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外律师的现状和比较

美国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律师的笑话:一位俄国人,一位古巴人,一位美国人和一位律师同乘一列火车,俄国人从包里拿出一瓶伏特加酒,说:“我们俄国有世界上最好的伏特加酒,而且特别多,多得可以随便抛洒。”说罢,他打开车窗,把伏特加酒洒向窗外。车厢里发出一阵惊叹。

那位古巴人拿出一盒雪茄,抽出一支点燃后吸了一口,说:“我们古巴的雪茄全球闻名,可产量太大,扔掉一些也不觉得可惜。”说罢,把余下的雪茄连盒一起扔掉了。车厢里的人们再次惊叹。

这时,只见那位美国人站了起来,二话没说,拼命把那位律师推向敞开的车窗……

这也是至今美国律师的现状,他们受人羡慕,考法律专业是许多人的第一选择,但同时,律师也往往是人们挖苦的对象。美国人喜欢用嘲讽和挖苦来表达意见,被民众编成国民段子来挖苦的职业并不多,律师能有如此“殊荣”与律师这个行业的普遍性密不可分。

美国是律师总统最多的国家,从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到第46任总统拜登,共计46届(45位总统,第22任和第24任总统是同一人),45位总统,其中有26位是律师出身。而更多数不胜数的律师正担任着美国的立法者、州长、市县长、政府顾问和智囊团等。

美国律师的收入有的高得离谱——总部位于纽约、拥有逾500名律师的美邦律师事务所于2018年6月宣布将新入职律师的第一年基本工资上调到19万美元。在美邦实施这一举措后,各大律所也纷纷上调了新入职律师的基本工资,目前,超过100所美国律所的起薪达到1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一百三十多万元。而根据2019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统计,全美在职工作人员约为1.3亿人(不包括自雇人员),平均工资才4万多美元,而一个名校法学院毕业生的起薪就是美国平均工资的4倍多。

美国的律师数量也多得惊人,据美国律师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年初,美国有135万多名在职律师,也就是说美国每244个人就拥有一位律师。而中国目前的律师数量在60万名左右,每两千多人才拥有一位律师。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和制度多如牛毛,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根本无法预测何时会收到法院的传票或律师函,所以,熟知法律和诉讼程序的律师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他们能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诉讼服务。

清末修律大臣沈家本就对律师的职业特性下了十分精辟的定义:“律师之职务有两种:第一,律师在民事则为代理人,或辅佐人,在刑事则为辩护人,而与审判衙门共事之司法机关也。故其职务实为公法上之职务。以能达民刑诉讼之目的,而收善良结果为贵,不徒以谋当事人之利益为能。此所以为律师者必应具法定之资格也。第二,律师在民事则因当事人委托为代理人或辅佐人,以从事诉讼行为与非诉讼行为而保护当事人之利益;在刑事则为辩护人,以保护刑事被告人之利益。故律师之执行职务为当事人,非为国家也。所以律师非官吏也。由前之说,律师对于国家,应从律师法之所定与官吏负同一之义务;由后之说,律师对于当事人,则有诉讼受任之关系。此所谓律师之职务有两种也。”

早年普通民众对律师的直观认识大多来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至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电视剧,影视剧中出庭大律师在法庭中的形象使大家对于内地律师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当然,深圳对岸香港的律师、医生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被尊称为“专业人士”,收入丰厚。于是,很多人都以为内地的律师也可以像中国香港和美国的律师一样,而且内地的律师也曾经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是事业编制的国家干部。

《律师法》公布实施后,律师已经不是政府或国家的工作人员了,是自谋生路、自谋发展的“自由职业者”,没有国家、政府的拨款。全部的生活来源和发展资金都由律师自己通过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来获得。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组和变化,以及律师行业市场化的推进和深入,律师行业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大量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必然的结果,国有制律师面临选择。与此同时,一些经验丰富或知识渊博的律师们却看到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的巨大商机,争取为政府和国有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取得了一定优势。

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律师虽然“先天条件”比国有制律师“差一截”,较难开发优质业务,但有一部分律师另辟蹊径,避其锋芒,深钻某个行业或专业,成为一名专家型律师,市场经济中许多行业特别是技术市场离不开行业法律专家的保驾护航,只要功夫深,不怕没业务,这样的律师也有机会获得竞争优势。

律师群体的基础主体力量是商业律师和普通律师,商业律师承接了民营企业和民间商事的绝大部分纠纷案件,他们熟知商事法律和商业规则,帮助商人和民营企业家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维护和争取权益。普通律师承接的案件大多是基层民事或刑事案件,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家常里短的纠纷,这类纠纷数量多、类型杂、标的小,却无孔不入,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有纷争的地方就有律师的身影。这类律师协助维持社会的平稳运行,收入不高,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缺少。

最近在某平台上有一个律师摆摊的视频火了,视频的主角是一位打着领带、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他站在人行道上,脚下放着一个公文包,包上竖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律师,法律咨询、代写诉状、起草合同。中年男人一动不动,面色凝重。

随后,一位年轻的律师看到了机会,他正儿八经地用三合板支起一个摊位,三合板上面用一排排的A5纸列出了服务条目,诸如离婚诉讼、借贷诉讼、遗产诉讼等,分门别类,明码标价,更可笑的是,律师小伙还拿出扩音喇叭,意气风发地站在摊板上,大声地促销:“快来快来呀!离婚五折……”

当然,律师小伙也火了,跟着火起来的还有一批攻略型视频,如律师摆摊合规指引、地点指南、注意事项、实战指南、必备神器等,不一而足。在《精装律师》《律政佳人》《何以笙箫默》等电视剧的“推广”下,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律师似乎已经成了多才多金、俊男美女的代名词,许多人不由得纳闷:这些人是在作秀吗?

的确,不排除有些视频和报道有作秀的成分,但无风不起浪,中国律师行业的艰难现状也被这些地摊律师掀起一角:对于普通律师而言,表面的光鲜下,其实困苦重重。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法律服务市场竞争凸显,律师执业也受到了更大的挑战。尽管律师行业协会和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在优化律师执业环境以及分工细化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指导意见和政策,但无论什么专业的律师,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相当的执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加班加点、挑灯夜读是律师的工作常态。为代理案件,东奔西走、南来北往等也成了律师的日常。同时,律师还面临律师事务所相关税费、办公费等不断增加的管理压力,律师的收入常常陷入尴尬,甚至偶尔处于类似失业的状态。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退而求生,摆摊未尝不是一个开拓案源的好办法。律师摆摊,靠知识赚钱,并不丢人,古已有之,许多古装电视剧里都有讼师摆摊代写诉状的情节。正如网上有篇攻略里说的,在民政局门口摆个摊,前来离婚的夫妇,总有些需要写个离婚协议,而律师收二百元一份,也不过分。

不过这些想要去摆摊的律师可得注意,收钱时要记得补开律所发票,不然就违反了《律师法》。 e6/EF3dALmsAiFdyerPo86LBzLj+/nj3+uyFlKs30ckzR0BUqdLbkUJrLkBE4is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