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肾纤维化的病理及评估

第一节
肾纤维化病理形态学

一般来说,肾纤维化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加重,疾病所处阶段不同、病因不同,肾组织形态均不同。正常肾组织含有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成分,特别是Ⅰ、Ⅲ、Ⅳ型胶原,它们是肾脏的结构支架。慢性肾病时,这些基质沉积增多,是肾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

肾纤维化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部分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萎缩消失,为纤维化组织所取代。由于纤维组织的收缩,使玻璃样变的肾小球互相靠拢、集中。残存的少数肾单位常发生代偿性改变,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内含各种管型,以蛋白管型为主。肾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并有多量淋巴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肾细动脉壁玻璃样变,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伴玻璃样变。由于大部分肾组织纤维化并发生收缩,而另一部分肾组织代偿性肥大而向表面突出,形成肾脏表面所见的细颗粒。一旦病变进入末期,肾脏所有组织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改变,与因血管(如高血压肾)和间质病变(如慢性间质性肾炎)引起的硬化难以鉴别,其表现均为大量肾单位毁损、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膜纤维化及玻璃样变。

肾纤维化肉眼可见:两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可从正常140g减至20g);色泽苍白,质地变硬,表面呈弥漫细颗粒状;切面见肾皮质明显变薄,皮髓质纹理和交界欠清;肾盂周围常填充增生的脂肪组织;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肾包膜紧贴于皮质表面不易剥离。这种肾脏常被称为颗粒性固缩肾(granular contracted kidney)。

肾脏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其病因很多,单看形态有时很难鉴别。

一、肾小球硬化

肾纤维化时,从肾小球来看,主要出现两种形式的硬化。一是缺血性肾小球硬化,多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病,表现为肾小球内无系膜基质增生,球囊腔内有蛋白性物质沉积。但此改变并非原发性高血压病所特有,因为慢性肾脏病晚期都会出现高血压,所以需要结合其他小球改变及病史来判断。二是增生性硬化,伴有系膜基质增多,见于大多数原发或继发性慢性肾病,像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小血管炎、Goodpasture's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淀粉样变性肾病等。在临床实践中,两种硬化常共存。

二、肾小管萎缩

肾纤维化时肾小管主要形态学表现为萎缩或消失。肾小管萎缩有两种情况,可表现为肾小管变细小,上皮细胞染色淡,基底膜增厚、皱缩;也可见肾小管明显扩张,上皮细胞扁平,基底膜增厚似乎不太明显。糖尿病肾病时,肾小管基底膜普遍增厚,萎缩肾小管基底膜增厚更加明显。慢性肾盂肾炎时,除了大量肾小管破坏消失,还可见肾小管萎缩、扩张,衬覆扁平的上皮细胞,管腔内胶冻样管型充塞,形成所谓的“甲状腺样变”;干燥综合征肾损伤有时也可以有类似改变。肾小管萎缩通常与肾间质纤维化相伴,且可能具有与血流、肾小球滤过率或肾小管不断消失相关的内在机制。然而,有时肾小管萎缩与肾间质纤维化并不同时出现,如肾动脉狭窄,肾小管萎缩严重但几乎没有纤维化或炎症反应。

三、肾间质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可以呈星条块状、片状、灶状,也可以呈星网络状。晚期由于纤维收缩,肾小球有集中现象。值得注意的是IgG4相关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呈席纹状,且纤维化程度重,肾小管萎缩、破坏相对较轻。慢性肾盂肾炎及肾梗死的纤维瘢痕灶内肾小管多彻底破坏,肾脏表面有四陷瘢痕,前者肾盂亦见增厚变形。慢性肾盂肾炎常伴有尿道梗阻或尿液反流,Tamm- Horsfall蛋白沉积于肾间质,形成PAS染色强阳性的均质纤维样病灶,周围由炎症细胞包绕。 2FeI/Hj2ni9nJbEBLTOWCR9gC35t8xsf99B75olgXi5dH5ND7LduNAnLj5pwtL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