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生活、生命也。养生者,生活美满、生命不息,即健康长寿。“身”者,身体也。养身者,保养身体,免得疾患。“养身”面窄,单指身体健康。“养生”面广,不但身体健康,而且要长寿不衰,故养生之义包含养身之意,其内涵一致。既要健康无病,又要高质量的生活;既要生存自如,又要延年益寿。
养生术历史悠久,现追寻其来龙去脉,总结其丰富内涵。“养生”之称,首见于《吕氏春秋·孟冬纪·节丧》:“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是说人要懂得保养。该书还有专论养生的《尽数》。尽数者尽天年之意,长寿也,提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养生之道,认为“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重视活动养生。该书还广泛讨论了五志、五味、气候、环境异常、“生害”之理及“知本”的预防措施,开创了中医养生的先河。
养生的理论则奠基于《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名为“上古天真论”,讲述的就是古人养生长寿的方略。其开篇就明确提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从饮食、情志、服饰、房事诸方面强调了养生之道。这些养生措施加之起居、环境、体育、导引诸法始终贯穿于《黄帝内经》全书之中。
东汉医圣张仲景对汉以前的养生预防法加以汇总提炼,并付之临床验证,突出了它们的实用性。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说“上工治未病”,而且加以具体化:“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也就是说治肝时要知道肝脏的病变会传给脾脏,故应当先治疗脾,这是“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还以“传变”“合病”“并病”等概念来引证“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并特别设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专篇,专题讨论了病后防止复发的养生措施,对后世仍有启迪作用。
秦汉时期,由于秦始皇、汉武帝等追求长生不老,于是炼丹术、神仙术、房中术充斥其时。最著名的是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成为开创制药化学先河的炼丹名著。他主张:“养生以不伤为本。”“困思,强举,悲哀憔悴,喜乐过差,汲汲所欲,久谈而笑,寝患失守,挽马引弩,沉醉呕吐,饮食而卧,跳走喘乏,欢呼歌泣,阴阳不交,皆伤也。”“积伤至尽,则早亡。”这些主张深得中医养生之精粹,特别是“养生以不伤为本”实为养生学的至理名言。
南北朝陶弘景精于养生,所著《养生延命录》成为现存最早的养生学专著。他提倡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把养生要领归纳为“调神”和“养形”,实乃精辟。同时,陶弘景还对顺应四时、节制饮食、调摄情志、适当劳作、纳气导引、节欲保精等养生法均提出了一整套实用的方法。例如“摩手令热,雷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浴”这种周身按摩的干浴法仍沿用至今。
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记有大量养生内容。其在《养性序》中曰:“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又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十分强调食养。其书列食疗方法154种,提倡“美食须熟咀,生食不粗吞”“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对老年饮食告诫要忌腻、厚、生、冷、杂,宜清、淡、温、软、简。对房事,孙思邈认为既要节制,又勿强忍。他还论及导引吐纳,也就是气功运动养生。
金元时期出现了学术争鸣的金元四大家,所代表的四大流派对养生之道也是各有真知灼见。刘完素为“寒凉派”,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协调形神的关系,即气、神、精、形四者的调和。例如“形以气充”“神依气说”“精为神气之本”“全生之术,形气贵乎安,安则有论而不乱;精神贵乎保,保则有要而不耗”“形为生之舍,宜充而养之;神藏于心,宜静以养之”。他所著的《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专列有《摄生论》,考究调神、养形之术。
朱震亨为“滋阴派”,主张人身精血难成而易于亏,故常“相火妄动”,须“收心养心”,“以防止此火之动于妄也”。其所著的《格致余论》开卷便明言要节制饮食和色欲,“固纵口味”导致“为口伤身”,“殉情纵欲”导致“阴精亏损”。
张从正为“攻下派”,他十分重视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的致病作用,提倡“达时变”,即因时、因事、因地、因人制宜,认为“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则须药攻”。
李东垣为“补土派”,他的养生法围绕脾胃而立,认为饮食失节、七情所伤、劳逸过度都会损伤脾胃。脾胃气伤,元气受损则百病丛生。如其在《脾胃论》的“省言笺”中提醒人们,说话言谈之中要恪守养心之道,则可保养脾胃而少生疾病。
宋元时期还有不少养生专著,如《寿亲养老新书》,这是第一部老年养生专著,列举7条养生方法,突出心理养生。其曰:“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
明清两代,养生学十分盛行。
明代赵献可著《医贯》,主张养生与治病一样,当以保养真火为要。其曰:“欲世之养身、治病者,得以命门为君主,而加意于火之一字。”
明代张景岳著《景岳全书》强调:“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认为形是神和生命的物质基础,必先养形。
明代龚廷贤著《寿世保元》、龚居中著《万寿丹书》,搜集了大量延年益寿的秘方和养生保健方法。
清代尤乘著《寿世青编》,以调神、节食、保精三要提出调养五脏的方法,并特别强调以调养脾胃为中心。
清代方开的《延年九转法》,特别强调动静结合的养生观。其云:“过动伤阴,阳必偏盛;过静伤阳,阴必偏盛。”“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天年。”
清代曹庭栋参阅300多篇养生著作,并结合自己的长寿经验著《老老恒言》一书,总结出一整套简便易行而且实用的养生方法,并为老年人编制了养生粥谱。
沈氏女科根据历代养生理论和经验,总结出了近代常用的10种养生法。
1.饮食养生:主要有四时膳食法、饮茶饮酒法、五味调和法、保健膳食法、辨证施膳法、膳食卫生法。
2.起居养生:主要有作息有序法、劳逸结合法、睡眠宜忌法、衣着得体法、居室相宜法。
3.时辰养生:主要有四季养生法、昼夜养生法。
4.情志养生:主要有清静养神法、节制喜怒法、养情立志法、以情胜情法、移情易性法、解除疑虑法、发泄忧郁法。
5.房事养生:主要有节欲保精法、固精益肾法、房事宜忌法、房事卫生法。
6.体育养生:主要有导引健身法、运动宜忌法。
7.文娱养生:主要有书画凝神法、阅读养情法、弈棋怡性法、音乐保健法。
8.药物养生:主要有进补宜忌法、药疗调整法、药物外用法。
9.按摩养生:主要有健身强壮法、疏通经络法、调理脾胃法。
10.气功养生:主要有老年保健功、益肾静卧功、太极传动功等。
沈氏女科的养生十法包括养身、养性,内容丰富,切实可行,是其养生的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