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仲裁员的“在册”和“入门”

可以说,几乎所有工作八年以上的资深律师都或多或少地想过争取被选聘为仲裁员。作为一个符合法定仲裁员条件的律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扪心自问:是不是已经确定把仲裁员当作下半辈子为之奋斗和付出的第二职业?如果信念不是那么坚定,或只是为了获得一个仲裁员的虚名,那他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段半途而废,浪费的是自己大量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并不能产生任何社会价值。在当今的中国仲裁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决定之前认清自己。

同时要弄清楚什么是仲裁员。这个问题或许很多候选律师会不屑一顾——任何一个工作八年或以上的律师都多多少少代理过仲裁案件,经常与仲裁机构、仲裁员打交道,怎么会不懂什么叫仲裁员呢?律师与仲裁员就如同律师与法官,是一个案件里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要素。但律师往往很明白怎样成为法官,却未必清楚怎么成为仲裁员,许多律师想当然地认为,只要通过了某仲裁委的仲裁员考核,被载入仲裁员名册,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仲裁员,就一定能参与仲裁案件审理。这些律师想得太简单了,一件一裁终局、相当于诉讼两审的仲裁案件,会随随便便交到一个新人手里吗?在册并不等于入门,从在册到入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的商事仲裁机构达到274家。 仲裁机构无级别、无地域限制的特性使其对仲裁员的招聘也没有地域限制,几乎所有仲裁机构的招聘要求都大同小异:首先是资格审查,包括材料审查、背景调查和面试等,其次是考试,包括法律理论考试和实践性考试,理论考试以民商法为主,而实践性考试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考试后,就会被录入其仲裁员名册,供当事人挑选,而仲裁员基本都是兼职,因此对于许多熟知法律且经验丰富的律师来讲,成为一名在册仲裁员易如反掌,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家能聘上,只要在任何一家通过了,就可以称自己为仲裁员了。就如同律师证,只要拿到律师执业证,就可以堂堂正正地称自己为律师,哪怕你从没有代理过任何案件。或许,这些新晋仲裁员们真正深入其中的时候才能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被选定或指定为案件仲裁员参与审理案件呢?

这种情况和当初取得律师执业证后刚开始独立执业时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一个律师从决定独立执业开始,他对自己怎样开拓案源就有着清楚的计划,因为在法律强制规定的在律所至少实习一年的期间里,他已经或多或少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律师从业的精髓。但是,一个新的仲裁员在开始“执业”(在册)后,一般情况下都不清楚该如何参与仲裁案件审理,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律师行业流传着一句话:五年入门,十年立足,十五年始得发展。律师五年才算入门,那比律师更难的仲裁员,需要多久才算入门很难估算,而入门的标准,应该也同律师一样,就是有不断地、持续地被选定或指定参与审理仲裁案件的机会。跟律师一样,少数人脉和能力俱佳的律师仲裁员说不定只要一在册就入门,但这毕竟是特殊个案,没有参考意义,绝大部分仲裁员入门需要一两年,少数甚至届满也入不了门。

严格地讲,如果不能做到不断地、持续地被选定或指定参与审理仲裁案件,不管在册多少家仲裁机构或者在某家仲裁机构在册多少年,他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仲裁员。在现实的律师仲裁员队伍里,不少人以在多少家仲裁机构在册为荣,如确实有个别在一线城市执业的律师,一年内就被全国各地八九家仲裁机构登记在册,东到浙江、南到海南、西到陕西、北到东北,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试想其差不多每个月都在参加考试和面试,加上之前在册成功的,将其登记在册的仲裁机构总数估计有三四十家之多,但几乎可以肯定,其中大多数都是在三四线城市设立的仲裁机构,全国名列前十的仲裁机构可能一家都没有。这些个别律师的“在册”精神可嘉,但在册那么多家仲裁机构,到底有没有不断地、持续地被选定或指定参与仲裁案件审理呢?答案一般是没有。其中原因很多,这些律师多数并没有加入执业地或执业地附近的仲裁机构,或虽登记在册但没有不断地、持续地被选定或指定参与仲裁案件审理,而其他地域的仲裁机构又怎么会把当地案件指派给一个并不熟悉情况的外地律师呢?当地当事人更不会随意选一个陌生的外地律师当仲裁员。仲裁非儿戏,事关切身利益,任谁也不会不当回事。

坚定了要做仲裁员的决心且了解了仲裁员入门之路的难度后,依然没有打退堂鼓的,就可以开始制订并分析下一步计划了:先要确定目标仲裁机构。地域上的距离是首要考虑因素,最佳的选择是自身居住地城市的仲裁机构,退而求其次,便是附近城市的仲裁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为参与仲裁案件审理创造机会。一般只有案件本身牵涉其他地区或者需要外地行业专家,或被当事人选定、指定时,仲裁机构才会考虑使用外地仲裁员,但也会优先指定外地的教授专家型仲裁员。对于一名外地的普通律师新手仲裁员来说,参与仲裁案件审理的机会实在太少。

以深圳为例,深圳律师的目标仲裁机构肯定首选深国仲,深国仲是仲裁界的“名校”,其地位犹如北大、清华在高校中的地位,无数符合条件的人挤破脑袋想占据一席之地,但深国仲的各方面考核都很严格,且仲裁员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加上行业的低流动率也会导致低聘用率,因此,只有很优秀的律师才能得以录用。

认清形势的深圳律师会始终把深圳的仲裁机构如深国仲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确定目标的下一步就是时常关注该仲裁机构的动态,了解和分析它缺什么、需要什么、什么时候有招聘公告等;但同时,因为深圳竞争激烈,可以不把深国仲作为唯一的目标,广东省内其他仲裁机构也多达15家,省内交通四通八达,地域性对仲裁案件受理的影响不大,可以先申请加入这些在二三线城市设立的仲裁机构,想办法获取参与仲裁案件审理的机会,学习经验和方法,再择机申请进入深国仲。这样的路径设计可能更加现实,深圳律师的这一方式也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演。在现今网络发达的环境下,不少仲裁机构都会在官网及时更新仲裁员名册,我们在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各选了一家仲裁机构的仲裁员名册,来看看律师所占的比例:

北京仲裁委(北京市2019年GDP全国第二):律师仲裁员188人,仲裁员总数627人,占比:30%。

宁波仲裁委(宁波市2019年GDP全国第十三):律师仲裁员476人,仲裁员总数835人,占比:57%。

株洲仲裁委(株洲市2019年GDP全国第八十七):律师仲裁员149人,仲裁员总数208人,占比:72%。

从以上数据 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的精英律师们都在朝二三线城市仲裁员队伍进发,但进一家专一家,才是正常的仲裁员发展之路,切忌走捷径和偏门。像上文提到的那些个别律师一样遍地开花,却不能真正入门,只能证明自己是一位应聘应试的“考霸”,仅此而已。 B4RVRcGbOjCdAKdjq1pDAsySumLsNHcdeAQQC+DF2gmBBRnCoy9KHgzjj8Yxl1j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