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这辈子能当医生,无怨无悔了

易利平,贵州人,中共党员,十分的正能量,是个把“治好患者”看得很重,喜欢锻炼和旅游的人。玩的时候,用力感受生活的乐趣;工作的时候,安静而耐心地面对患者。脱下白大褂,估计很少有人能知道,她是一位基层医生。

从易利平的身上,我得到一种特别深的感悟:面对复杂的人生,我们除了选择改变和放弃,还可以选择“顽固”地坚守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人生的意义,往往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稀里糊涂学了医

易利平在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大家都觉得考个本科肯定没有什么问题。这个“大家”,也包含易利平自己。

但是,就在高考前那几天,云贵高原变得多雨起来。连续的气温骤降,易利平患了感冒。高考时易利平拖着病恹恹的身体走进了考场。成绩出来后,自然不太理想。再后来,易利平被自己随意填写的贵州省黔南医专录取了。

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易利平始终处于矛盾、纠结的状态。她想考一个更好的大学,所以冒出了想回去复读的想法。让她做出是走还是留的决定的是那学期的解剖考试,当时不在学习状态的易利平挂科了。根据学校规定,她有且仅有一次补考机会。

这让易利平突然紧张起来。以前成绩名列前茅,现在居然不及格了!

易利平一个人在校园里徘徊了很久,思想也斗争了很久。她暗下决心:去还是留?今天必须做个了断。

经过一番思想博弈,最终她选择留下来。不管未来如何,决定沿这条路走下去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时候真的是一念一转,不解而解。因为做出了抉择,易利平的心静了下来,通过勤奋学习,成绩也好了起来,从此易利平在大学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转瞬即逝,美好的大学生活结束了,走出校门的易利平,已经慢慢成熟起来,她不再抱怨命运不公。她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在最芬芳的年华里学到的东西“小试牛刀”,去报效社会,报效人民。

从儿科医生到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毕业后,易利平被分配到老家的一所乡镇医院工作,在此期间,她有机会到县人民医院进修儿科。几年后,因为工作突出,易利平被调到县城的一家医院工作。

因得到医院带教她的几个儿科老师手把手教学,她进步也很快。慢慢地,易利平对儿科的感情越来越深。

2005年,因计生部门急需临床医生,每年都被评为优秀的易利平被选走了。

计生服务站的工作主要是提供计划生育服务。易利平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这里根本用不上,妇科的相关知识懂得也不多。最不适应的是,离开了她热爱的专业和她的患者。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易利平终于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辞职!

自主创业,接触中医

辞职这一举动,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易利平的父母、哥哥姐姐都表示很不理解。但是,她也是个“犟脾气”。即便家人不赞成,她也要坚持自己的选择,绝不回头。

不要“铁饭碗”后,易利平参与创建了一个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瓮安县花竹社区卫生服务站。从此,她开启了自己富有意义的行医之路。

从前,易利平给患者治病,基本都是靠西医的输液、打针;单干后,她凭着自己的职业敏锐性,意识到政府、社会和小孩的父母正在逐渐形成排斥抗生素应用的观念。所以,易利平盘算着在自己的服务站把中西医结合起来。

在此之前的行医过程中,遇到刚出生的孩子,易利平不敢医治,因为太小了,怕出事。现在,她可以用中医外治的方法医治小孩,效果很好,又安全。开展了一段中医项目后,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当地的好多父母都来找易利平给自家孩子看病。孩子们听说不用打针,也愉快地接受。

说起中医治病的神奇,易利平经常讲到一个病例。一个女孩,23岁,每个月来月经时能痛到休克,甚至需要打120急救车送到医院去。县级医院、省级医院都看遍了,一直没能解决问题。

2017年的夏天,女孩的母亲听说易利平的中医技术好,就带着女孩来了。女孩告诉易利平,这些年只要在网上查到哪个医院能治这个病,不管在什么地方,她都去看,结果都没有治好。易利平耐心诊断后,让女孩月经前的七天来进行中医贴敷疗法治疗,她告诉女孩,贴敷的方子是她2016年在海南省博鳌镇学习时听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赵红教授讲授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方。

女孩如约来治,三个疗程后,女孩病情开始好转。易利平经常会收到女孩发来的短信:

“这两个月终于好点了,基本上没什么感觉。要是再像以前,我估计我肯定就要‘挂’了。”

“易医生,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的医术和关心,我早就恼火了。以前痛得去医院,两三天腰都直不起,现在好多了。”

“我现在比原来轻松多了。以前是要送医院抢救的。”

“最近很好,一直没痛。”

……

后来,女孩的痛经好了。女孩的妈妈对易利平说:“你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易利平平静地回复:“这是我应该做的。她不痛了,我是真心替她高兴。”

易利平通过不断的学习,已经可以熟练地利用中医中药适宜技术治疗手足口病、疱疹、肺炎、扁桃体炎等疾病。很多患者口口相传,主动上门来找她诊治,这让她很有成就感。

践行初心使命 不忘党员本色

2020年春节前夕,易利平像往年一样,安排好服务站的春节假期,准备放假过年,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易利平意识到:这假不能放了!

她紧急召集全站同事,随时待命。疫情防控期间,易利平身先士卒,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冰天雪地里带领全站20多位同事进街道、下社区、走村入户积极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作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易利平一直践行着初心和使命,不忘党员的本色,她深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全民的健康卫士,需要的是实干。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心工作是承担起国家的公共卫生服务,涉及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预防保健、妇幼卫生、慢性病等十多项内容,是落实预防为主、全民健康的基本保障。易利平明确规定要优先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人、财、物,把公共卫生服务放在第一位。在她的带领下,花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公共卫生服务做得有声有色,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政策送进了千家万户,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都说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很幸福,党确实在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

现在,易利平不再为当年的高考而惋惜,也不为当年放弃“铁饭碗”而后悔。她觉得能治病救人,给患者解除痛苦,就是她最开心的时刻。易利平用每天的辛勤劳动去实现健康中国的行动,那颗保持着党员本色和做一名医生的心还依然未变。用她自己的话说:这辈子能当医生,无怨无悔了。

她的远方

易利平喜欢运动,喜欢旅行。不穿白大褂的她,经常独自去追寻“诗和远方”。

有一次在英国牛津小镇,我突然遇到正在晨跑的她。那时,她穿着比较专业的运动服,满头大汗。打完招呼,她继续以矫捷的步伐向牛津大学的小径跑去。那时,易利平正在参加一个中英交流的学术活动,她作为国内基层医生代表到了英国。估计谁也没有想到,一位贵州县城的基层医生,脚步已经印在了牛津大学的土地上。

最近,易利平已经几次被问到一个问题:“怎么还不退休?”

其实,易利平看上去特别年轻。据她自己说,这么问的人,没有别的意思,主要因为看的患者太多了,经常从一家的老人,看到老人的孩子,老人孩子的孩子,所以给人的感觉她已经是“历史悠久”的“老大夫”了。

一个人的职业,影响到别的家庭几辈人,这让易利平深刻体会到职业的初衷和自己的价值。

现在,易利平可以骄傲地告诉所有人:这就是她的职业,当一名好医生,为社会贡献自己。 R2S0V3j28qqbLirwvHOOD7fNZYH7GAvvownMh8/FYZir/vpb7KgjFI8rql+H6T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