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汉译英翻译技巧

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因此,在进行汉英翻译时,有必要根据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习惯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动”,这些“改动”也就是“江湖”上传说的所谓“翻译技巧”。常用的汉译英技巧有以下几种。

增词法

增词法(增译)是一种极为常用,也非常重要的翻译技巧,指的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增添必要的字或词,从而使译文更为准确、流畅。相当于数学里的加法。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把增译大致分为两大类:结构增补和语义增补。

1. 结构增补

结构增补是指当原文译完后,译文中依然存在结构性缺失,即译文句子中缺少某个或某些关键成分而导致译文不通,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增补。

中国有近14亿人口,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

1 China has a population of nearly 1.4 billion, accounting for about one-fifth of the world.

2 China has a population of nearly 1.4 billion, accounting for about one-fifth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原句后半句的完整意思应该是“约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译文1中需要增译population,否则句子不通(结构性缺失),且不合逻辑。

2. 语义增补

语义增补是指将原文正常译出后,为把译文的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晰和完整,译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增补。需要注意的是,增译的内容必须是原文本身已经有的,只不过没有明确表现出来,切不可无中生有,胡乱增译。

1 上海的优势在于科技实力。

1 The advantage of Shanghai lies in its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trength.

2 The advantage of Shanghai lies in its advanced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trength.

译文1是按照原文直译,未做任何增补的版本,完整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且译文本身语言流畅,没有任何错误。译文2则是在译文1的基础上增补了“advanced”一词,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第一,既然原文说的是“优势”,那么在逻辑上,必然是很强的科技实力,否则不可能被称为“优势”,也就是说,增译advanced一词,好比捅破了一层窗户纸,把原本就有的那层意思挑明了。第二,这一词之差,背后反映的是考生有较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会给考生带来更高的分数。

2 在春节期间,饺子、汤圆、年糕和八宝饭是必不可少的食品。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such foods as jiaozi (dumplings), tangyuan (glue pudding), niangao (New Year cake,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and babaofan (steamed glutinous rice with bean paste, lotus seeds, preserved fruit, etc.) are indispensable in every household.

这是解释性增补,也属于语义增补的范畴。对于英语读者而言,饺子、汤圆、年糕和八宝饭这些中国文化里特有的东西,未必都熟悉,因此在翻译成英语时,需要提供必要的解释,把意思说清楚。

减词法

就像数学里有加法和减法,翻译时也有“增词”和“减词”。减词法(省译)是指将原文中的某些字、词或短语省略,从而使译文更为简洁,可以看作是增译的逆推。“减词”的核心是减去不必要的词,也就是这个词或这几个词省掉之后,并不会改变原文的意思。所以,应该省略或者可以被省掉的词,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特征:可有可无或者没了更好。

1 我们必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We must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2 We must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译文1中把两个“问题”都译出来,导致译文有累赘之感,这就是“没了更好”的情况。

2 大会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1 The preparation work for the conference is underway in a busy but orderly manner.

2 The preparations for the conference are underway in a busy but orderly manner.

“XX工作”是汉语里的一种习惯性说法,在这个结构里,“工作”两个字是没有实际含义的,语义重心其实是在前面的“准备”两个字上。而在英语里也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只用一个抽象名词preparation表达就可以了。

当然,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我们一定要灵活地处理问题,在上面这句话里,“工作”确实是没了更好,但是在有些语境下,却可能发生完全相反的情况,不要一概而论。例如:“我们应当结合具体情况来处理问题。”和“你应当对退休问题抱积极态度。”第1句里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问题,第2句里的“问题”则跟例句2里的“工作”一样,没了更好。

还有一种情况,是“重复出现”,其实本质上依然是“没了更好”。

那些是美味佳肴。

1 Those are delicious food and superb cuisine.

2 Those are delicious food.

“美味”和“佳肴”都是指味道鲜美的食品,这四个字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即好吃的东西。因此翻译成英文时,没有必要那么忠实于原文,否则译文会给人啰唆之感。

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中经常被提及的一对概念。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比较微妙,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我们先用一个英译汉的例子引入。

1 A leopard won’t change its spots.

1 猎豹不会改变它身上的斑点。

2 本性难改。

译文1就是典型的直译。译文2就是典型的意译。在这个例子里,采用直译的译文有浓重翻译腔,甚至会让读者不明所以,因此,只能采用意译的方法,把更深层的意思表达出来。

看懂了这个例子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个汉译英的例子。

2 王老师桃李满天下。

1 Mr. Wang has peaches and plums all over the world.

2 Mr. Wang has stu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显而易见,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到处都是桃子和李子”,因此,只能采用意译的方法。

那么什么时候该直译?什么时候该意译呢?这要看考生本身的水平和句子所处的语境。有些句子本身很简单,只需直译。有些句子直译起来比较困难或者直译不能表达原文的意思,就需要意译,比如:

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

Since the adop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has reached 9.7%.

翻译这句话时,根本就不会考虑需要直译还是需要意译的问题。因为句子的语义表达比较简单,没有隐含的意思,直接翻译就好,不需要意译。

2 虽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但依然能保持8%的高增长率。中国犹如中流砥柱。

Affec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turmoil, China still maintains a 8% high growth rate. China is such a positive force in the world economy.

