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场持续200年的大论战

先来说一下当时物理学的研究背景。首先,介绍当时物理学家对光的本性的认识。之所以特别要讲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是因为刚才说的这两朵乌云都和光有关。一朵和黑体辐射有关,黑体辐射就是热辐射,热辐射和光都是电磁波,只不过波长不同。而另外一个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是跟光的传播速度有关的。

我们先看看光学的进展在当时是什么情况。

什么是光,在17世纪的时候就有争论。一派以笛卡儿、惠更斯、胡克为代表,他们认为光是一种波;另一派以牛顿为主,认为光是一种微粒。刚开始的时候是波动说占上风,因为胡克、惠更斯这些人都比牛顿要更加年长,他们在物理学界已经成名了。他们觉得光的波动说能够解释很多东西,例如光的反射、折射、直线传播等。

牛顿认为光是微粒。一开始的时候,胡克他们反对牛顿的观点。牛顿用光是微粒的观点,写了一篇文章,想投给英国皇家学会的《自然科学会报》发表。但是作为皇家学会实验主持人的胡克认为这篇文章简直是胡扯。光是波,怎么会是微粒呢?这个问题早已经弄清楚了,因此他拒绝刊登牛顿的文章。牛顿一气之下从此再也不给英国皇家学会投稿。

牛顿一生主要写了两本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光学》,其他的文章则没有。但是我们现在有时候能看到一些牛顿的文章,比如《论运动》这样的文章,其实这些都不是他投的稿,都是他给朋友写信或交换意见时的长篇大论。牛顿成名以后,别人把这一段一段的内容截下来,加个小标题,就成为一篇篇牛顿的文章。牛顿的力学理论很受追捧,大家想牛顿的力学理论正确,他对光的解释是不是也是正确的?于是大家重新注意了光的微粒说。而且人们也注意到了波动说的缺点:如果光是波的话应该会有干涉现象,但是人们一直没有看见。于是牛顿的微粒说就占了上风。牛顿的微粒说击败了波动说以后统治物理学界100多年,一直到1801年(一说1802年)托马斯·杨完成了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的现象是微粒说不能解释的,这一下子又反过来,波动说重新战胜了微粒说。

英国的托马斯·杨是个很了不起的天才。据说他2岁的时候就能够读书,4岁的时候把《圣经》通读了两遍,14岁的时候已经通晓拉丁语、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希伯来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他还会演奏多种乐器,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天文学、哲学、语言学、考古学等领域都有贡献。

托马斯·杨最开始当医生研究视觉,发现了眼睛散光的原因;转而研究光学,完成了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认识到光是一种波,但是这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大家都认为牛顿那么了不起的人,怎么会有错?于是,有些人就反问了他一些问题,有的问题他用波动说解释不了。后来他才恍然大悟——光波跟声波不一样,光波不是纵波,而是横波。他一认识到光波是横波,那些反驳他的意见就都被他驳倒了。

他还提出了光的三原色理论,此后又破译了古埃及的罗塞塔石碑上的一些文字。那个石碑上有三种文字,其中两种为古埃及文,一种为古希腊文,可是当时的人一种都不认识。托马斯·杨用对比的办法破译了其中的一点东西,开了一个头,因此对考古学做出了贡献。

另外一个天才是法国的商博良,他把罗塞塔石碑上的文字全部都破译了。不过,商博良是专门搞考古的,而托马斯·杨的才华则覆盖科学的各个领域。虽然托马斯·杨是天才,但是当时他在反驳牛顿的微粒说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在英国人看来牛顿是他们的骄傲,是非常伟大的一个人。而托马斯·杨这小子简直不自量,居然敢说“祖师爷”牛顿有错误,于是大家都拒绝接受他的想法。他的文章发不出来,他就自己掏钱印了100份,结果只卖出去一份。不过,后来因为大家看到微粒说不能解释干涉和衍射现象,所以最终他的理论还是获胜了。 xXSc6/hyugwE+Qbva9x/g0AHG/PJsMzn+eyv0OBRp8+pW08stfcK/DDkRoS8TGq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