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医既“治已病”又“治未病”

“治已病”和“治未病”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难经·第七十七难》更将其具体化:“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素问》和《难经》的这些提示说明,一个高明的医生要“治已病”,更应精于“治未病”,也就是要有预防为主的思想。

沈氏女科认为,中医治疗“已病”和“未病”都富有优势。

“治未病”的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体观念的生动体现。“治未病”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制订治疗方案时,要注意可能受到传变影响的脏腑、气血、津液,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阻断其转移、传变和扩展,使病变范围尽可能缩小,这便是《温热经纬》所言:“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比如临床见到肾阴不足证,在滋补肾阴时要想到“水不涵木”会出现肝阳上亢而佐平肝的菊花、夏枯草、钩藤之类,还要想到“心肾不交”会出现心火上炎而佐清心的竹叶、黄连、栀子之类。

临床见到肝火亢盛证,在清肝泻火时要想到“木火刑金”会出现肺阴不足而配润肺的桑白皮、沙参、川贝母之类,要想到“肝木横逆”会出现肝胃不和而配和胃的云茯苓、陈皮、木香之类。

临床见到脾不健运证,在健脾补中时要想到“气虚血亏”会出现阴血不足而配伍养血的生地黄、当归、黄精之类,要想到“火不生土”会出现肾阳不振而配伍温肾的生杜仲、补骨脂、蛇床子之类等。这样的立法组方思路就会有全局的观点、动态的观点,可以确保疗效,预防传变。

同时,采取的治疗手段可以更加多样化。比如临床见到肝气郁结证,可以疏肝以理气,也可以健脾以疏肝(如投香砂六君子汤),也可以活血以理气(如投血府逐瘀汤)。

临床见到肝气不足证,可以补益肺气,也可以培土以生金,如用四君子汤,也可以滋肾以润金,如用麦味地黄汤。

“治未病”不但体现了中医历来主张“预防为主”的治疗原则,而且体现出全面动态制订治疗方案的指导思想,既保疗效,又防传变,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思想,有明显的优势。 OPZh4lq0u2gbxm9eqGb9rjv1vzQ6uzjnyx134ZUNbeAOLqhHBDZ+vOV8EJ42xDR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