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立春为何吃“五辛盘”

img

扫码听书

民俗原委

立春吃“五辛盘”(亦称“春盘”),是古人在立春之日以蔬菜、水果、饼饵盛于盘中馈赠亲友的习俗。晋代《风土记》中说:“元日造五辛盘”,“五辛所以发五脏气,即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吃“五辛”,迎新春,用的是“辛”与“新”的谐音,却很少有人去深究其中的医学道理。

养生启示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皇宫中的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元代契丹人耶律楚材有一首诗是专门写春盘的,诗中写道:“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木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蒌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粱。”他诗中提到春盘(木案)的内容就有粉丝(银线)、藕丝、豌豆、葱白、蒌蒿、韭黄等菜蔬,可真够丰富了。

古人立春吃“五辛盘”的习俗,除去其象征性的吉利意义之外,还包含有深刻的科学道理。立春之后,阴消阳长,被压抑了一个冬天的植物开始萌发,人体也需要尽情舒展一下了。聪明的祖先选用辛味食物运行气血、发散邪气,对于养阳和调动机体正气、保证机体健康和季节性防疫,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五味的生活

从“五辛盘”我们联想到辛、甘、酸、苦、咸五味,这是中医学基于五行学说对食物和药物滋味属性的归纳和认识。《周礼·天官》中说的“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的五味功能和《黄帝内经》中总结出的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基本属性,一直作为我国人民饮食保健和药物治病的理论指导。根据这一理论,辛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能,如麻黄、薄荷、木香、红花之类。具有芳香气味的花椒、苍术、肉桂等也归入辛味,并赋予了它们辟秽、化湿、开窍的作用。甘味具有补益、缓和、折中、止痛、解毒的功能,如人参、熟地、甘草、饴糖、大枣之属。酸味以收敛固涩为本,如山茱萸、五味子、乌梅等,具有治疗久泻、久痢、久咳、多汗、遗精、遗尿、脱肛、子宫脱垂诸症的功能。苦味或泄或燥,含义颇广,像泻下通便的大黄、降泄肺气的杏仁、清泄热火的栀子,都是属于“泄”一类功能的运用。而“燥”的功能是针对湿证而设的,或治疗寒湿之证,用苍术、厚朴一类温性的苦燥药;或治疗湿热之证,用黄连、黄柏一类寒性的苦燥药。咸味以软坚散结和泻下为功,如治疗瘿瘤、结核、包块的海藻、昆布,治疗大便干结不通的芒硝等。实际上,五味之外尚有涩味、淡味等滋味的食物和药物,习惯上只说五味,而分别把它们归属到酸味、甘味中去了。

辛味的保健功能

我国历代医家对辛味药物的运用多有心得,有不少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能得心应手治疗多种疾病。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立的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被后世公认为是辛开苦降的代表方,对调和脾胃、消除胃肠道炎症的作用尤为显著。生活中最常见的感冒,也是以辛味药物为主进行治疗的,不管是发散风寒的辛温药还是发散风热的辛凉药,都离不开“辛味”这个主题。在中医药院校的《中药学》教材中,属于辛味的,占全部收录药物的近1/3,可见它在临床运用中占有的地位。至于以辛味药物为主药的方剂更不胜枚举,如治疗感冒的麻黄汤、桂枝汤、香苏散,治疗湿阻中焦的藿香正气散、平胃散、二妙散、三仁汤,治疗阳虚畏寒的四逆汤、理中丸、右归丸、二姜丸,治疗气滞作痛的天台乌药散、青皮丸、木香槟榔丸、柴胡疏肝散,治疗血瘀不行的生化汤、菖蒲郁金汤、姜黄散、活络效灵丹,治疗神昏闭窍的苏合香丸、六神丸、安宫牛黄丸、樟脑散等,无不是以辛味药物为将为帅的。

由于药食同源的关系,许多中药同时又是常吃的食物,所以民间对辛味药物、食物的运用也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经验。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就是群众运用辛味防病治病的经验写照。此外,用葱头熨肚脐、生姜熬汤、薄荷泡茶防治各种感冒,用烧酒或辣椒汤驱逐寒气,用苍术、细辛做香袋避疫疠之气,用红花酒活血行血等,也都是民间对辛味的具体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深厚的群众基础。 K2CxYz4OOEfMnzIy/Gpg3u6gznKm9S4EPN752HpSbndenXTl699Xhyza6U8+2Z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