文中的“中流砥柱”这四个字直译起来很难,而且也达不到原文要表达的语义,这时只能采用意译。“中流砥柱”即“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回到原文语境,就是说中国在世界经济陷入危机时依然坚挺,起到了支柱作用。所以,翻译成a positive/major force in the world economy就可以了。

转性译法

转性译法,又称词性转化法,是根据目标语境的需要,对原文中的个别词的词性进行调整,译成不同词性的过程。英译汉时,常见的有名词转译为动词、介词转译为动词、名词转译为形容词、形容词转译为名词等。汉译英时,常见的有动词转译为名词、名词转译为动词等。由于中英文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词性,要总结出系统性的或者公式化的规律几乎是不可能的。下面就从常见的几种词性转换的角度分别举一些例子,抛砖引玉,希望考生能够在此基础上活学活用。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Adherence to the principle of one-China is the basis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

动词“坚持”在译文中转译为名词adherence,adhering也可以。但如果保留动词词性的话,译文会出现语法错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得进行转化,下面我们来看看转化后的句子和未转化的句子的差别。

1 他给我的印象是个老实人。

1 He gave me an impression as an honest man.

2 He impressed me as an honest man.

像译文1这样,保留“印象”的名词词性,完全没有错误,但略显啰唆。译文2转译“印象”为动词,较为简洁。

2 乘飞机旅行已司空见惯。

1 It is common to take a plane to travel.

2 It is common to travel by air.

译文1中,“乘飞机”是按照原文中的词性翻译,高度忠实于原文。译文2把动词转化为介词短语,by air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且译文简洁。

3 豫园是上海著名的古典园林,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1 Yu Garden is a famous classical garden in Shanghai and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400 years.

2 Yu Garden is a famous classical garden in Shanghai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400 years.

两个译文都是正确的,两者的差别是,翻译“有……的历史”时,译文1按照原文中的词性翻译成了动词,而译文2则处理成了介词with,相对而言,句式更为紧凑。

转态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在汉译英时,人们常常会简单地认为只要按照原句的语态处理就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汉语,如果一味地按照原句的语态来翻译,往往会让译文读起来十分别扭。所以我们在汉译英时需要灵活运用语态之间的转换。

汉语被动句的构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带有明显的被动标记词(“被、让”等词);另一类则没有这种标记词。汉语中人们通常使用后一类型的被动句,但不论哪一种类型,翻译成英语时基本上都可运用被动语态。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别讲解。

1. 含有被动标记词的汉语被动句

这类句子一般表示较强的被动意义,强调被动的动作。例如:

1 这部小说已经被译成多种语言。

The novel has already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原文中有“被”这个被动语态的标志,强调的是“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不强调是“谁”翻译了这本书,即不强调“翻译”这个动作的施动者。因此,英语译文采用被动语态完全符合原文表达内涵。

2 那个小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受了伤。

The little kid was hurt on his way home.

小孩子受了伤,这是主要意思,但句子没有交代孩子是怎么受伤的。按照常识,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自己伤害自己,因此在“受伤”这点上,孩子应该是“被伤”。其实,中文是采用“受”表明被动,这时,译成英文也可用被动语态。

虽然带有被动标记词的句子可以译成英语的被动句,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带有被动标记词的句子都要这样处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 被动标记词不明显的汉语被动句

被动标记词不明显的这类句子的主语实际上是动作承受者,并不是动作执行者,真正的动作执行者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句子形式上是主动句,含义上却是被动的。事实上,这种被动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在译成英文时往往都要采用被动语态。例如:

1 自行车锁好了。

The bike has been locked up.

句子的主语是“自行车”,谓语是“锁”。显然,这里表达的语境应该是“自行车是被锁上的”。虽然这句话没有表示被动语态的被动标记词,但却是一个被动语态句。

2 这个问题早解决了。

This problem has long been solved.

“问题”是“解决”这个动作的目标,“问题”作整个句子的主语,但却表示被动语态。英语里只能说sb. solves the problem或the problem is solved。

3. 用主动语态来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子

例如“在……中”嵌入及物动词可用于表示被动意义。这种情况在译成英语时,一般也选择被动语态来翻译。例如:

新教材在印刷中。

New textbooks are being printed.

分译与合译

句子是最常见的翻译单位,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和形式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在英汉互译时需要根据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和习惯进行适当调整,以使译入语读者读到既能完整传达原文含义又符合其母语语言习惯的文字。在翻译过程中,句法层面最常用的技巧就是分句(断句)与合句(合并),长句有时候需要进行合理的断句,而一组互相关联的短句可能也需要合并为一个长句。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这是网上流传的诗歌《那一世》的第一句,上面四句话构成了诗的第一节,我们来分析一下四个小分句之间的关系,“那一刻”表示时间,“我升起风马”是最核心信息,可以作为主句,“不为祈福”与“只为守候你的到来”是“我升起风马”的目的,两者之间存在转折关系。由于汉语“意合”的特点,四个句子直接相连,但是在译成英语时,我们就需要使用各种手段来明确上述句子间的连接关系。

That moment, I raised the Wind Horse flag, not to pray for blessings, but to await your arrival. TcB2/mN+HJ3T6JCIRMFaYl0DLqyvKiOzhETz6Dcj270Cqw8ubedgVQe1FPCx8m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