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元宵圆圆寄团圆

img
民俗原委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农历新年的高潮,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元宵节这天,全国从城市到农村,自白天至夜晚,时时处处呈现一片热闹场面。民间把这一系列喜庆活动称为“闹元宵”,“闹”就是玩、耍,寓“尽情”之意于其中。男女老幼,人的海洋;载歌载舞,笑的世界。据说这是起源于汉文帝时期的事,是对扫除吕氏政权、国家再现太平景象的庆贺。后世这一节日规模越搞越大、活动形式越来越多,与历代统治者接受这一启示,力图表现与民同乐、粉饰天下太平的思想有关。因正月又称“元月”,夜晚观灯是活动的高潮,“夜”同“宵”,故就有了“元宵节”之说。

养生启示

元宵成为近代的形态,是宋代之后的事。宋人陈达叟在“团团秫粉,点点麻霜,浴以沉水,清且甘香”诗中所描述的原料、形状、味道、特点和食用方法,与近代的元宵基本上是一致的。元宵浑浑圆圆,是“团圆”的象征,南宋周必大在煮元宵诗中写的“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一语双关,直说元宵之外也说出了这层象征的含义。

中国的传统节日除玩之外,就是在“吃”上做文章,几乎每个节日都有代表性食品。元宵节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就有了代表这个节日的特色食品“元宵”。

千变万化的元宵

我国元宵的品种很多,既反映了辽阔地域中各地的不同民俗,也表现出了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的新奇创意和精深造诣。京津一带以白糖、果仁之类为馅的甜味元宵,江浙一带以猪油、火腿之类为馅的咸味元宵,构成了它的两大体系。如今的元宵花样更多,甜味的如山楂、桂花、玫瑰、芝麻、核桃仁、豆沙、枣泥、奶油、巧克力等,咸味的囊括了肉蛋鱼菜中数不清的品种,真使人无法尽尝。吃法上也由水煮发展为油炸、笼蒸、箱烤、拔丝等多种形式,让人爱不释口。元宵不再是宋代诗人姜白石笔下“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的“珍品”,而成了寻常百姓一年四季随时可餐的家常便食。

元宵的面料有糯米、黏高粱等众多种类,以糯米粉较为普遍。做法上有用米粉和匀团成的,也有用吊浆粉包成的,以前第一种形式比较多见。有诗“捻将玉斝镂心巧,团就银球运掌多”,“见得家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是专门描写这两种制作方法的。也有一种不包馅的实心小汤圆,小巧玲珑,形如珍珠,煮食时在汤中加入米酒、桂花酱、金橘等配料,别具一番风味。

适量食元宵,滋养补虚

元宵对人体有滋养保健作用,是一种高热量的食品,这与它的面料和馅的原料有关。

元宵的面料糯米又称“江米”“元米”,为“脾之谷”,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同时它还具有补中益气的药用功能,对消渴尿多、自汗、泄泻的治疗有效。在中医古籍中,《本草纲目》用它治自汗不止、虚劳不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用它治三消渴利,《经验良方》用它治下痢口噤,《摄生方》用它治腰痛,《圣惠方》用它治胎动不安、时时腹痛,《普济方》用它治小儿头疮及肥疳疮。李时珍综合各家之说,总结了它“暖脾胃,止虚寒泻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的五大功劳。但多食或食之不当并非无弊,《本草纲目》认为它“性温,酿酒则热,熬饧尤甚”。《本经逢原》说,如用它“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元宵馅中的食糖,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脑的正常思维,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发挥等,无不与糖有密切关系。同时食糖也具有益气、缓中、化食的作用,对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腹痛厌食、疮疡溃烂等症有防治或辅助治疗效果。但过多食用含糖量较高的食品(包括元宵在内)会出现胃酸分泌增多、腹胀等不良感觉,也会导致儿童龋齿、近视、疮疖感染、身体发胖等多发。

元宵把主副食巧妙团为一体,食元宵喝汤又有“原汤化原食”之长。节日吃出点祥和气氛,平时间或换换口味,也不失为一种对饮食美的品味。 0O7frEM/qksPWHd5Yhby7zQX6xvJEGm6906uh51LcsCLo6xaJ2XOOc3gynYnpmX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