是很多人觉得在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感性并不重要。做项目管理、工作计划,确实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理性。于是各大公司对员工开展更多的理性培训和训练,让员工学习运用各种工具,开展数据分析等工作。但是,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和沟通离不开感性,有了情感作为连接纽带,人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说,感性在整体工作表现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曾经的你,以为感性难以琢磨,无法习得

还有一种普遍的偏见,人们觉得感性难以琢磨、缥缈不定,它很难像理性思维一样,可用固定的方式或工具去衡量和呈现,是很难被习得的。之所以存在这种偏见,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发现感性的力量,也不知道如何调动甚至放大它的优势。实际上,感性是可以被习得的,前提是先被发现。

比如,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人沟通的热情,无私奉献的善意等,都是感性的组成部分。若你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培养它们,慢慢将变得更为感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喜欢以观察他人的方式刻意学习感性。一旦发现某个人因为感性取得了好的结果,或者某个人因为感性收到了积极的回应,又或者某个人通过调用感性而解决了某个问题,我就会思考他行为前后的关联,并努力模仿他的样子。我不断地践行感性的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加感性,我开始用心聆听、换位思考,感受和学习感性给我带来的变化。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也不断运用感性的力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得到更多贵人的指点,感性让我变得更加优秀,让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说到对感性的刻意练习,凭借我对感性的理解,它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和难以捉摸,就是感受他人的情绪、心情、感受,以及发现对方在乎什么。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论语》中的“观其由”,即“考察对方处事的动机”。

我对“由”这个字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源”,也就是源头,我们要换位思考,捕捉问题的源头,如这个人的原生家庭或者他的背景。另一种是“流”,这个人经历了什么,过程是怎样的。

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他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现状,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形成的。

我觉得,感性是通过各种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被感受出来的,人们通过用心处理工作,进而得到一些结论。而理性是人们在调动了以上各种感官之后,通过大脑对数据进行处理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感性靠用心,理性靠用脑。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只要分清究竟是内心想做还是大脑要去做,就知道自己是在动用感性还是理性了。

从先后顺序上来说的话,我们大致可以认为感性先于理性出现,感性力量是理性力量的先驱。当一个人真正想要去做一件事情时,需要一个做成这件事情的动机。有了动机,才能调动后续的一些理性分析、逻辑思考、方法、工具等,才能有效地达成目标。由此可见,感性是前提。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感性是理性的家园,理性是感性的延伸”。人的许多行为活动都源自感性,没有感性就没有理性。

拿做职业定位来说,很多人在做职业定位时,总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位。可是在我看来,适不适合是一个伪命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上,具备不同特质的人都有可能取得成功。虽然起点不同,但终点是一样的。寻找职业的起点,就像在不同的地方打井,不管我们是在山脚、山顶,还是在山腰,只要足够努力,最后都有可能打出水来。所以,我们根本没必要纠结职业是不是适合自己。我一直觉得,职业定位解决的不是适不适合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和喜不喜欢的问题。有人用大脑工作一辈子,而内心从来没有燃起过做这份工作的热情,这样的人生是我不敢想象的。

比如,我们想画一幅画、想出去旅行、想跟别人沟通,首先解决的是“想”的问题,这就是感性的体现。我一直相信,从心出发,从感性出发,是做成一件事的源泉。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先要产生兴趣,兴趣是感性的,然后再把兴趣变成爱好,在爱好的基础上,逐渐探索这件事背后的意义,发现它的价值,直至最后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就像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要探索火星、拯救人类一样,他整个事业的原点,其实都源于感性的召唤。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他就把它变成了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可以包容更多人的梦想,使得更多的人能跟他一起实现更大的可能性,这就是感性力量的强大之处。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无论是我的原生家庭还是自己的小家庭都很美满,在事业上也一直比较顺利,总会遇到贵人,推动我往前走。朋友们对我也很好,都很认可我。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可是和刘Sir聊过之后我发现,这一切都源于我的感性。感性是一种能力,帮助我找到自己的终身事业和终身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感性像是“一把手”,一直带着我探索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要的;理性像是“二把手”,服务于感性的愿景。 BADH4mf5dB38+UrhXyn5APcHAVCt4PiTgTUZy8YQkX4LgZRuH0wMbd+LQqgglL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