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世纪和近代中西方仲裁员的资格和选拔

地中海区域有着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手牵两大洋,脚踩亚欧非,自有人类活动以来,就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古希腊和古埃及文明都在此诞生,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贸易中心。它是如此重要,沿岸各国虎视眈眈,都想主宰地中海,在欧洲内陆还是蛮荒之地的时代,地中海就已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当埃及和希腊垂垂老去之时,亚历山大来了,他像一阵旋风,席卷地中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跟着而来的是罗马、阿拉伯、蒙古、奥斯曼,他们都短暂地成为过地中海的霸主,但都不约而同地黯然退场,没有人能成为地中海真正的主人,因为地中海有它自己的宿命,它属于全世界。

中世纪中后期,地中海沿岸已经形成十多个国家,还有为数众多的独立城邦,来自东方的香料、丝绸、瓷器以及各种各样的东方商品,经过漫长的古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东岸,经过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之手,大量涌入欧洲和非洲市场。作为交换,欧洲的木料、亚麻、棉花、呢绒和武器,非洲的黄金,也经过地中海的航线,输向亚洲。到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已形成了亚历山大、君士坦丁堡、雅典、威尼斯、罗马、马赛、巴塞罗那、突尼斯等四十余个著名的港口城市。同时,为了方便各个国家的商旅落脚和交易,众多的商贸集市在各个港口建立起来。

在各个货物堆积如山的集市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商人之外,不时可以看到一些戴着礼帽、穿着正装、提着公文包的行色匆匆的男人,他们就是为各国商人解决争议和纠纷的专职商事仲裁员,他们在集市上简陋的管理处办公,召集双方当事人、调查取证和组织辩论,一件件复杂或棘手的案子在他们手上迅速化解。这些仲裁员为各个商人“法庭”服务,仅在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各国,这样的商人“法庭”就有数百个。

商人法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罗马帝国的覆灭。日耳曼人把西罗马的领土分裂为十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各自为政,各有各的法律,而这些法律大部分基于市民法或城市法等公民法,外来商人碰到纠纷,投诉无门,商人们便自发组成了临时调解中心,由集市里品德高尚、诚实守信的商人仲裁和调解。“商人事商人了”的制度极大地保障了交易的效率和安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临时调解中心逐渐转化成专职的商人“法庭”(调解或仲裁中心),而“法庭”的“法官”(仲裁员们)都来源于经验丰富的商人。这些仲裁员,风雨无阻地在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各地奔波,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风尘仆仆,脚上沾满泥巴,往往一到目的地,脚上的泥巴还没干,裁决便已经作出。仲裁员还没来得及松口气,邮递员就已送来了新的案件,又要赶往下一个集市、城市甚至另一个国家。这些商人“法庭”被商人亲切地称为“泥足法庭”。

在西方国际贸易和商事仲裁蓬勃发展的时代,中国仍恪守着数千年来老祖宗重农轻商的教诲,乡绅和里长们依然承担着调解或裁断一切民商事纠纷的角色。直到1904年,彼时西方社会已经完成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国才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商会——上海商务总会及附属于商会的商事裁断处。随后数年里,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商会和裁断处遍地开花。民国延续了清末的商会制度。民国二年,中国的商会和裁断处的数量已达998所。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些来自裁断处的裁决对外商并没有太大的约束,但对国内贸易的商家们,裁决书的执行还是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商事仲裁制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来,如此多的商事仲裁员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看看《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报》记录的数据:1914年6月,四川犍厂商事公断处成立时,共有15名正式职员,其中1名处长,12名仲裁员,2名调查员。在12名仲裁员里,1人是商会副会长,8人为商会会董,另3人为社会知名人士。其他裁断处也大同小异,湖南祁阳商会裁断处共14名职员,其中13人为商会会董,而商会会长兼任公断处处长的情况更是普遍。这些会长和会董,原本都是成功的商界名流,威望和公信力自然不差,在军阀混战、人人自危、官府无能的年代,不信他们还能信谁呢? wUp3RFcu5Gs1mOLMBOF09OsSR/YfoUuH2WHpVFFVc2jgSDRE6y586tXE0zoLT+K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